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事教育现状调查

2014-10-11 17:15高本光黄锦英
中国德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时事任课教师学科

高本光+黄锦英

学校时事教育简单化、形式化和随意化,多数学生知道学校有开展时事教育活动,但印象不深刻。

老师讲授、观看电视,是小学生获取时事资讯的两个主要渠道,小学生获取时事的渠道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小学生对时事学习的兴趣低于日常印象,且兴趣程度到六年级降到最低,缺乏自主学习时事的能力和习惯。

任课教师对现有时事教育的满意度不高,农村教师的满意度低于城区教师。教师对有效实施时事教育的认识有误区,对学校、学生等因素依赖性大。

一、问题与方法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教基一厅[2012]4号)》已经颁布两年多了。为全面了解我省小学3-6年级时事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小学时事教育的重要因素,2014年5月至6月期间,对我省5所小学(农村小学一所、城区小学四所)的3-6年级学生和13所小学(农村小学五所、城区小学八所)的《品德与社会》任课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本调查问卷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学生方面,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和对学习时事知识的认识等四方面;二是老师方面,包括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时事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时事教育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关系以及对目前小学时事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等五方面。

本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900份,有效问卷857份,有效率达95.22﹪;发放教师问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其中农村教师54人,城区教师136人),有效率达95.0﹪。调查基本能够反映当前我省小学3-6年级时事教育的状态。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组织教师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搜集、统计、整理、分析,力求展现小学时事教育的真实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探寻提高小学时事教育有效性的科学对策,促进时事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健康、有序开展,充分发挥时事教育的作用。

二、结果与分析

当代小学生成长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越来越关心国内外发生的事件。许多小学生强烈渴望了解社会,渴望老师能站在时代前沿,用有说服力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解除心中的疑问。引导广大小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本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目前形势下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但是从学生和教师的问卷和访谈中发现,小学时事教育仍处于一种“有意识、缺行动、低实效”的现状。

(一)时事教育简单化、形式化和随意化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许多学校对时事教育不重视,只看成是走过场,完成任务而已。问卷中第3题“你知道学校有开展时事教育活动吗”,只有69.9﹪的学生知道学校开展时事教育活动。其中六年级学生对学校时事教育的印象最不深刻,只有53.7﹪的学生知道学校开展时事教育活动,低于平均数12.2百分点。

在调查问卷中,有关“你知道学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时事教育”一题,学生回答不一(见图1)。通过访谈发现,许多学校的时事教育活动表现为“为讲时事而讲时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在课堂上作“标题新闻”的发布,这种做法更多停留在“读”的阶段,仅仅使学生懂得国内外发生了哪些大事,只摆事例不讲道理,更没有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而且随意性大,参与面不广,最后常常坚持了不久,对学生的时事素养的真正提升帮助不大,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获取时事的渠道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目前小学阶段学校开展的时事教育活动主要是: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和教师课堂上穿插讲解,很少有系统的时事教育课或活动。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小学生在学校获取时事资讯的最主要渠道是听取老师的讲授,说明同学们学习时政还是比较被动的。在获取时事教育的各种渠道中,诸如观看电视、依赖老师、收听广播、阅读报纸、上网查询等,依赖老师获取时事资料高达35.7%,。并且,男生比女生更希望通过上网查询获取时事资料,女生从传统教育形式(课堂讲授)中获取时事资讯的比例高于男生。

(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时事的能力和习惯

心理学告诉我们,某事物对人诱惑力的大小,取决于该事物对人的价值,即有用性。人们对于认识对象的关心及掌握程度与该对象与其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成正比关系。目前的小学时事教育偏重于知识及事件的现象和结论,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社会实际和学生心理需要有距离,造成学生对时事教育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能认识到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非常有好处,但学习时事的兴趣不高,并且学习时事政策知识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下降。问卷中“你对于时事政策知识的学习”,选择“很有兴趣”的三年级学生高达62.2﹪,四、五年级学生分别是41.9﹪和41.1﹪,六年级学生只有36.1﹪,达到最低点。通过访谈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是在时事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主动学习时事的精神被抹杀;时事教育活动往往成为学生被动听,教师“一言堂”的结局;学生没有建立真正的兴趣,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压力,学习兴趣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减弱。

