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潮”还是“跟风”潮?从谷歌到独立厂商一个都不能out

2014-10-10 08:34严佳婧
华东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风潮手环手表

文 严佳婧

就像近两日全国各地持续不下的高温一样,一夜之间,可穿戴智能设备也密集爆发,谷歌、三星、LG、小米乃至百度,是否需要给沸腾的市场降降温

用手指轻轻滑动屏幕,天气预报,会议安排,地图导航,短信消息,一条条信息快速划过。“我会从纽约给你带份礼物。”戴眼镜的男子通过语音输入回复了短信,接着又开始下达指令,“OK谷歌,最近的玩具店在哪里。”话音刚落,一家5星玩具店的信息就已经映入眼帘。全部的对话都发生在他和他的手表之间。此君不是得了妄想症,我们所见的场景也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安卓工程师亚历克斯•法伯格在在2014年3月19日谷歌I/O大会发布的视频中演示Android Wear系统的各种功能。

Google打造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系统的4个最主要的用途包括:1)在你最需要的时刻,把最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你。2)在你动动舌头说出问题后,把最直接的答案提供给你。3)检测你的健康,辅助你的健身。4)帮助你轻松应对这个“多屏世界”。

谷歌高调发布 业内激起波澜

专为可穿戴智能手表打造的操作系统Android Wear究竟能带来多少期待?

在这段谷歌官方发布的预告视中,主要初步展示了Android Wear的首要功能。这些宣传短片都是为了展示谷歌希望Android Wear应该有的样子。用户可以向Android Wear询问正在播放的歌曲、目前的位置、最新的比赛结果以及天气预报。该视频还显示有些信息在用户询问前就可以显示出来。比如当用户在机场时,航班信息就会弹出。所有这些信息都显示在白色为底色的界面上,用户可以在手表表面使用滑动操作和可以点击手表获取详细信息。还可以在不需要时,通过滑动离开。该用户界面跟熟悉的Google Now用户界面多有相似。

在手机上,谷歌Now依赖于两种类型的输入:语音和文字。而在可穿戴智能手表的Android Wear界面上,打字几乎不可能。位置功能显然是Android Wear的关键,如果Android Wear平台能够成功推向市场,健身追踪应用相信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在预告视频的一个实例中,可以看到Android Wear为一位女士估计了目前她燃烧了多少卡路里。目前类似的功能已经由Jawbone,Fitbit和耐克+ FuelBand设备提供。随着Android Wear的出现,谷歌显然希望其Android智能手表能够提供类似功能并成功占据市场,而不是运行别人的软件。

如果你迫不及待想要感受一下Android Wear承诺的种种便利,好消息是目前已经有厂商开始发售他们的产品,其中包括在今年6月26日谷歌I/O大会上亮相的LG G Watch、Moto 360和三星Gear Live。

而LG G Watch作为首发的搭载Android Wear系统的可穿戴智能手表,可谓吸引了众人瞩目。LG官方已于2014年7月8日已经正式开始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售该产品,中国市场暂时缺席。除却Android Wear操作系统,这款LG G Watch智能手表的硬件也相当优秀,搭载了智能手机中常见的高通骁龙400芯片,主频为1.2GHz,而且具备IP67防尘、防水功能。另外,它采用了1.65英寸IPS显示屏,分辨率为280×280,并且配备了512MB运行内存及4GB的存储空间。G Watch还配备了400毫安时容量的电池,支持蓝牙4.0,可以通过蓝牙连接能够查看手机的短信、未接来电等信息。LG G Watch整机采用了无按钮设计,并且显示屏使用了“永远在线”的方式,随时随地显示时间而不用额外激活,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便利性及易用性。与此同时Moto 360和三星Gear Live则承诺在今年夏天陆续进行发售。

如果我们说谷歌这块巨大的“石头”激起了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内的千层浪,那么这场风云变幻中的对象均可为来势汹汹,名头不小。除了上述厂牌,苹果自然不会缺席。近日摩根士丹利的一份调研报告称,苹果iWatch首年销量将在3000万至6000万区间内,而定价则为300美元。据摩根士丹利公司分析师胡波提(Katy-Huberty)最新调研报告称,苹果iWatch首年销量将在3000万至6000万区间内,而定价则为300美元。在报告中并不否认iWatch失败的可能性,不过总体还是持乐观态度。关于苹果iWatch的传闻由来已久,虽然官方并未确认它的存在,但是近期的不少消息都认为这款设备将在今年正式推出。

而大陆本土的厂商们也不甘落后,就像近两日全国各地持续不下的高温一样,一夜之间,可穿戴智能设备也密集爆发,国内不少厂商争相推出自己的产品,早前,成立于2012年的映趣科技推出了inWatch,果壳电子则力挺自家Geek Watch,oppo与百度dulife云联手推出O-band手环,紧接着,华为推出了相当于复杂版蓝牙耳机的荣耀手环,前两日,米4诞生之际顺便生下了相当于手机配件的小米手环。今天中兴也推出自家的蓝牙手环。姗姗来迟的魅族手环将在9月露面,乍看之下,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仿佛一锅煮开的水,热闹非凡。

