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

2014-10-11 23:05:04张志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培训

张志虎

“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步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得到完善,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以融合发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综合考虑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施、课程资源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各方面的要素。2013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2014年5月,教育部又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提升工程的实施,《能力标准》、《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执行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向纵深发展,使应用融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必将引领各类培训机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帮助广大教师提升技术素养,提高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针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从2004年开始曾实施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建设计划),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比较建设计划和提升工程两项培训工作的异同,对做好提升工程具有很好的启示。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核心内容是学科教学所需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能力

通过对《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在培训内容上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核心是学科教学所需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能力,内容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促进专业发展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能力。通过培训,教师学会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重视和加强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注重“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重点是关注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各种教育技术技能及其应用过程,形成灵活变通的教育技术技能,开展教学实践。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升级版。更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实际应用,重点培训教师在教学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的各个环节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成长。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课程设计考虑了教师和环境的差异性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对象包括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涵盖了整个教育系统。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参加培训或者不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很大差异的教师笼统地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教材进行培训,很难激发教师对培训课程的兴趣,也使得一些教师虽然接受教育技术培训了,但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能力标准》是《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延续、细化和提升。关注的对象更加集中,主要针对一线教师。《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在研制时充分考虑了学科差异、装备差异和不同教师的水平差异。虽然中小学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很多的发展,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数字化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中小学既有计算机+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投影的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也有触控电视、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在一些发达地区,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上网本、交互式多媒体环境+平板电脑的网络环境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环境也在运用。《能力标准》根据这些数字化教育环境的差异,提出教师在简易多媒体和交互多媒体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在网络教学环境和移动教学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的能力,即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培训课程的设计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确定培训课程内容,运用典型案例,帮助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重难点问题。因此《能力标准》更加凸显了面向应用,关注差异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和针对性。所以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教师差异性,以满足各学科教师的需求。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采取实施主题式、案例式、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由教育部审定课程资源,全国使用统一的教材(何克抗教授编写的教材和祝智庭教授编写的教材),有具体的网络平台支持,采取培训和测试相分离的培训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由教育部制定《课程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程审核遴选。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培训方式采取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实现了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目的。

《课程标准》将培训课程分为技术素养类课程、综合类课程、专题类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共27个主题。技术素养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适应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学会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技术。综合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专题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标准》对27类主题课程从主题描述、内容要点、学时建议、实践任务、案例资源、考核评价建议、课程示例7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和描述。

因此,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组织、设计课程资源,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课程,搭建课程运行平台,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的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能听专家的讲解,观看相关课件和微视频,还能与专家和同行们进行交流研讨;不仅能观摩别人上课,更能自己备课、讲课让别人观摩。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学习、个人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实践、评点反思等,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强调过程评价,培训测评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教育技术能力采取培训和测试相分离的培训方式,教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更重视过程评价,教育部将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为参训教师提供能力测评的参考办法和测评工具。通过培训、应用和测评,学习技能、实践应用、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培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