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潇+郑元春
中秋节过后,京津地区秋意渐浓。廊坊高铁站前的广场上停满了等客的出租车。当听说目的地是天津和廊坊交界的京滨工业园时,司机很爽快地接下了这单生意,将近15公里的车程算是一个不错的活儿。
“阿里巴巴园区才建起来没多久,平时去那的人很少,你们回来的时候打车可不容易。别说正规出租车了,就是黑车也不多见。”在路上,司机把心里的“小九九”和盘托出,“一般去那的乘客都会让出租车在门口等一会儿,办完事再把客人拉回来。”
一路向东南方向行驶,新建的四车道马路上并没有多少车辆,路边大片的果园里挂满了苹果。20多分钟后,出租车从广阳路上拐了个弯,独具阿里巴巴特色的橙色栅栏和屋顶便立刻映入眼帘。
宽敞的物流园区门口并没有竖立起铭牌,甚至没有任何标明阿里巴巴身份的LOGO,4个执勤保安站在两座岗亭边上,很细致地盘查进出的车辆和行人。这里就是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菜鸟网络)天津物流基地。
周一上午10时,原本应该是个忙碌的时间,但诺大的园区却显得十分安静。除了偶尔巡查的保安,几乎看不到其他走动的人。大门正对的是已经建成的一排高标准仓库,主路西边第一家仓库上挂出了天猫超市的牌子,但仓库只开了一个小小的门,没有人进出。
利丰仓库位于最西面,这是整个园区唯一有人在装卸货物的地方。醒目的标志下,四扇仓库门全部打开,仓库货架上已经满满当当。主路东边那排仓库的大门紧闭着,比起西边显得更加冷清。
仓库前排的办公大楼里,三名电工正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铺设电线:“园区里的水电等基本配套设施均已完成,但目前还没有人在这里办公。”物业人员告诉记者。随后匆匆赶来的园区招商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一期和二期的仓库早都已经结束招商,所有的仓库都已经完成预订。其中,二期正在施工的仓库有不少是客户直接订制的,至于具体的客户公司名称我们暂时无法透露。”
京滨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也不了解菜鸟物流园未来的发展模式,在她看来,菜鸟网络现在做的事情在全国是第一家,之前没有现成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她确认菜鸟物流园区去年就已经开始纳税。
“圈地”被质疑背后
记者所到之处是菜鸟网络最先交付使用的一批仓库。事实上,早在2010年底,阿里巴巴就与天津武清区正式签约建设华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这个中心被马云定位为华北地区电子商务物流和结算中心,占地1500亩,总投资30亿元。
武清区委书记张勇当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阿里巴巴华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将带动20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0亿元的税收。”除了税收,企业入驻也将为区内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按照阿里巴巴的规划,这个项目计划在2015年~2016年完全投产,届时,将解决当地超过6000人的就业问题。
据记者调查了解,这里已经引进天猫商超、中国香港立丰、众诚一家以及法国铱力等企业入驻。但是,园区内企业的入驻速度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在园区外,一位正在休息的工人告知记者,目前他只知道一家不确定名称的快递公司要搬过来。
“电商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仓库,而是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目前菜鸟网络体系还提供不了这样的服务,包括京滨工业园的菜鸟网络园区,最基本的快递等配套服务都还没有完善起来。”中国物流行业协会研究员贾斌介绍。大型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建自己的物流体系,而中小型商家还达不到入驻专业物流园区的需求,这是菜鸟网络物流园区的尴尬。
但这份尴尬并没有阻挡菜鸟网络在其他地方攻城略地的进度。虽然菜鸟网络没有对外公开目前取得的全部土地面积和具体拿地规划,但通过整理不难发现最近一年其在各地大致的拿地状况。
其实,早在菜鸟网络成立之前,阿里巴巴就已与各地政府展开合作对接。2012年9月,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表示,阿里巴巴已在天津、上海和广州买入三块地,用于建设大型仓储设施。
2013年3月,时任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童文红提到阿里巴巴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签约,斥资69亿元在广州萝岗区建设阿里巴巴中国智能骨干网华南核心节点。6月份,菜鸟网络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60亿~80亿元,建设新型物流仓储基地、区域中心、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及生活社区。
时至今日,菜鸟网络已经基本完成在华东、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卡位建设。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下一步阿里巴巴极有可能在东北、西北及东南区域寻求适合的建仓地点,建成投资数10亿元级别的二级物流网络节点。随后,菜鸟网络还将开始为全国性的智能骨干物流网络筹建庞杂的“毛细血管”。
在大多数人看来,菜鸟网络成立一年以来最大的动作就是大规模地进行“圈地”。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而言,“圈地”这样的举动似乎不应该在主营业务的范围,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对此,阿里巴巴曾回应称,拿地建物流园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为物流快递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没有新型物流园区作为基础设施配套,地网的资源整合过程仍终将是个泡影。
