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陈虹 吴文庆
摘 要: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语言是对幸福五元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积极语言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它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产生原因、内在规律、表征层次、影响因素、作用意义等,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积极语言HAPPY五步法。
关键词:积极语言;积极心理学;积极语言心理学;愉快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74-03
现代研究证实,在意识之外存在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不在意识层面的思想或情绪,会影响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以及追求目标的方式。例如,如果一个人心情很愉悦,他就更有可能表现出利他行为。所以,如果人能常常沉浸在愉悦心情中,就更利于形成积极品质,也更容易出现利他行为。
语言作为人们彼此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是人人、时时、处处,不分尊卑、不分长幼、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国界,都要面对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我们假设,如果社会能形成一种积极语言的文化,这个“积极语言文化”能不能为我们带来愉悦心情、积极感受、快乐关系、人生力量和幸福生活?如果“积极语言能增强和提高积极情绪”,那么,这种假设就为积极情绪的产生和积极体验的获得提供了一个应用视角,也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积极语言延伸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促进人类优势发展和美德完善,运用幸福理论实现提升人们幸福感的目标。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实现幸福人生的五元素是:积极的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有成就感(见图1)。[1]五元素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更好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语言是对幸福五元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见图2)。积极语言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它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同时,发现人们的标志性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他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2]
对积极语言的心理学研究,为积极心理和积极行为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取“假设—演绎法”,通过对局部语言素材的分析,建立起若干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然后用实验来检验、评价和选择,希望能够发现积极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将对人的体验、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是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在不断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做更多系统的测量和统计分析,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
从研究对象上看,我们将积极语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积极语言作为整体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积极语言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教育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二是把积极语言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研究其自身的构成与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积极语言结构体系的优化问题;三是研究积极语言各要素的组合问题。由此,积极语言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概括为[3]:
1.性质(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什么是积极语言,积极的脑语思维、口语习惯、肢体语言是什么。
2.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个体通常说哪些话,是怎么说的;个体为什么说某些话,怎么说会更好些;哪些因素影响积极语言的形成。
3.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积极语言有什么规则,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4.层次(在结构或功能方面具体的、可操作的等级):积极语言有多少种类,有哪几个表征层次,水平怎样。
5.关系(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积极语言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是什么。
6.作用(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副作用、消极作用、带头作用):积极语言对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能促进人的积极行为的产生;积极语言对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意义等。
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是:其研究方向更倾向学科交叉、更重视教育实践、更侧重教育叙事、更注重建构本土理论。在现阶段,以上问题都是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积极语言的建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定位在观察通常语言和积极语言的特点,更多是用于踏踏实实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非用于建构宏大的语言理论。
三、积极语言HAPPY模式——积极语言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基本解释是:根据预想的积极品质特征,教师用积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具体、有目标效果的指导,使预想、期待的积极品质可操作化。
应用步骤是(见表1):教师以期望学生某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H:Hope),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品质特征),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学生去做标志性的或学生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使学生行动起来(A:Action),引导学生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关键点(P: Point),并增加学生对这些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在指导学生形成新行为或在改变某些行为的过程中(P:Process),注意语言层次(见表2),进行正向“惩罚”和有效赞美,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的行为特征发展(Y:Yield)。
积极语言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社会、中国学校、中国家庭的有效应用,它对于倡导和推广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引领学生追求幸福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持续的幸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5-19.
[2]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30-31.
(作者单位:开明出版社 北京 10008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摘 要: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语言是对幸福五元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积极语言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它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产生原因、内在规律、表征层次、影响因素、作用意义等,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积极语言HAPPY五步法。
关键词:积极语言;积极心理学;积极语言心理学;愉快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74-03
现代研究证实,在意识之外存在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不在意识层面的思想或情绪,会影响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以及追求目标的方式。例如,如果一个人心情很愉悦,他就更有可能表现出利他行为。所以,如果人能常常沉浸在愉悦心情中,就更利于形成积极品质,也更容易出现利他行为。
语言作为人们彼此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是人人、时时、处处,不分尊卑、不分长幼、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国界,都要面对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我们假设,如果社会能形成一种积极语言的文化,这个“积极语言文化”能不能为我们带来愉悦心情、积极感受、快乐关系、人生力量和幸福生活?如果“积极语言能增强和提高积极情绪”,那么,这种假设就为积极情绪的产生和积极体验的获得提供了一个应用视角,也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积极语言延伸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促进人类优势发展和美德完善,运用幸福理论实现提升人们幸福感的目标。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实现幸福人生的五元素是:积极的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有成就感(见图1)。[1]五元素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更好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语言是对幸福五元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见图2)。积极语言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它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同时,发现人们的标志性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他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2]
对积极语言的心理学研究,为积极心理和积极行为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取“假设—演绎法”,通过对局部语言素材的分析,建立起若干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然后用实验来检验、评价和选择,希望能够发现积极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将对人的体验、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是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在不断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做更多系统的测量和统计分析,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
