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难以穷尽生命课堂的内涵

2014-10-10 10:19刘建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枣树枣子柳树

刘建华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主要讲小柳树因细腰长发、发芽早,就瞧不起小枣树,而秋天小枣树结出又大又红的枣子时,不仅没有瞧不起小柳树,反而夸奖了他的许多长处。这是一篇充满着生命温情的文章。笔者以此为例,谈谈对构建“生命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自主探究,释放潜能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意识不强,如何“自主”?教师想到了“读”——以“读”为主线,领起并贯通教学全过程。围绕这个思路,教学中,教师分别安排了范读、自由读、“接龙”读、选择最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用合适的表情与动作表演读等环节。

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用大屏幕出示了课文中的两句话:“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两句话,谈谈读后感。有学生说,小柳树说话的语气怎么这样呀?它总是说,“你看我,多漂亮!”教师顺势引导:你看到了怎样的小柳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骄傲,有的说自以为是。小柳树的性格特征鲜明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以读为主线的课堂,学生自主地读通了课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理解了文本的含义。这样的课堂书声琅琅,灵动鲜活,充满了浓郁的语文味;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得到了体现,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生生互动,感悟形象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习惯于根据预设的思路按“一言堂”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遏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生命的课堂应是互动的课堂。

感悟小枣树的性格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小枣树的话,自读感悟。然后大屏幕出示:“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然后分享读后感。学生立即分组行动起来。一阵摇头晃脑的朗读后,有的组说:“小枣树很谦虚,它结出了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却一点儿也不炫耀。”有的组说:“小枣树很善良,小柳树以前那样对待他,他却一点儿也不记仇。”有的组说:“小枣树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他对小柳树的赞美是真诚的。”

这个教学环节,生生间通过互动,鲜明地感悟到了小枣树的形象。

三、动态生成,提升认识

“生命课堂”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没有预设,课堂会如脱缰之马,失去方向和目标;没有生成,课堂会如潭中之水,失去灵性与活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理生成时的能力。

感悟小枣树的形象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小枣树的话和描写小枣树的句子,然后课件出示小枣树上结满又大又红的枣子的画面。“哇,好漂亮呀!”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然后根据文本内容总结出了小枣树的形象。正在教师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一名女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小柳树也很美啊!”她的话出乎意料。所幸还有点儿临场应变的技巧,教师立即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她说的有道理吗?”孩子们热烈地议论起来。“柳树的枝条倒垂在水中,像姑娘的辫子,长得很美!”有个孩子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最爱刚发芽的柳枝了。”这个孩子课外背了很多诗吧,把还没学过的诗句都用上了。“小柳树最美的地方在于善于反思,知错就改。”刚才那个女生清了清嗓子,“‘你怎么不说我呀!‘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些词句,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柳树的形象。”

掌声响起来。我欣喜于孩子独特的思维。她的理解,比教学用书上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更确切吧!

在鲜活的生命面前,任何文字都显得苍白!

猜你喜欢
小枣树枣子柳树
树上的枣子有多少
小柳树和小枣树
巧算枣子
会治病的柳树
秋风起,枣子甜
小柳树和小枣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