(四)任课教师对现有时事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趋向真理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当人获得了真理,就会感到踏实、愉快。而调查结果显示,任课教师对时事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尤其是农村教师明显低于农村教师(见图2)。因此,农村教师对自己平时开展的时事教育活动效果心中更加没有底气。可见,加强对城乡小学教师的时事教育培训工作,应该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日程。

(五)任课教师对有效实施时事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任课教师对时事教育的有效实施条件认识有偏差,只看到学校、学生等的支持是重要因素,忽视教师的内在因素。教师对于“要将时事教育开展好,可能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请您在下面的选项中按重要程度排一下顺序”一题的回答中,前三位分别是学校、老师和学生,把学校、学生等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比例高达54.8﹪。不难看出,在追求时事教育的有效实施上,教师将自己作为最重要条件这一比例不够高。这一方面表明,开展小学时事教育,学校、学生等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也表明任课教师的自我反思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一)立足学科课堂,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和时事教育的整合

当代小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眼界大为开阔,小学生渴望通过学科课堂了解时事,希望时事教育能常态化开展。立足《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和时事教育的整合途径成为必然的选择。

学科教材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事材料则时时更新。在学科教学中,恰当使用时事材料,开展时事教学,犹如为课堂教学注入涓涓清泉,能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因此,课内渗透时事教育可以着重注意学科教学内容与时事教育的整合。

第一,科学利用时事新闻,设计有效的导课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最佳。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新闻本身的时代性、新颖性等,在导课中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升整堂的学习效率。

第二,结合时事热点,设计问题情境。知识建构需要情境支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相关的时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

第三,开发时事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需要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学科教学与时事教育的整合,是课堂教学保持蓬勃生机的源头活水,同时也寓时事教育于无痕处。

(二)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拓展时事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因此,时事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也必须有一个时事教育的氛围。校园墙体、广播电视等显性资源在时事教育中都有无穷的感染力,为时事教育营造良好的显性文化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报刊阅览栏,建立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制度,开展时事社团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时事教育氛围,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午间浏览天下事。即使对时事不感兴趣的学生,经过视觉、听觉综合感官的外部强化作用,对时事也会产生感情上的认同。

(三)多渠道,提高任课教师的时事教育能力

任课教师是时事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小学时事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针对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解决。

第一,丰富教师的时事知识底蕴。在时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国家社会动态和时事杂志,不断丰富时事知识底蕴,不应等待资料,而是积极向时事寻找信息,不断提升时事教育能力。

第二,提高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时事教育能否实现其育人价值,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选择、分析加工时事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时事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发展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时事教育必须面对小学生纷繁复杂的思想问题。小学生对时事问题的看法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对一系列问题看法存在巨大差异。这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满足学生需求。

(四)共同协作,形成小学时事教育的合力

小学时事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品德与社会》教师承担,但时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参与。

第一,学校领导多给力。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时事教育的重要性,要将时事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人负责,有实施办法。

第二,专家和教研员多出力。时事教育需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小学时事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需要有关专家、各级教研员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

第三,家长社会多支持。现有条件下,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可支配的课余时间不多。这就需要家长走出时事资料收集是不务正业的误区,努力在家里营造一个关注时事的氛围,让时事教育能真正发挥它多方的合力作用。

第四,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小学时事教育的督导检查,形成制度,要将小学开展时事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为督导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部门对小学德育工作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从而改变时事教育有名无实的状况。

【高本光,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黄锦英,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肖茂红

三、对策与建议

(一)立足学科课堂,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和时事教育的整合

当代小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眼界大为开阔,小学生渴望通过学科课堂了解时事,希望时事教育能常态化开展。立足《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和时事教育的整合途径成为必然的选择。

学科教材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事材料则时时更新。在学科教学中,恰当使用时事材料,开展时事教学,犹如为课堂教学注入涓涓清泉,能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因此,课内渗透时事教育可以着重注意学科教学内容与时事教育的整合。

第一,科学利用时事新闻,设计有效的导课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最佳。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新闻本身的时代性、新颖性等,在导课中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升整堂的学习效率。

第二,结合时事热点,设计问题情境。知识建构需要情境支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相关的时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

第三,开发时事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需要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学科教学与时事教育的整合,是课堂教学保持蓬勃生机的源头活水,同时也寓时事教育于无痕处。

