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

2014-10-09 03:24张运婷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价格指数

摘要: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导致基于旧的贸易格局和一系列过时的假设基础上的传统的REER方法不再适用于测算一国国际竞争力。基于此,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影响,Bems and Johnson (2012)从“产品”的世界转向“附加值”世界,对传统REER进行改进,构建了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Value-Added Exchange Rate,VAREER),以更准确的测算一国的实际出口产品——附加值的竞争力。文章利用整理得到的1990年~2009年主要国家附加值贸易数据,通过对传统的REER和VAREER进行比较,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中国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附加值出口的竞争力相对来说是在不断恶化的。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权重;价格指数

一、 引言

作为宏观经济数据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实际有效汇率(REERs)被设计用于估算价格变动对于产自每个来源国的产出的需求的影响。REERs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被普遍用于评估出口竞争力,判断为了减少外部失衡所需要的价格调整规模,以及测量名义汇率的失调等(Chinn,2006)。因此,科学测算REER对一国宏观经济研究和决策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对中国传统的REERs进行介绍,包括其测算方程、主要缺陷和现有的改进之处;第三部分,我们引出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VAREER),包括其改进之处、测算方程。第四部分,对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经验上的应用,考察其与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差异。最后是结论。

二、 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不再适用于测算国际竞争力

1. 传统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程。如前面所述,多个国际经济组织都定期公布范围不等的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尽管这些现已公布的REERs计算方法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①样本国选择范围不同;②竞争力权重结构构造不同;③贸易流构成不同;④平减指数选择不同;⑤对第三国市场竞争考虑不同;⑥直接、间接汇率选择不同; ⑦基期和频率不同等(巴曙松等,2007),但其理论基础和计算方程都大同小异。因此,本文选择应用最为广泛的IMF构建的标准的以CPI为基础的REER(Standard CPI-based REER,用REERStandard表示)作为传统REERs的代表进行考察。

在Armington模型基础之上,IMF的现有计算j国的REER的方程(Bayoumi,Lee,and Jayanthi,2005)为:

REERjStandard=■(■)■

其中Pj和Pk是消费者面临的价格(这里用CPI表示),Rj和Rk分别为j和k国相对于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以美元/本币表示),wjk是反映进口竞争(如在j国的竞争)、出口竞争(如在贸易伙伴k国的竞争)和第三市场竞争(如在其他所有市场,j和k之间的竞争)的总贸易权重。

2. 局限性——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不再适用于评估一国国际竞争力。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国际分工而言,产业内部分工代替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在新的分工格局下,特定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占据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环节,提供者价值链上最多的价值增加量;特定行业中竞争力强的若干少数国家占据寡头优势环节,提供价值链上相对较多的价值增加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占据不完全竞争环节,提供一定的价值量;而在价值链中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只能占据价值链中完全竞争环节,在价值链生产中提供很小的价值增加量。因此,从产业的国际竞争角度看,国际产业分工的内部化是的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于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在该国在全球化产业的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其次,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影响下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内贸易代替产业间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题,加工贸易成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交换的必要形式。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复出口,或者海外加工直接转口,称为各国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传统意义上完全由一国生产的纯粹的“本国产品”的一般贸易出口会越来越少,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会越来越大。

传统的REERStandard是建立在“贸易的产品都只是最终产品”的假设上,没有考虑中间品贸易,假定产品完全由国内要素生产,这与全球价值链不断发展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现实相背离。另外,由于旧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不考虑全球价值链,不考虑国际分工,不考虑零部件跨国生产和流动,不考虑中间产品对最终组装国贸易顺差的影响,从而扭曲和掩盖了双边贸易平衡的真相。因此,基于旧的贸易格局测算的传统的实REER的方法也不再适用于评估一国的国家竞争力水平。

同时,REERStandard使用CPI代表产品价格,原因是其计量在国际上较成熟且有较一致的标准,具有可比较性, 大多数国家都以较高频率公布,数据易得。但它对可贸易商品而言并非一个特别好的价格指标,因为计量所包含的商品和服务多是不可贸易的,而许多重要的可贸易商品和服务(如资本贸易)则不在计量之列且有可能受到间接税收、价格管制等的影响(巴曙松,2007)。

总之,在一个具有全球价值链的世界中,传统的REERs并不能恰当的反映一国的真实竞争力。

3. 现有改进方法。基于上述REERStandard所存在的局限性,许多机构或者经济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首先是修正价格指数。Lipschitz和McDonald(1992),更近期的Bayoumi,Harmsen和Turunen(2011)、ángel,Galí和López-Salido(2012)指出,对产品价格的不同代理量(CPI、GDP平减指数、单位劳动成本(UCL))提供的信息不同。其中,用反映国内生产成本的差异的GDP平减指数(或UCL)测算的REER严重偏离标准的REER。②其次是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如前面所述,传统的REER假定不存在中间品贸易,严重脱离了现实。基于此Bems和Johnson(2012)就从一个“产品”的世界转向一个“附加值”的世界,构建了VAREER(附加值REER),以考察一国实际出口产品——附加值出口的竞争力。

