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华英,徐希铮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生活目标、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基于预测效应和调节效应
皮华英,徐希铮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275名大学生的生活目标、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获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内部目标能够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外部目标阻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支持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弱外部目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阻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正确生活目标导向机制,从家长、同学、教师等多主体协同的角度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
生活目标;社会支持;人际关系;预测效应;调节效应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1]。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对其日常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对制定人际关系危机干预策略,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生活目标的概念,并区分了六种目标类型,分别是:成长目标、社会贡献目标、关系目标、财富目标、名声目标、外表目标。前三者被称为内部目标,后三者被称为外部目标。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拥有的不同生活目标能够对其行为活动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该理论进一步指出,内部目标由于能够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故会对个体积极心理和行为产生促进作用,而外部目标则会对个体积极心理和行为有阻碍作用[2]。以往研究以个体的幸福感、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因素为因变量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内部目标显著促进上述积极心理和行为,而外部目标则起阻碍作用[3]。研究者把上述现象称为“目标内容效应”[4]。本研究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假设1:生活目标能够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即,内部目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外部目标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它不仅可以缓冲生活压力的消极影响,还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5]。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积极影响已见于诸多心理学及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与良好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明显的正相关,而与孤独、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存在明显负相关。研究还发现,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入学适应不良新生的心身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林锐初等人以1102名大学生为被试,发现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6];涂阳军,郭永玉的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7]。综合上述研究可知,社会支持是个体某些良好心理和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也是阻碍某些不良心理和行为产生的保护因素。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在生活目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一)研究对象
首先,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湖南3所高校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360名进行问卷修订。再次,从同样学校抽取另一批学生303名正式施测,最终收集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92%。其中男生135名,女生144名,大一学生93名,大二学生90名,大三学生96名。平均年龄20.3岁。
(二)研究工具
1.人际关系的测量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共28道题,每道题作是或否回答,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8]。量表有四个维度,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的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1,0.78,0.83,0.76,总量表信度为0.84。
2.生活目标的测量
根据研究需要对kaseer和Ryan编制的生活愿望量表(Aspiration Index,AI)进行改编修订[9]。原量表包含7个目标类别,每个目标类别包含5个问题。本研究参照以往研究,选取除身体健康这一目标外的6个生活目标进行研究。内部目标得分为成长目标、社会贡献目标、关系目标得分平均数;外部目标得分为财富目标、名声目标、外表目标得分平均数。改编修订后,采用5点计分,最终形成包含24个项目的量表。对修订后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模型拟合指数为:CMNI/DF=2.27、GFI=0.95、TLI=0.94、CFI=0.96、RMSEA=0.06,各项指数拟合良好;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2-0.76,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7。各项信度指数均达到测量学标准,说明该量表信度和结构效度良好。
3.社会支持评定
采用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10]。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支援,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利用的差异程度。量表计分方法:第1-4,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该量表在许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对收集的自变量数据采用SPSS11.5,AMOS7.0统计软件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采用皮尔逊级差相关、层级回归等统计方法检验各变量间的关系。
(四)研究过程
首先,用整群抽样法从湖南省3所高校选取360大学生志愿者实施问卷测量以修订选取的量表;再次,再从这3所大学选取另外303名志愿者被试正式施测,施测地点、时间和场所均按照标准化测量要求实施;最后,将问卷结果输入SPSS11.5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均采用同一被试对态度问卷作答的方法收集,所以研究在程序和统计两个方面控制可能出现的共同方法效应[11]。研究在程序上采取了平衡题目顺序、匿名测量的方式控制系统误差。在统计控制上,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在原模型中加入共同方法因子检验共同方法效应。结果显示: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九因素模型:CMNI/DF=2.63,GFI=0.91,TLI=0.86,CFI=0.92,RMSEA=0.055;十因素模型:CMNI/DF=2.53,GFI=0.91,TLI=0.88,CFI=0.91,RMSEA=0.054),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各变量之间并未出现共同方法偏差效应。
(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对上述变量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平均数及标准差见表1。
表1 生活目标、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各维度相关及平均数、标准差
由表1的相关分析可知,内部目标、外部目标和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都显著相关。因此,有必要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检验各自变量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
(三)生活目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
由相关分析可知,内部目标、外部目标与大学生人际关系都存在显著相关(r=-0.24,r=0.21,ps<0.01)。因此,进一步采用层级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内部目标、外部目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预测
由表2可知,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内部目标显著负向预测人际关系得分,即内部目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p<0.01),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增加了17%,;外部目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得分,即外部目标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p<0.01),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增加了12%。研究结果证实了假设1。
(四)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
由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都与人际关系相关显著(r=-0.26,r=-0.16,ps<0.01)。进一步采用层级回归分析以上维度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3。
表3 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对人际关系的预测
由表3可知,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显著负向预测人际关系得分,即社会支持的这两个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p<0.01),解释的方差变异量分别增加了11%和9%。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假设2。
(五)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生活目标影响人际关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将数据中心化,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进一步检验社会支持在生活目标影响人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见表4。
表4 社会支持在生活目标预测人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层级回归分析