作为阿里巴巴合作人之一的现任菜鸟网络首席运营官,童文红对外界的质疑不以为然,她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菜鸟网络的仓配规划其实是3年前就已经规划好的。阿里巴巴一直非常重视物流,此前连续几年我们都在尝试做一些工作,只是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菜鸟网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中始终强调:“作为一家平台化的物流互联网公司,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物流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和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对于我们而言,拿地建设物流园区是整合物流资源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向中小电商提供更加便利、更有价值的服务。但似乎大家的目光都过于关注这一方面,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
等不起的“小步慢跑”
在童文红眼里,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用户体验至上的今天,物流服务的全方位提升已经变成刻不容缓的问题。在过去十年里,淘宝一直以开放的社会平台来做物流,但在电子商务飞速成长的过程中,阿里巴巴发现物流业的发展速度与之并不匹配。endprint
2013年,淘宝的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元级别,当下电商正在大步向大数据时代迈进,而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却仍旧停留在相对粗浅的层面。松散的企业组织体系和粗放的管理模式也让传统物流服务的品质大打折扣。
种种迹象表明,单纯依靠物流企业自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要很长时间。显然,阿里巴巴的发展已经等不起物流企业“小步慢跑”了,为了助推物流行业的快速升级,马云亲自操刀,扬起了菜鸟网络的大旗。2013年5月28日,菜鸟网络成立,由阿里巴巴、银泰联合复星、富春、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及韵达集团共同组建,马云任董事长,沈国军任董事局主席。
阿里巴巴官方表示,菜鸟网络要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让阿里巴巴的电商之路更为顺畅,这个整合包括“天网”和“地网”两方面。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联盟专家委元会主任黄刚表示:“正常情况下,建设大物流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菜鸟网络的地网建设选择快速便捷的整合资源方式来操作,是意料之中的。”显然,在电商行业的急速增长背景下,是长久等待自建大物流还是整合资源形成网络,阿里巴巴已经作出了选择。
关于菜鸟网络和阿里巴巴的关系,童文红这样描述:“如果将阿里巴巴比作一个人,他是有上下半身的。上半身从淘宝上线就已经开始做了,但是下半身直到去年菜鸟网络挂牌才开始。与天猫和淘宝的体量相比,下半身的发展并不匹配,所以菜鸟网络必须加倍努力赶上。”
成立之初的菜鸟网络对外明确了使命所在:在8~10年内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就眼下的物流状况而言,菜鸟网络勾勒出来的无疑是一副极富吸引力的商业蓝图。众多财团在这个愿景的指引下纷纷聚集到菜鸟网络,与阿里巴巴业务关系紧密的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主流物流快递公司,也各出资5000万元,成为占股1%的小股东。
此外,马云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菜鸟网络10年内不会盈利,但在国际五大地产顾问之一的DTZ戴德梁行工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主管苏智渊看来,马云所说的不盈利是指不会简单地利用物流租地套回报。像普洛斯、丰树等国际知名的传统物流地产商,在项目满租率达到一定水平后,会把地产和现金流在海外市场出售给与其捆绑的长期持有基金公司,实现快速套现,再去运营新的地产项目。这也是国际较为公认的物流地产运作模式。如果马云也采用这种模式,菜鸟网络的物流地产盈利周期将大为缩短。
从目前的情况看,马云并没有如此操作,这也让人猜测其创建菜鸟网络是为了下一盘更大的棋,比如,通过菜鸟网络快速占领效率高地后,一旦效率处于领先地位,阿里巴巴整个品牌竞争力都会得到大幅提升等。
“挟订单以令诸侯”的恐惧
菜鸟网络CEO张勇曾介绍,菜鸟网络将在2014年大力建设的项目除了地网(仓储物流中心)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即是发力天网布局,以及物流数据的建设与整合。天网即物流数据平台及数据工具,是打通菜鸟网络、阿里巴巴电商体系、物流公司、商家、消费者之间的数据分享平台。
去年“双十一”活动期间,菜鸟网络首秀,天网数据平台几乎成为全国物流体系调度中心,协同各大快递物流企业高效运转。“双十一”当天产生的1亿个包裹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全国范围的流转和递送,并未出现大面积爆仓、延迟等情况。今年,菜鸟天网还将基于数据平台开发更多工具,帮助快递企业和商家提高运营效率。
菜鸟网络自成立起,就以“平台化的物流互联网公司”自居,这样的旗帜让快递公司和地方政府都对它充满了期待。而大数据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克服两大难题:一是数据资源整合;二是数据挖掘和应用。
菜鸟网络公关负责人表示:“与资源整合为主的地网建设不同,天网是菜鸟网络自主建设起来的。”依托着阿里巴巴在大数据领域的多年经验,菜鸟网络数据挖掘和应用方面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但是数据资源整合上确实存在挑战。
阿里巴巴的物流数据信息大多掌握在顺丰及“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手中,要快递公司心甘情愿分享信息并非易事,毕竟1%股份对应的货币价值与核心数据之间的重要性,快递公司自有掂量。
“从‘三通一达等传统快递公司的业务来源分析,目前绝大部分订单都来自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对于‘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而言,在大数据广泛整合资源的趋势下,如果未来的发展还是完全依托菜鸟网络,不久的将来它们极有可能沦为阿里巴巴的‘打工者,逐渐丧失行业的话语权。”中科同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邬玉良对菜鸟网络能否实现数据顺利整合存在担忧,“由于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这些公司的合作意愿可想而知。”