可穿戴智能设备却不是“新概念”

各厂商趋之若鹜的现象本身背后,其实是多年科研摸索,微电子技术的相对成熟以及消费者行为在背后推动,实际上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历史可谓久矣,可以说目前是迎来了一场集体爆发。

可穿戴智能设备拥有如此潜力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很难想象谷歌、三星和LG等巨头会将它拱手让人,一场大咖与小厂牌之间的博弈在所难免。但可穿戴设备究竟是一片蕴藏着无数商机的蓝海还是一个暗藏着危险的赌注?各大厂商对它的投入似乎不能仅仅用心血来潮来概括。回顾智能手表的发展,你会发现,很多新产品我们刚了解到的时候,已经发展很多年了。最早的机械式智能手表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MimoLoga推出的简单计算器手表。到了70、80年代,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则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代表。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包括微型电子计算机芯片,云计算技术的诞生和大数据概念的出现,这都为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现如今,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定义早已并非局限在腕表的理念上。广义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的变化。

实际上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的领域深入探索。

在学术科研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工程学院等研究机构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研究,拥有多项创新性的专利与技术。而中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可穿戴智能设备研究。在机构与相关活动领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可穿戴IT技术委员会,并在多个学术期刊设立了可穿戴计算的专栏。国际性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学术会议IEEE ISWC自1997年首次召开以来,已举办了18届。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主办召开了3届全国性的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另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国家“863计划”也支持了多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相关技术产品研发项目。

国内外情状是否相似 纵观风潮是否可追

那么可穿戴智能设备是否已经成熟为一颗沉甸甸的果实,只待有心人来摘,还是小荷初露,无论是用户还是投资人,都要小心对待摆在自己面前的“盛宴”呢?

杨华在接受《华东科技》采访时对当下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风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来说,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国内外都可以认为还在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许多厂商还正在进一步摸索这个领域。”Google Glass,这款于2012年4月发布的“拓展现实”眼镜,是谷歌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棋。高调发布,无数期待,但却终究因为成本过高,缺少应用,侵犯隐私,对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群不友好,对于已经佩戴眼镜的人来说穿戴不便,甚至可能因为分散注意力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等等,惹得一身诟病,甚至有人尖刻地批评它是一个科技笑话。

杨华同时表示:“目前的可穿戴设备都集中在运动型和健康型的品类,主要就是通过收集用户数据来检测人体的一些情况。然而这些数据往往都不是核心医疗数据,并没有太大的核心价值,可能对于一些小众群体,例如运动爱好者,会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大众群体而言,还很难说。”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的方向,杨华说道:“我认为无论怎样的产业要发展起来,是否能成功都在于它是否能发展出一个商业模式。而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而言,针对服务业,工业,农业这些产业化的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其价值的体现将会更加迅速。毕竟这些都是刚性需求。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帮助提供生产效率,这样才够你的产品才有价值。”他同时举了一个案例。美国研制成一种能测定母牛发情期的电子胶囊。外形为一个塑料小圆柱,将它植入靠近母牛体内,在母牛开始发情期即向计算机发出一定的信号。这种装置还可用来早期测定母牛怀孕,以及预报产犊的日期。测定母牛发情期。听上去似乎和普通人生活中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概念有很大差别,但却是其在生产业大展拳脚的可能方向之一。

而对于目前如火如荼的智能手表,手环的风潮,杨华表示:“如果发展到个体消费者这个阶段,那么小众化的娱乐,健康功能等可能会更有价值。但可能表现在几个大品牌的可穿戴外设上,比如说眼镜、手表等等。这肯定会是品牌化的。”那么这终将是一场品牌巨头之间的游戏吗?他如此分析到,首先,你作为外设产品要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如果是一些不够知名的品牌,那么肯定也就缺少拥趸者;第二,它的应用深度必须足够,比如健康监测,它的数据一定要达到医疗级。比如是否可以检测用户的汗液,能否自主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能直观地看到用户的健康状况。不是简单地看到用户走了多少路,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就结束了。“未来如果能更多和化学、生物学联动,比如是否可以在人的体内也植入一个胶囊,检测人体内部的血液等数据,在牙齿上戴个设备,检测唾液的状况呢?未来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需要向各个学科延伸,让不同领域的技术能够结合起来。而不是现在的有些创业者,简单地拿个传感器,芯片,做成个手表的样子是穿戴智能设备了。比如在健康服务方面,当然更需要和医务人员进行互动,和化学专家进行沟通,和技术提供者共同研发。可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它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多领域人才的共通合作,得出的产品才能有一种爆发价值。”

