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霞
(广州博仕奥集团,广东广州510663)
仔猪断奶时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胃肠容积小,运动机能弱,排空速度快。许多研究表明,仔猪断奶后消化系统可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小肠出现严重的绒毛萎缩、腺窝变深、吸收障碍、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需要补充内源酶,如蛋白酶、碳水化合物类酶。另外,由于断奶应激造成消化系统紊乱,消化酶分泌不足。
图1 仔猪出生后消化酶的变化趋势图
乳猪料中能量蛋白质原料选择要以消化率为首要标准,其他指标居次要位置。因为乳猪的消化率很低,尤其对能量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极低,造成各种常见消化道问题的直接间接原因也是能量蛋白质消化不良造成的。
原料的营养价值是乳猪料选择原料的第2个主要指标。例如蛋白质原料最好选择其比例适合和高含量的原料,因为优质的蛋白质原料,在乳仔猪胃肠道内,会很快被降解成短肽,迅速被吸收。乳猪料原料的这一特性,是消化率特性的延伸,也是乳猪料原料的重要指标。
另外,优质的乳猪料原料,一方面受婴儿食品价格的竞争,同时供应量有限,所以价格都不低。评价这一尺度,要以这种原料可能创造的养猪效益与价格来比较,而不单单衡量原料价格对饲料产品价格的影响。
3.1.1 玉米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玉米籽实含生理有效能量高,且适口性好。玉米又被称作“饲料之王”,对于乳猪来说,玉米是首选能量原料。玉米品质要求容重在700以上,无发霉现象,不完善粒要少(小于5%)。出于对乳猪消化道的生理特点及玉米消化率的考虑,一般需要通过膨化或熟化等加工工艺来降低玉米的硬度,使玉米淀粉糊化度高些,进而提高玉米的消化率和适口性。
3.1.2 乳清粉、乳糖、蔗糖
使用乳清粉实质使用乳糖,因而乳糖含量很重要,其中乳源蛋白的作用很好,但没有乳糖重要。乳清粉能提供大量的乳糖,在仔猪消化道内发酵可产生大量的乳酸,降低PH值,帮助消化,抑制致病细菌的生长,这对仔猪健康有重要意义。用于乳猪料的乳清粉一般是含有65%~75%乳糖和大约12%粗蛋白的高蛋白乳清粉,也有用含75%~80%乳糖和约3%的粗蛋白的低蛋白乳清粉或者中蛋白乳清粉的。
蔗糖不仅可提供能量,还可以改善适口性,乳猪对蔗糖有偏爱,其效果优于糖精钠制品。在使用这些原料时要经调质混匀,这些原料属于热敏性原料,容易焦化。
表1 不同碳水化合物源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1.3 油脂
对乳猪来说最好的油脂是椰子油,其次为大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鱼油。但椰子油很贵,大豆油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在使用一定量的膨化大豆后,可不用油脂。使用油脂时一定要关注品质,酸价、过氧化值、杂质、水分、碘值是必须测定的指标。油脂易酸败,应储存于非铜质的密闭容器中,贮存期间应防止水分混入和气温过高。
消化率是蛋白质选择的第一标准,其次是良好的氨基酸比例和含量。同时由于乳猪采食量的限制,所以要尽量寻找高营养素的蛋白质原料,以节约空间。
3.2.1 植物型蛋白
3.2.1.1 豆粕
豆粕是用大豆榨取豆油后留下的残渣。因为榨油只是把大豆中的油脂提取出来,而豆粕中含有很多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一般都是用它来作蛋白饲料使用,其消化率往往达不到乳猪要求,同时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但它是乳猪料常用、也是合适的蛋白来源。豆粕作为蛋白饲料是畜禽的主要食物,价格波动容易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3.2.1.2 大豆分离蛋白
虽然其蛋白质含量较高,由于使用低温豆粕制造,因此也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因此在选择时,一方面要可溶性较好,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较好的适口性。从目前应用的效果来看他是很好的蛋白饲料,就是价格偏高。
3.2.1.3 大豆浓缩蛋白
豆粕经过热酒精浸溶,去掉了其中部分多糖类,相当于把蛋白质浓缩,价值高于普通豆粕,但其消化率还是有限的。
3.2.1.4 发酵豆粕
豆粕经过发酵,消化率大大提高,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高,抗营养因子遭到破坏。另外,发酵豆粕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能显著改善仔猪肠管微生态平衡,降低发病率,提高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但不同的厂家发酵菌种和工艺不同,对乳仔猪料的价值差异很大。