(二)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拓展时事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因此,时事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也必须有一个时事教育的氛围。校园墙体、广播电视等显性资源在时事教育中都有无穷的感染力,为时事教育营造良好的显性文化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报刊阅览栏,建立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制度,开展时事社团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时事教育氛围,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午间浏览天下事。即使对时事不感兴趣的学生,经过视觉、听觉综合感官的外部强化作用,对时事也会产生感情上的认同。

(三)多渠道,提高任课教师的时事教育能力

任课教师是时事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小学时事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针对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解决。

第一,丰富教师的时事知识底蕴。在时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国家社会动态和时事杂志,不断丰富时事知识底蕴,不应等待资料,而是积极向时事寻找信息,不断提升时事教育能力。

第二,提高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时事教育能否实现其育人价值,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选择、分析加工时事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时事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发展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时事教育必须面对小学生纷繁复杂的思想问题。小学生对时事问题的看法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对一系列问题看法存在巨大差异。这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满足学生需求。

(四)共同协作,形成小学时事教育的合力

小学时事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品德与社会》教师承担,但时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参与。

第一,学校领导多给力。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时事教育的重要性,要将时事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人负责,有实施办法。

第二,专家和教研员多出力。时事教育需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小学时事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需要有关专家、各级教研员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

第三,家长社会多支持。现有条件下,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可支配的课余时间不多。这就需要家长走出时事资料收集是不务正业的误区,努力在家里营造一个关注时事的氛围,让时事教育能真正发挥它多方的合力作用。

第四,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小学时事教育的督导检查,形成制度,要将小学开展时事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为督导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部门对小学德育工作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从而改变时事教育有名无实的状况。

【高本光,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黄锦英,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肖茂红

三、对策与建议

(一)立足学科课堂,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和时事教育的整合

当代小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眼界大为开阔,小学生渴望通过学科课堂了解时事,希望时事教育能常态化开展。立足《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和时事教育的整合途径成为必然的选择。

学科教材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事材料则时时更新。在学科教学中,恰当使用时事材料,开展时事教学,犹如为课堂教学注入涓涓清泉,能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因此,课内渗透时事教育可以着重注意学科教学内容与时事教育的整合。

第一,科学利用时事新闻,设计有效的导课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最佳。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新闻本身的时代性、新颖性等,在导课中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升整堂的学习效率。

第二,结合时事热点,设计问题情境。知识建构需要情境支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相关的时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

第三,开发时事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需要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学科教学与时事教育的整合,是课堂教学保持蓬勃生机的源头活水,同时也寓时事教育于无痕处。

(二)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拓展时事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因此,时事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也必须有一个时事教育的氛围。校园墙体、广播电视等显性资源在时事教育中都有无穷的感染力,为时事教育营造良好的显性文化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报刊阅览栏,建立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制度,开展时事社团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时事教育氛围,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午间浏览天下事。即使对时事不感兴趣的学生,经过视觉、听觉综合感官的外部强化作用,对时事也会产生感情上的认同。

(三)多渠道,提高任课教师的时事教育能力

任课教师是时事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小学时事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针对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解决。

第一,丰富教师的时事知识底蕴。在时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国家社会动态和时事杂志,不断丰富时事知识底蕴,不应等待资料,而是积极向时事寻找信息,不断提升时事教育能力。

第二,提高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时事教育能否实现其育人价值,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选择、分析加工时事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时事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发展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时事教育必须面对小学生纷繁复杂的思想问题。小学生对时事问题的看法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对一系列问题看法存在巨大差异。这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满足学生需求。

(四)共同协作,形成小学时事教育的合力

小学时事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品德与社会》教师承担,但时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参与。

第一,学校领导多给力。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时事教育的重要性,要将时事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人负责,有实施办法。

第二,专家和教研员多出力。时事教育需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小学时事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需要有关专家、各级教研员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

第三,家长社会多支持。现有条件下,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可支配的课余时间不多。这就需要家长走出时事资料收集是不务正业的误区,努力在家里营造一个关注时事的氛围,让时事教育能真正发挥它多方的合力作用。

第四,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小学时事教育的督导检查,形成制度,要将小学开展时事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为督导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部门对小学德育工作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从而改变时事教育有名无实的状况。

【高本光,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黄锦英,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时事任课教师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时事绘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