然而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资金。需要的能够组织各种科研机构,各种人才资源。这远远不是刚起步的创业者能能够做到的。应该是更有能力的研发机构,或者是已经在相关技术领域内小有成就的人才合伙创业才能够完成的事情。杨华坦言:“对于小型创业者而言,他们的竞争力是相对较弱的。”除却技术层面以外,国内小品牌厂商面临巨大压力的理由为何呢?杨华补充道:“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国内的消费群体拥有极强的品牌意识。”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飞速,我国在成为奢侈品大国之后同样也成为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巨大市场。所谓的“面子”心理正是主导了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这对于小厂商来说,如果只是“追风潮”,推出的产品无法颠覆大厂商产品的功能,沦为外观不同,核心功能一致的产品,就真正将失去自己的话语权了。

而对于目前这股势头正盛的风潮,杨华认为目前而言这还只是一种流行,而流行有它的生命周期。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面向的群体还是规模较小的时髦人士,尝鲜虽然多,却未必能带来产品黏性。而谷歌高调发布Android Wear,苹果酝酿iWatch,尽管产品成熟度或许没有最高,但依然以高调姿态冲击市场,它们的战略意图无疑是想从这些垂直人群上寻找突破点,增加对于小众消费者群体的掌控,这种掌控可能是为了以后的关联产品增加基础,以及对目前产品组合的黏性度。毕竟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迭代更新是不可避免的。

市场风向仍在探索 技术开发当有核心

瞬息万变的科技产业,可穿戴设备会不会风过无痕,还是将会厚积薄发?国内的创业者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压力,如何正确把握市场机遇?

中国电子学会培训认证与应用推广中心副主任,物联网专委会副秘书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新霞女士在采访中表达了她的看法。当被问到如何定义目前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时,她表示其实这个概念很宽泛,而且某些设备看似可穿戴智能设备,但并不贴切。比如一款可以佩戴在病人身上检测24小时心跳的设备,算不算可穿戴智能设备呢?既要满足“穿戴”,又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智能、计算、数据传输。而背后支持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技术,免不了要谈到芯片,蓝牙等。软环境则由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支持。王新霞认为在市场普及程度方面,国外的程度要相对较高,而国内,例如智能手表,手环或者眼镜,多是发烧友们在购买使用。而从产业分布来说,国内商家主要落地在长三角地区,生产厂家则主要集中在深圳一带。

王新霞女士同时对未来可穿戴只能设备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光追求技术的,却也未必就是最好的,而是要以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习惯为主导。以安卓、苹果、三星为代表包括后来的联想、小米等智能手机,它们很好地普及了智能设备的应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目前需要做的是产业核心和消费行为体系的完善。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产品做得再漂亮也是不行的。除了消费领域以外,与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可穿戴只是一个表象,背后还要有对于数据的挖掘和收集,以及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尽管认为国内外的可穿戴智能手机侧重点不会有太大分歧,但她也表示这不意味着国内外的产品必然就会是同质化的,在未来的某些产品上,可能会有区域特点。包括人群特点、大数据区别、地域特殊性。当然如果集中在小众领域,比如在北欧做滑雪运动员的数据监测,在夏威夷做冲浪运动员的数据监测,这样的设备必然是服务于领域内的,或者高原人群的心率状况,这都是地区带来的限制。而未来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重点,王新霞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是有它的层次性的。比如基于市场的,基于技术发展的或者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而在市场方面的重点有应该会围绕健康管理而展开。在应用领域方面,王新霞认为娱乐应用一定是小众化的需求,更多的是集中在日常的健康保养。

面对目前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王新霞对目前的中小厂家和创业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认为在技术上要突破确实是比较难的,在创业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理念。可穿戴设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技术跨界很厉害,初始成本比较高。”与此同时,关于正在筹备阶段的中国电子学会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王新霞女士也向我们介绍了联盟的初衷与目标:“因为可穿戴计算,可穿戴智能设备目前还是小头领域。一些国内品牌可能会做得很好,比如百度推出的手环,它还有自己的渠道和数据覆盖。对于国内的各位创业者而言,就特别需要我们这样中立、半官方权威的机构出来。去引领行业,去搭建一个能让巨头和小头们都可以自由对话、共享一个有利于产业共同发展的平台。”面对这样巨头林立的现状,她同时表示:“任何行业到最后,都会形成几个核心品牌,在过程中必然有斗争有拼搏。大品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011年,人人都在谈智能手机;2012年,人人都在谈平板电脑;2013年,轮到可穿戴智能设备了。对于消费者而言,手中,包里,乃至身上都被各色各样的智能设备所占据的时代似乎终将来临。如果还没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就out的日子,是否终将被如果你还没有一块智能手表所替代。对于各大厂商而言,现在真的是创业者们对着这样一块蛋糕垂涎欲滴,纷纷试水的好时机吗?王新霞女士的一番令人深思的话语似乎很适合作为本文的总结:“不要轻易去做,要做就要抓准切入点。不要单打独斗,快速倚靠企业重要力量,把握势头出击。”

猜你喜欢
风潮手环手表
早春新风潮
是谁拿了手表
谁偷走了手表?
手表
电竞小镇:掀起电竞产业新风潮
博瑞GE开启“风潮”之旅
疯狂编辑部之智能手环
嘻嘻猴手表
Accessories Report配饰新风潮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