3.2.2 动物型蛋白
3.2.2.1 乳源蛋白
乳清粉和乳清浓缩蛋白WPC-34,它的消化率和氨基酸组成仅次于血浆蛋白粉。如果单纯以蛋白质含量计算,其价格不低于血浆蛋白粉。多用作人类使用,无法在饲料中大量应用。
3.2.2.2 鱼粉
鱼粉(fish meal)有普通鱼粉、全鱼粉、粗鱼粉之分。普通鱼粉是以全鱼为原料,经过蒸煮、压榨、干燥、粉碎加工之后的粉物。如果将制造鱼粉时产生的汁液浓缩加工成鱼汁,再添加到普通鱼粉中去,经干燥粉碎,所得的鱼粉为全鱼粉。以鱼下脚料(鱼头、尾、鳍、内脏等)为原料制得的鱼粉称为粗鱼粉。鱼粉质量:全鱼粉>普通鱼粉>粗鱼粉。由于鱼粉品质难以控制,使用量最好控制2%以下。使用时要测新鲜度,鉴别掺假的程度及理化指标的检测。
3.2.2.3 血浆蛋白粉
在可消化吸收率、氨基酸组成以及降解产生小肽的速度方面都具优势,是优质的乳猪蛋白质原料,尤其对于同源血浆蛋白粉,其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小肽,且氨基酸组成上与猪的相近,所以效果更好。但由于同源性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和价格昂贵,另外供应不稳定限制了使用的正常化,使用时,3%以上才有效果。
3.2.2.4 肠绒蛋白(DPS)
(DPS)与血浆蛋白粉合用,效果很好。DPS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还可以防止断奶应激伤害乳猪肠道黏膜。缺点是同源性疾病、价格昂贵、渠道供应量受限制。
3.2.2.5 小肽类制品
这类产品属于功能性蛋白原料,发展还不成熟。
3.2.2.6 其余蛋白质来源
例如肉骨粉、棉籽粕、菜籽粕、DDGS等仍处于研究中,用量要严格限制。
NSP是植物组织中由多种单糖和糖醛酸经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多有分支的链状结构,常与无机离子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一般难于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分解。非淀粉多糖主要分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胶等)和非水溶性非淀粉多糖(NNSP,如纤维素、木质素等)。由于植物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被细胞壁包被,植物细胞壁由各种聚合物组成,含有大量纤维素组成的微纤维,埋在木质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连续链状结构中,形成稳定坚固而且极其复杂的细胞外壳。饲料粉碎工序难以破坏细胞壁,单胃动物消化酶也无法消化细胞壁物质。因此,植物细胞壁阻止了消化酶与其包裹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了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玉米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在高温制粒时易糊化,而且部分糊化淀粉在冷却和贮存过程中发生聚合,形成和蛋白质、纤维交联在一起的“退化淀粉”。退化淀粉抵抗消化酶的消化,未经消化就转移到后肠道中,使玉米淀粉回肠消化率降低。添加支链淀粉酶,降解“退化淀粉”,可使淀粉回肠末端消化率几乎提高15%,从而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植酸(Phytic acid)又称为肌醇六磷酸酯,广泛分布于植物性饲料中,其中以禾本科和豆科籽实的含量最丰富。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是因为它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均带负电荷,是很强的螯合剂,能牢固地黏合带正电荷的Ca、Zn、Mg、Fe等金属离子和蛋白质分子,形成难溶性的植酸盐螯合物,导致一些必需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效价降低(尤其是锌和铁)。因此,饲粮中植酸盐的含量过高时,可使钙、锌等元素(特别是锌)的利用率大为降低。另外,高含量的植酸可使单胃动物对钙的吸收率降低达35%。同时,植酸还能与动物消化道中的胃蛋白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结果导致蛋白质消化利用率降低。
