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几点建议

2014-10-11 07:52樊杰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材语文课堂

樊杰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现代化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式已经落伍。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参与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体验和感受,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摘到桃子”。

(二)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将所有的问题通盘考虑,才能有备无患,也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首先,备教材。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完成学习目标。其次,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计划,以免出现学生觉得简单或过难而影响教学的情况。最后,备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置,在紧要处设置问题,让学生质疑问难,进而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将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课堂实效,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学习兴趣必不可少。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然而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能集中注意力,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以后的学习自然就水到渠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如讲故事、做游戏、提问、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师生平等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其次,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差生,教师都要“一碗水端平”,对待所有的学生都要关怀、爱护,不戴有色眼镜看人。再次,教师要肯定、鼓励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提问时,学生回答对了,教师要表扬、赞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回答错了,教师要肯定其长处,委婉地指出其错误,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不产生心理负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习。不要大声指责、呵斥,以免给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三、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听说读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夯实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表达能力是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表达能力强的人,容易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也就是说,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教学,让学生能够口齿清晰、条理分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视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行深入地学习。同时,通过长期的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做好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思路,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写与读结合训练

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与读、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写与读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把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章来。

四、拓展课外活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地拓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结合教材,开展语文竞赛活动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喜欢参与有竞争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所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竞赛活动,如写字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在这些竞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你追我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仅复习了课堂所学,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结合作文教学,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很多小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写作文,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而小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生活经验,缺乏作文素材,因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既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也让学生接触了广阔的社会,可谓一举两得。比如,在写关于家乡的变化这一题材时,让学生去采访亲属中的老人、爸爸妈妈等,听他们讲述生活的变化以及家乡的改变,然后进行组织整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并且内容丰富,学生不再觉得无话可写。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增强,写作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