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
众所周知,班级学生存在着事实上的层次性、差异性,每一层次学生对教师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他们都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课堂教学习惯上对全体学生作统一要求,集体辅导,这样的教法,教学内容既不能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也不可能每教完一个新内容对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一进行相应的个别辅导.如何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因材施教,既不要使有的学生“消化”不了,也要防止有的学生“吃不饱”,笔者有一些简单的认识.
一、少统一,多分类
新课标的要义中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即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又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分类要求、分层指导.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多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认识兴趣、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企图制定出对全班学生都合适的唯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定弹性,让学生有一定的目标选择的余地.宏观上,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微观上,我们可以区别对待,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我出发,循序渐进, 都有一种成就感,都相信自己在进步.
2.课堂提问要注意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难度大的问题请优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对优等生的提问.这部分学生知识掌握较好,并且学习能力较高,基本靠自己就能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的提问,要起到使他们向更深层次拓展的引领作用,对他的提问,可直截了当,直接发问.但应该由他们自己,向其他学生解释自己答案的理由.(2)对中等生的提问.这些学生依靠认真听讲,能达成基本学习目标,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及习惯上,还存在一定欠缺,提问对于他们,是起到培养良好学习能力作用的,所以,对他们的提问方式,可以为学困生补充、修正的形式出现,教师要以恰当的语言,做到由学困生回答到中等生回答的过渡,用这些问题,可以使中等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并且在充满自信的情况下,向更深层次迈进.(3)对学困生的提问.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学生身上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靠自身的能力,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的.通过教师提问,引发他们思考,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进,也可以获得成就感.但针对这些学生所设计的问题,在知识层次上,是比较浅显的,是大多数学生看来过于简单的问题,所以,不适合对他们设计独立的问题,而应提问他们一个较深层次问题的浅层环节.并且,在提问时,教师要对他们回答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定位,着重解决问题的基础环节.这样,维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在主观上获得学习的动力.
3.课堂作业要分层练习,有明显的梯度.在质和量上有不同的要求.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练习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给后进生吃偏饭,助一臂之力.对后进生切忌“拔苗助长”,对优等生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要注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只有注意“全体性”,才能体现“主体性”.
二、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很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在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后,应当根据各自的特点,及时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本学期笔者所任教的四(3)班就有这样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一堂数学课顶多10分钟后,就不见她的动静,通过观察,她已看课外书籍了.当时我比较恼火,没收了她的课外书,并训斥了她一顿,但结果她是“横眉冷对”.第二天她一如既往.课后我与她进行了沟通,原来她就是那类“吃不饱”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心平气和地剖析了利弊关系,数学课不仅仅是掌握一些书本知识,它也能培养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口头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诸如此类.她也坦诚接受.与此同时,
特别给出较难问题让她这样“吃不饱”的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并解决.同时,可以参考课外书籍,给他们充分自由发展空间.
现在她不仅上课反应积极,而且还能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获得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也可以说培养了这位学生的独特能力.
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对于的“棱角”的学生,我们要因势利导,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课程背景下的“伯乐”.一言以蔽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根据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充实的发展.
[江苏省金坛市西岗小学 (213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