三、 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VAREER)——结合全球价值链的REER测算新方法

1. VAREER改进之处——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如前面所述,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对传统REERs的一种改进方法就从一个“产品”的世界转向一个“附加值”的世界,从而测算“要素或者附加值(factors)”而非“产品(goods)”的竞争力。在传统的REERs中,假定每个国家的差异化“产品”与其他国家的“产品”在目标市场竞争,该差异化产品完全由国内生产。而Bems和Johnson (2012)则认为,在全球生产网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goods)”的竞争,而是“附加值(tasks)”的竞争。

我们iPhone为例来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传统的REERs将iPhone作为中国的“产品”,并假定中国与其他智能电话供应商在国外市场上竞争。鉴于这个定义,竞争者的贬值必然意味着中国竞争力的损失。事实上,中国是iPhone最后的组装点,是遍布许多国家的生产链条上的一个链接。因此,中国是直接与其他可能的iPhone的组装者竞争,而不是数码音乐播放器本身的供应商(Bems & Johnson,2012)。这意味着,在测算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对组装服务(中国附加值)的需求的变动如何随着这些服务的价格(中国的工资)而变动。换句话说,我们应重新定义中国的“产品”为iPhone在中国生产的附加值部分。供应链也重新定义了中国的竞争者。共享一个供应链的国家间的竞争更少,因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影响iPhone的最终价格,从而影响在供应链上的所有其他伙伴的竞争力。例如,供应链伙伴国的货币的名义贬值,通过降低了进口投入部件的价格,可以降低iPhone的最终价格,扩大其最终销售,进一步也扩大了中国的组装服务的出口。因此,全球价值链不仅重新定义了REER测算的对象,也重新定义了其竞争者。

总之,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传播,国家越来越专注于在生产的特定阶段增加价值,而不是生产整个产品。因此,国家间是在向国外市场提供附加值方面进行竞争,而不是最终产品或者甚至总出口本身。基于此,REER应该揭示作为产品的一部分的“附加值(tasks)”的竞争力,而非产品本身。

2. 测算方程。Bems和Johnson(2012)通过假定一个具有全球价值链结构的生产方程,在构建消费需求模型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中间投入品需求模型。当消费者偏好和生产技术具有和最初Armington所假定的相同的函数形式时,那么IMF的标准REER方程可以用来测算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VAREER)。既然“tasks”被作为产品的部分而贸易,则权重和价格需反映“tasks”而非产品。即权重应反映附加值贸易格局,价格应反映附加值的价格。由于Bems和Johnson(2012)提出的VAREER计算方程过于复杂,因此IMF对其公式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并用REERTasks表示(IMF,2013):

REERjTasks=■(■)■(2)

其中qj,qk是生产要素的价格,用GDP平减指数代表,该数据可以在中经网数据库获得。vij是建立在附加值贸易格局上的权重,使用附加值贸易数据计算。附加值贸易数据主要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和双边贸易数据计算而得。

四、 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和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比较

为了考察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与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差异,本文参考Bems和Johnson(2012),针对42个OECD国家和新兴市场(因为投入产出表可得)构建VAREER指数,并和传统的REER进行比较。数据来源:OECD投入—产出表,OECD双边贸易数据库,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世界经济展望和国际金融统计数据。

由前面公式可知,传统的REER与VAREER的差异主要源于两部分:一是价格指数的差异,即CPI价格指数和GDP价格指数的差异;二是贸易权重的差异,即总贸易权重和附加值贸易权重的差异。我们将对两部分差异分别进行比较,以考察造成两种REERs差异的主要来源。

1. 权重的差异。首先,我们对2005年每一来源国对不同目的地的VAREER权重和传统贸易权重的差异进行分析。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只列出一些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描述。由于贸易权重都进行了标准化。在此情况下,可以捕捉了双边贸易伙伴之间的权重的重新分配。