由表4可知,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维度在内外部目标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进一步将主观支持得分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进行简单斜率检验。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 主观支持在内部目标预测人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图2 主观支持在外部目标预测人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由图1可知,对于低主观支持的大学生,内部目标对人际关系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simple regression slope=0.34,p<0.01);对于高主观支持的大学生,内部目标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不显著(simple regression slope=0.06,p>0.05)。由图2可知,对于低主观支持的大学生,外部目标对人际关系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simple regression slope=0.31,p<0.01);对于高主观支持的大学生,外部目标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不显著(simple regression slope=0.05,p>0.05)。假设2得到验证。
(一)生活目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预测
自从Kasser和Ryan于1993年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目标内容对美国人幸福感的影响后,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学业成就等领域探讨了生活目标对这些结果变量的不同影响。研究已一致发现内部目标对个体积极心理和行为的促进作用及外部目标的阻碍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将该发现扩展到大学生人际关系领域,即追求内部目标的大学生可以促进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关系危机;而追求财富、名声等目标会使个人更容易陷入人际关系危机。该发现也验证了自我决定理论关于目标内容对个人心理和行为影响的论述。Deci和Ryan指出,个体在生活中赋予财富和金钱更多的权重后,就容易把他人或与他人的交往行为作为一种手段,进而导致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12]。而那些能够满足个体基本心理需要的目标,如社会贡献、友谊等则会促进个体积极发展,这也包括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一积极行为结果。
(二)社会支持在生活目标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与以往研究一致,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够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3]。此外,本研究通过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维度的调节作用分析还发现,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能够作为个体陷入人际关系危机的有效保护因素。具体来说,在高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的情况下,个体即使具有高的外部目标,也会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人际关系危机;但在低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的情况下,外部目标的个体则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危机。该发现也与以往关于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变量在个体健康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相一致[14]。
本研究的结论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首先,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干预活动中,学校要建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导向机制,把学生个人成长、集体贡献、友谊关系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标准中,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另外,生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个体的个人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在具体层面的表现。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平衡好财富、名气以及外表等外部目标和个人成长、集体贡献等内部目标的关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其次,社会支持作为预防大学生产生人际关系危机的有益因素应得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在制定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中,应加强利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涉及到的父母、同学、教师等资源,从不同层面给予存在人际交往危机的大学生以社会支持,尤其是从内心理解、接受、肯定和鼓励该类学生的积极行为;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们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实施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干预的过程中,社会支持应采取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给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最终使其有效利用这种社会支持。
上述研究结果系统验证了目标内容、社会支持这两个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内部目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外部目标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在生活目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即,在低主观支持的情况下,内部目标对人际关系有显著预测作用;在高主观支持的情况下,内部目标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不显著;在低主观支持的情况下,外部目标的个体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在高主观支持的情况下,外部目标对人际关系预测不显著。
[1]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5,(5).
[2][12]Deci E L,Ryan R M.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 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4).
[3]Sheldon K M,Ryan R M,Deci E L,et al.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goal contents andmotives on well-being:It’sboth whatyou pursue and why you pursue it[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4,(12).
[4]胡小勇,郭永玉.目标内容效应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8,(5).
[5]谭雪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8,(9).
[6]林初锐,李永鑫,胡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4,(5).
[7]涂阳军,郭永玉.生活事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5).
[8]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9]Kasser T,Ryan RM.A dark side of the American dream:Correlates of finical success as a central life aspira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2).
[10]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
[11]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6).
[13]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14]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
(责任编校:简子)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Life Goals,Social Support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PIHuaying,XU Xizheng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 Hunan 410138,China)
The study using questionnaires investigates 275 college students’life goal,social Support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rough the data analyzing,we find out:intrinsic goal,social supports coul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extrinsic goal hind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gh quality social supports could reduce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extrinsic goal on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practice of coping with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 crisis,we should find inner life goal channelmechanism.Seeking themethod from the union system of parents,classmates and teachers could solve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 crisis effectively.
life goals;social supports;interpersonal relation;forecasting effect;moderating effect
G525.5
A
1008-4681(2014)06-0126-04
2014-06-0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编号:XJK011BXL005。
皮华英(196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徐希铮(1981-),男,山东临沂人,湖南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