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隐双性化态度的研究

2014-10-11 02:16李龙辉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双性化原型态度

李龙辉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系,福建 福清 350300)

双性化人格又称两性化人格,是男女双性特点在心理层面的表现,它是指某个体既具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即兼有强悍和温柔、果断和细致等性格,按情况需要而作不同表现。[1][2]Bem认为,“双性化是指人们发展出一种非男性非女性的、融合传统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之优势的新的性别角色特征。”[3]结合两者的内容,本文认为双性化即指:在固有男 (女)的性别特征上也综合有异性的正性特征,即男性正性特征和女性正性特征在个人特征上的成分都高。

Greenwald和Banagi在分析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内隐性社会认知,进而提出内隐态度,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4],个体无法意识觉察的评价。因此本文采用的内隐态度为:个体在认知中存在的,对当前的情感、认识和行为反应作出无意识的潜在影响的态度。

SC-IAT是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简称。在本类实验中,包含了一个目标词(客体概念)任务,一对属性词任务。目标词即为实验要研究的目的,以概念的形式来体现。本文目标词为双性化人物原型词汇,相容任务为积极词汇+人物原型,不相容任务为消极词汇+人物原型。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假设

大学生对双性化有着积极的内隐态度;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存在差异。

1.2 实验程序

选词:本研究的关键是选择能体现双性化的特征目标词,为此,我们选择人物原型词作为目标词。首先,向20名汉语专业的研究生每人征集10个人物原型,10个消极词汇,10个积极词汇。依据词频对回收的词汇进行筛选,选出积极词汇、消极词汇、人物原型词汇各20个。然后,请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学生,对词汇进行五点评分,对所得分数计算平均分,按照分数高低,筛选出高分的积极词汇、消极词汇、人物原型词汇各8个。最后,请心理学老师对所得到词汇进行评分,最终确定实验程序使用的词汇。

预备实验:随机选取20名被试,安排在心理学实验室,采用20台笔记本电脑,控制电脑的尺寸(14寸),调整电脑屏幕为“经典桌面”,语言栏为“键盘”,控制教室光线,关闭门窗控制噪音。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由主试在黑板上讲解实验操作方法并宣读指导语。

实验采用SC-IAT即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该程序有四个步骤,包括了目标词“双性化”与消极词汇(不相容任务)、目标词“双性化”与积极词汇(相容任务)的练习任务、测验任务。

整个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每十个人一组,整个实验过程使用同一个主试,实验过程严格控制,所有被试进入实验室严禁接听手机,每个被试面对一台电脑,听主试宣读指导语后再独立完成。为排除顺序误差,整个实验采用AB循环。

正式实验:随机选取没有做过内隐实验的大学生为被试(共137名,其中男生67名、女生70名)。在心理学实验室,以24名为一组,采用24台电脑,调整电脑分辨率、角度、字幕大小和亮度,使之统一。

1.3 统计方法

实验采用IAT改进后的数据处理方式。首先使用Excel对所有数据按照SC-IAT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取全部数据,剔除反应时不足350ms的被试,计算步骤2与步骤4的正确项平均数,计算不相容组与相容组的平均值,SC-IAT效应值(D值)为“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差值除以两个步骤的均值[5]。

2.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于女性双性化的人物反应比较敏感

大学生对于女性双性化的人物反应比较快,而对于男性双性化的人物持有较少的认同。对此,聂淼解释为:女性双性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男性双性化则有待被接受,主要是因为对于男性原型的长久崇拜和权威感,认为男性的性格特质本身就比女性的要优秀。但其实是传统的文化束缚,把原本就是两性都共有的优秀性格特质归为男性所有。[6]

2.2 内隐双性化态度的存在性

为探讨内隐态度是否真实存在,我们比较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数据表明,相容任务的平均值为626.69,小于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值 667.00,且二者差异非常显著(t=7.701,p<0.01),这表明大学生整体对双性化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

表1 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配对样本T检验

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表明,持双性化内隐态度的学生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 75%,比李少梅(1998)[7]、钱铭怡(2000)[8]等人早年的研究均高出很多,且呈现随时间推移而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使得人们对双性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这无疑有助于对双性化持有了更积极的态度;第二,随着社会、家庭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越来越多的两性开始从事过去只有异性才从事的职业,基于生理差异的传统社会分工逐渐模糊、传统性别角色差异日渐缩小[9];第三,发展的实践要求越来越多的两性不能再囿于单性化的束缚,而应该具有双性化人格,所以“双性化”是顺应新时代的一种角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的研究结果揭示出这种趋势。

2.3 不同性别双性化内隐态度的差异

为验证假设二,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内隐态度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平均D值为0.42,女生平均D值为 0.46,两者都落在 0.35与 0.65之间,说明男女生对双性化均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这与许多内隐研究在性别上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外显测验下,男女生对双性化倾向有差异更多的是表现在行为上的差异。在行为上,女生更易表现出双性化的倾向,而男生在行为上则更少地表现出双性化。

而在内隐研究中,注重的是态度的差异,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对双性化的态度并没有明显的分歧。这个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对双性化的概念比较容易接受和认同;另一方面,态度的差异主要是社会文化影响和家庭教育的结果。香港中文大学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包括鼓励孩子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影响他人、领导他人,在职业选择上也能够从事一些传统观念看来女性不适合的工作。[10]也就是说,社会文化尤其是家庭教育存在双性化导向,则这些孩子成年后更可能对双性化持肯定的态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群体在整体上对双性化确实存在积极的内隐态度(即倾向于相容任务组);男女生均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态度,不过差异并不显著。

[1]苗荃.大学新生双性化人格特征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刘天羽,李炳煌.荣格人格双性化理论的当代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1(7).

[3]李晓,王国梅.青少年性别角色特征及其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J].青少年研究,2011,82(2).

[4]马子媛.内隐态度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0).

[5]Andrew Karpinski and RossB.Steinman.The 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as a Measure of ImplicitSocial Cogni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6.Vol.91.

[6]聂淼.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双性化现象[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3).

[7]李少梅.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

[8]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32(1).

[9]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10]李龙辉.大学生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双性化原型态度
包裹的一切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态度决定一切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小学男性音乐教师走向成功的双性化人格分析——以A学校音乐教育名师陈老师为例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