对此,黄刚则认为物流数据整合不算大问题,虽然数据整合是个难题,但是物流数据不是菜鸟网络天网布局中所关注的战略核心。阿里巴巴和菜鸟网络手中握有大量订单,订单对快递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简单地说,就是‘携订单以令诸侯。至少在当前阶段,这些快递公司免不了要‘听阿里巴巴的。”黄刚说。
此外,在产业链的运作环节上,物流公司虽然可以获得用户姓名、电话、位置等个人信息,但原始数据还是来自前端商业交易。再者,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产业链条上真正最有价值的数据既不是物流数据,也不是前端交易数据,而是每个消费者常年消费习惯积累而成的历史数据,这对大数据的商业价值挖掘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意思的事是,就在菜鸟网络成立半年后,“三通一达”各出资25%,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的蜂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蜂网)。在蜂网官网的公司投资定位中,赫然出现“快递资源整合,智慧快递、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等关键词。今年7月,蜂网正式上线,这也成为“三通一达”对于菜鸟网络的另一种更为直接的态度。
记者曾就相关话题向与菜鸟网络合作的物流企业提出采访要求,所有企业无一回应。
邬玉良说:“蜂网若是能够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大数据应用道路,或许未来菜鸟网络‘携订单以令诸侯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endprint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姚建芳则认为:“无论菜鸟网络还是蜂网的成立,都将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普及应用,届时物流的配送速度将得到提升,成本将下降,用户体验也将更加完善。”
奇葩服务的幕后工作
回顾菜鸟网络成立一年多开通的各项业务,人们可能印象较为深刻的是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服务,比如美国直邮车厘子、新西兰送生蚝、美国直运冰激凌、天猫超市送货员代扔垃圾等。事实上,这些充满炒作噱头的服务只是为了让外行看热闹,背后更为重要的专业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菜鸟网络成立后,在电商和物流业务层面做了诸多整合:从电子商务最前端铺货的需求计划,到中间的订单调度,交易后的物流分配,运营预测与监控,直至最后的电子面单等业务,几乎所有电子商务交易环节都得到了整合和优化。这些没有走进人们视线的幕后工作看似平淡,实则是内行关注的门道。
“如果我们把菜鸟网络看成物流公司,会发现根本不能看懂它的所作所为。这是因为菜鸟网络瞄准的定位是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它要做的是规范物流和电商的行业生态。”黄刚对菜鸟网络如此评价。
在采访中,童文红介绍:“菜鸟网络并不是建物流园区和快递公司,而是要做物流生态。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物流生态圈,才能让更多的中小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稳健地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的核心价值。”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一直绸缪的大局也渐渐浮出水面:电商生态+物流生态=行业规则制定者+无限的创新商业模式。
所有交易环节的数据整合,能让菜鸟网络既把控每个品牌在各地区的流量和流向,又能整合物流的干支线资源,除此之外,大数据还能提炼出更多商业价值。以此为基础,菜鸟网络甚至可以预测一座城市的商业需求。当这些愿景逐一达成,菜鸟网络不仅能够顺理成章成为电商和物流行业的规则制定者,而且还能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
黄刚告诉记者:“无论沈国军还是张勇(菜鸟网络高层)都说菜鸟网络十年内不盈利。其实不是因为菜鸟网络在这一时间段里不能赚钱,而是阿里巴巴不屑于赚小钱,成立的前十年基本可算作是菜鸟网络的投入建设期,等菜鸟网络铺到第十年时再来看,会发现它变得很可怕。”
菜鸟网络建设完善后,届时阿里巴巴或许不再是局限于电商领域的企业,而将一举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大财团。乍一看上去,这个宏大的商业理想似乎不那么切合实际,但是马云自己都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对于如何实现这一宏大蓝图,童文红表示:“菜鸟网络既想好了,又没想好。菜鸟网络远期的战略框架已经想好了,要达到怎样的规模,需要多少人,已经决定了。但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细节还在探索中。”
而模式探索之所以曲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相关人才。童文红在接受采访中坦陈菜鸟网络缺人才,并强调人才对于菜鸟网络的重要性。谈到菜鸟网络“缺人”问题时,黄刚也感慨:“目前,不是菜鸟网络一家公司缺人才,既懂物流、供应链,又懂大数据的高端物流人才国内总共没几个,能把知识技能融合到实际操作中的人更少。”
除了人才,菜鸟网络还有一件头疼的事情。“三通一达”等传统快递公司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在现有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也能获得快速增长和高额利润,部分公司并不愿意尝试转型。
而要搭建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菜鸟网络又离不开来自人才、合作伙伴的全方位支撑和配合。“奇葩”服务背后,菜鸟网络还需继续探索前行。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