我们发现,总双边贸易中附加值所占比例低的伙伴国之间的权重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同属于一个贸易区的国家之间,由于中间产品贸易量大,附加值贸易相对传统总贸易量是下降的。例如,由于同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附加值贸易权重相对于传统总贸易权重下降了5.6个百分点,而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权重则相应上升。同样,加拿大和墨西哥相对于美国的附加值贸易权重也明显下降。再如法国(属于欧元区),与欧元区贸易伙伴的附加值贸易权重相对于总贸易权重下降了7个百分点,同时伴随的是对美国的附加值贸易权重的大幅的增加。而亚洲国家(例如日本,同韩国、中国等构成东亚贸易区),则与中国的贸易权重相对下降。所有这些例子中,由于生产共享,总贸易流和传统的REER的权重与附加值贸易流和附加值贸易权重相比,被夸大了。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区域内部的贸易权重的调整(VAREER权重相对于传统REER权重)要大于区域间的调整。对于每一个国家,通过加总其与地区(亚洲,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其他)内的贸易伙伴们的权重,计算得到其与这些地区间的权重,然后对计算出的这些区域内各来源国的权重进行平均。结果显示,一个代表性的亚洲国家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权重相对下降5.7个百分点。同样的,欧元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与其区域内贸易伙伴国的权重也是下降的,分别约为6.4和5.5个百分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理位置对于权重的调整至关重要,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区域贸易协定与生产共享的增加、出口中的附加值比率降低相联系,因此也伴随权重的下降。数据表明,对于一个代表性国家,相对于那些与之没有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该国家与那些与之有贸易协定的国家的VAREER权重(相对于传统的REER的贸易权重)要下降4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第二,距离是跨境供应链发展的障碍。对于贸易伙伴,距离和VAREER与传统的REER权重之差(附加值权重减去传统贸易权重)正相关。这意味着,对于邻近的伙伴国来说,VAREER权重相对于传统REER权重,倾向于下降最多。

最后,从时间上看,相对于过去,权重的再分配变得越来越重要。1970年~1990年,再分配的程度增长缓慢,然而在2000年后上升很快。

2. 价格的差异。接下来我们从权重转向价格。我们比较附加值平减指数(在VAREER指数中使用)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在传统的REER指数中使用)。通过对几个重要国家如中国、日本、美国和德国在1990年~2009年期间加总的GDP平减指数和CPI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种价格指数的差异十分明显且持续存在。在日本、德国和美国,附加值的价格相对于消费者的价格是在不断下降的。而对于中国,附加值的价格相对于消费者的价格则是先下降后上升,尤其在2000年以后上升很快,这充分说明2000年后中国的附加值价格是在不断增长的,这与我国劳动力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是相一致。总之,这些差异意味着将消费者价值指数转换为附加值价格指数将会造成VAREER与传统的REER之间的重要差异。

3. REER指数的差异。结合权重和价格数据,我们可以计算VAREER和传统的REER指数。为了简化起见,本文仅对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进行重点讨论。通过比较1995年~2009年的VAREER和传统REER指数,我们发现,传统实际有效汇率和结合了全球价值链的有效汇率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在样本期间,相对于标准REER,中国和日本的VAREER升值更多。对于中国,差异产生于2000年初期之后,反映了国内上成本的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日本,差异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并在2000年初期一定程度变窄。加总起来,中国和日本的VAREER均多升值27%(相对于传统REER)。对于美国,相对于传统REER,VAREER显示竞争力的逐步改善(约为15%)。而德国,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挤压,导致了VAREER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下降。

五、 总结

随着全球生产链的兴起,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都开始意识到跨边境运输货物和这些货物中包含的附加值内容之间存在重要差异。因此,我们应从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总量角度”转向一个“附加值角度”来测算国际相对价格。基于此,通过将传统的REER的理论基础——需求消费理论中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转化为对附加值的需求,我们可以仅仅依赖附加值贸易数据推到得到一个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方程。将该附加值REER与传统的REER比较,我们发现二者存在重要差异。其中,这种差异更多的源于价格水平,而非附加值贸易权重。对于中国个日本来说,相对于美国和德国,附加值REER比传统的REER升值更多(将近27个百分点),说明国内的生产成本是在不断上升的,这也意味着该国附加值出口竞争力是在不断恶化的。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关于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评述——兼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管理世界,2007,(5):24-29.

2.Armington, Paul S.,A Theory of Demand for Products Distinguished by Place of Production, IMF Staff Papers,1969,(6):159-178.

3.Mika Saito, Michele Ruta,and Jarkko Turunen, TRADE INTERCONNECTEDNESS: THE WORLD WITH GLOBAL VALUE CHAIN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13.

4.Bems, Rudolfs, and Robert C.Johnson, Value-Added Exchange Rates, NBER Working Paper 18498 (Cambridge, M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2.

作者简介:张运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8-16。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价格指数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2020年12月中国稀土价格指数及四大功能材料价格指数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际贸易核算方法研究演进、应用与展望探析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各种价格指数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