从研究对象上看,我们将积极语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积极语言作为整体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积极语言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教育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二是把积极语言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研究其自身的构成与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积极语言结构体系的优化问题;三是研究积极语言各要素的组合问题。由此,积极语言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概括为[3]:
1.性质(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什么是积极语言,积极的脑语思维、口语习惯、肢体语言是什么。
2.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个体通常说哪些话,是怎么说的;个体为什么说某些话,怎么说会更好些;哪些因素影响积极语言的形成。
3.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积极语言有什么规则,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4.层次(在结构或功能方面具体的、可操作的等级):积极语言有多少种类,有哪几个表征层次,水平怎样。
5.关系(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积极语言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是什么。
6.作用(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副作用、消极作用、带头作用):积极语言对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能促进人的积极行为的产生;积极语言对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意义等。
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是:其研究方向更倾向学科交叉、更重视教育实践、更侧重教育叙事、更注重建构本土理论。在现阶段,以上问题都是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积极语言的建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定位在观察通常语言和积极语言的特点,更多是用于踏踏实实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非用于建构宏大的语言理论。
三、积极语言HAPPY模式——积极语言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基本解释是:根据预想的积极品质特征,教师用积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具体、有目标效果的指导,使预想、期待的积极品质可操作化。
应用步骤是(见表1):教师以期望学生某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H:Hope),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品质特征),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学生去做标志性的或学生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使学生行动起来(A:Action),引导学生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关键点(P: Point),并增加学生对这些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在指导学生形成新行为或在改变某些行为的过程中(P:Process),注意语言层次(见表2),进行正向“惩罚”和有效赞美,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的行为特征发展(Y:Yield)。
积极语言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社会、中国学校、中国家庭的有效应用,它对于倡导和推广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引领学生追求幸福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持续的幸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5-19.
[2]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30-31.
(作者单位:开明出版社 北京 10008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摘 要: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语言是对幸福五元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积极语言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它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产生原因、内在规律、表征层次、影响因素、作用意义等,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积极语言HAPPY五步法。
关键词:积极语言;积极心理学;积极语言心理学;愉快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74-03
现代研究证实,在意识之外存在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不在意识层面的思想或情绪,会影响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以及追求目标的方式。例如,如果一个人心情很愉悦,他就更有可能表现出利他行为。所以,如果人能常常沉浸在愉悦心情中,就更利于形成积极品质,也更容易出现利他行为。
语言作为人们彼此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是人人、时时、处处,不分尊卑、不分长幼、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国界,都要面对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我们假设,如果社会能形成一种积极语言的文化,这个“积极语言文化”能不能为我们带来愉悦心情、积极感受、快乐关系、人生力量和幸福生活?如果“积极语言能增强和提高积极情绪”,那么,这种假设就为积极情绪的产生和积极体验的获得提供了一个应用视角,也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积极语言延伸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促进人类优势发展和美德完善,运用幸福理论实现提升人们幸福感的目标。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实现幸福人生的五元素是:积极的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有成就感(见图1)。[1]五元素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更好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语言是对幸福五元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见图2)。积极语言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它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同时,发现人们的标志性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他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2]
对积极语言的心理学研究,为积极心理和积极行为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取“假设—演绎法”,通过对局部语言素材的分析,建立起若干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然后用实验来检验、评价和选择,希望能够发现积极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将对人的体验、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是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在不断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做更多系统的测量和统计分析,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
从研究对象上看,我们将积极语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积极语言作为整体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积极语言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教育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二是把积极语言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研究其自身的构成与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积极语言结构体系的优化问题;三是研究积极语言各要素的组合问题。由此,积极语言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概括为[3]:
1.性质(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什么是积极语言,积极的脑语思维、口语习惯、肢体语言是什么。
2.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个体通常说哪些话,是怎么说的;个体为什么说某些话,怎么说会更好些;哪些因素影响积极语言的形成。
3.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积极语言有什么规则,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4.层次(在结构或功能方面具体的、可操作的等级):积极语言有多少种类,有哪几个表征层次,水平怎样。
5.关系(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积极语言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是什么。
6.作用(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副作用、消极作用、带头作用):积极语言对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能促进人的积极行为的产生;积极语言对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意义等。
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是:其研究方向更倾向学科交叉、更重视教育实践、更侧重教育叙事、更注重建构本土理论。在现阶段,以上问题都是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积极语言的建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定位在观察通常语言和积极语言的特点,更多是用于踏踏实实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非用于建构宏大的语言理论。
三、积极语言HAPPY模式——积极语言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基本解释是:根据预想的积极品质特征,教师用积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具体、有目标效果的指导,使预想、期待的积极品质可操作化。
应用步骤是(见表1):教师以期望学生某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H:Hope),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品质特征),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学生去做标志性的或学生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使学生行动起来(A:Action),引导学生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关键点(P: Point),并增加学生对这些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在指导学生形成新行为或在改变某些行为的过程中(P:Process),注意语言层次(见表2),进行正向“惩罚”和有效赞美,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的行为特征发展(Y:Yield)。
积极语言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社会、中国学校、中国家庭的有效应用,它对于倡导和推广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引领学生追求幸福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持续的幸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5-19.
[2]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30-31.
(作者单位:开明出版社 北京 100089)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