生大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球蛋白、皂甙、致甲状腺肿物质、α-半乳糖苷低聚糖、果胶、植酸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健康及生理有不良影响,对婴儿和消化道发育欠佳的幼龄动物更甚,是限制大豆蛋白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引起动物生长抑制、胰腺肥大和胰腺增生,对家禽影响最大。另一抗营养因子是大豆抗原,其中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伴大豆球蛋白,它们引起仔猪和犊牛肠道过敏反应,这是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虽然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在大豆热处理过程中被钝化,但其中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NSP、寡糖等仍然是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因素。
在乳猪料中使用药物性添加剂必须依据我国农业部的相关条例及公告,目前可选择的药物添加剂有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那西肽、效美素、蒽拉美素、土霉素、金霉素、盐霉素等。以往厂家习惯超量使用抗生素,这样虽然对腹泻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可以破坏肠道有益菌,损伤消化道功能,特别是对仔猪肠黏膜损害是很严重的,这在仔猪的生长后期可以看到日增重会出现下降现象,另外,多种抗生素的添加也会培养出更强的耐药性菌株,让养殖的疾病控制出现更大的困难。
使用高铜时,不要使用高锌;相反,使用高锌时也不需要用高铜。另外,高铜、高锌与药物添加剂有协同作用,使用时,高铜、高锌的剂量不要用到太高,没必要。高铜的使用会促进饲料原料的氧化还原反应,高铜同时会对蛋白酶造成抑制。目前高铜高锌的使用必须遵循国家新法律法规的限定,因此我们必须审慎使用高铜高锌。
针对仔猪断奶后,胃中酸性的降低,通过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一方面可以辅助杀死部分有害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乳酸杆菌、酵母),降低消化道有害微生物的含量,从而有效降低腹泻率,部分替代抗生素;另一方面可以激活胃蛋白酶原,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酶作为蛋白质的一种,是微生物发酵的天然产物,迄今不能人工合成,因而不存在合成化学品的各种弊端,被称为“天然”或“绿色”的添加剂。植物日粮中的纤维素类物质,能够促进日粮中干物质的流动,降低回肠、粪便中能量的利用率,及阻碍蛋白质、淀粉、脂肪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源非淀粉多糖酶的添加,能够有效降解此类抗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它不但节约饲料成本,还节省饲料配方空间,因此外源酶制剂已经成为现代饲料工业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另外,针对动物消化酶分泌的不足,在饲料中添加内源性消化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对于促进动物生长,降低腹泻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内源消化酶和外源消化酶机制的不同,内源酶和外源酶结合应用于生产,对于防治断奶仔猪应激具有重要的意义。
断奶应激往往会打乱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肠毒性大肠杆菌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毒素,毒素刺激肠道黏膜,肠蠕动增强产生腹泻,因此维持肠道平衡是防治腹泻的重要方法;益生菌对于降低腹泻率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能够通过占位效应,降低消化道中有害微生物的含量;另一方面益生菌所产生的消化酶,抗菌肽对于饲料中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以及有害菌的抑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仔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物质需求非常旺盛其中就包括核酸。然而刚断奶仔猪处于核苷酸严重缺乏的困境之中,因为他们对核苷酸的需要量很高,而核苷酸以及合成核苷酸的前体物质摄入量却很低,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于断奶仔猪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由于酵母核酸含量高,因此生产研究中用到的核酸绝大多数是酵母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