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张臻
文 张臻 蔡倪
现在生活中的可穿戴有什么,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都有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个独特的竞技场,蕴含着许多领域的前沿技术,看似简单,实则纷繁复杂。而站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个新兴领域的最前沿,果壳电子可穿戴设备总负责人许鹏谈到了许多有关这个行业与产品的个人见解。其实,从果壳发布的GEAK Watch系列产品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位资深极客的独特想法。
H=《华东科技》
X=许鹏
H:您如何定义智能可穿戴设备?
X:智能可穿戴设备,一方面是可穿戴,一方面是智能,就目前来看,可穿戴更为重要,可穿戴代表它和人之间的距离,是人们去戴它的一个理由,智能是目前正在做的。如何将智能和可穿戴结合在一起,这个是真正重要的。
H: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国内外的发展是基于怎样的背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产品兴起的原因之一吗?
X:从需求方面来说,功能细分是一个原因。需求需要进一步细分,比如说健康、日程管理等,需要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硬件方面的整个形势正在越变越好,比如说低功耗、集成度较高、体积小的器件,这些东西越来越多,也使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成为一种可能。像电影里出现的一些高科技产品没有实现并不是因为想象力不够,而是硬件条件达不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本身是一个大势,在这个大势下也促进了另外一些情况。
H:今年可以说是智能可穿戴行业井喷的一年,上半年的市场状况如何?
X:从去年到今年出现很多类似产品,整个前景是所有人都看好的,这也是大家参与进来的一个原因。但是很多人还是表现为一种试水的感觉,包括产品状态并不是很稳定,对产品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些人认为是手机配件,有些人认为应该是打电话。我认为一方面是功能上要出现一个杀手级的应用,还有就是用户不再是因为猎奇而购买,而
是真正地因为需求相对应来购买,这样才会变成一个长久的,发展越来越好的一个市场。
H:那就您个人来说,您更看重可穿戴设备的硬件还是软件?
X:我更看重一些“软”的东西。但“软”的东西并不是代表软件,更多的是一种设计理念。硬件是基础,没有好的硬件支持,其他部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考虑用户在怎样的使用场景去使用这个设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是手环的话,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硬件研发,但是对于智能手表来说,就需要很多的硬件去支持。比如传感器,要求能够上网,不断地去升级,要求搭载智能操作系统等。所以说我们更看重软的这块,可穿戴上大家还没有充分实现。现在大家可能“可穿戴设备”里的“可”还没做到极致。
H:现在很多创业企业比较注重硬件而忽视软件的开发,您怎么看待?
X:可穿戴设备肯定是一个具体的设备,把硬件放在前面倒是无可厚非。如果一个企业一开始就是从硬件出发,或者因团队的规模决定了必须是从硬件出发,那么这么一整套的东西可能就会有所欠缺。比如一些手环可以收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还能做一些相应的分析,它的意义可能体现在数据收集好以后,还要在云端去进行处理分析,同时还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去给予一些个性化的方案,比较完整的产品形态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个不仅仅是软件开发的问题,有时候还涉及一些跨行业的合作。比如要收集健康信息,可能需要医疗专家的解决方案,这些就不是单纯的软件部分能做出来的。
H:您是否认同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创业门槛比较低这个说法?
X:一个企业把东西研发出来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硬件,后续要对各种各样的数据提供支持,去增值这个硬件。其实研发一个硬件门槛并不低,如果是垂直的单一的一个硬件的话可能相对比较容易得手,但是要让产品具备灵魂还需要更多的增值服务,如个性化解决方案等。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其实门槛并不低。
H:您觉得在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潜能将会在怎样的领域作用最大化?
X:现在的可穿戴设备没有什么功能上的限制,领域是非常大。潜能可能会是在一切需要和人贴近的应用,在这些使用场景中才会发挥作用,养成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依赖性。当然,手表必须找到一些非用它不可的一些应用。
H:您怎么看待可穿戴设备的形态发展?
X:想象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比如现在有腰带,衣服,项链,鞋子等,人的身上未来肯定不会只有一种可穿戴设备,但是一个人身上也不可能全身挂满东西。未来可穿戴设备之间可能会发生一种化学反应。比如以手机为中控,各个设备之间可能会产生一种数据交换,产生一些综合性的结果。现在生活中的可穿戴有什么,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都有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