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杰
摘 要: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又要运用灵活、实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古诗词教学充满生机,让学生真正喜欢古诗词,切实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把学生培养成博古通今、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中学古诗词教学 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情感 关键词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明珠。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教材的编撰,古诗词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古诗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诗经》到《楚辞》、《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化可谓异彩纷呈,绚丽多姿。“诗礼传家”亦是我国历史上所谓书香门第的绝对信条,“诗”在“礼”之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这样的阐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可见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可谓源远流长,理应备受重视。
一、注意情景交融,体味言外之意和意境之美
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首先,抓关键词句,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词句最能引发读者的情思,余味无穷,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复品读关键词句,学生就会产生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诵读就会水到渠成。其次,抓思维方式。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教师应点拨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地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古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理解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远的普通词句,感受诗人的心境,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的意境。
二、古代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一般都比较浅显。当然也有语言障碍的问题,但只要引导学生参照注解,必要时讲讲背景作为辅助,就不难疏通内容大意,领会思想感情。不要求理解得很透彻,不宜铺排讲解,一首小诗分析一两节课,会占去大量教学时间。诗的意境可以不涉及,因为很难说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诗的风格也难讲难懂,如陶渊明的朴厚、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也不易理解,深入品味可以留待将来。炼字用词应有选择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古诗词在这方面很讲究,例子很多,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微风燕子斜”、“窗含西岭千秋雪”、“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云破月来花弄影”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但主要是集中精力朗读、背诵。朗读要处理好句中停顿,做到清晰流利,感情恰如其分,抑扬顿挫不作为硬性要求。朗读流利后就可背诵,最好课上完成;理解便于背诵,暂时不很理解也可以背诵。至于体裁、格律知识,很有用,应讲一讲,且要讲得通俗易懂。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正好为诗歌教学提出了可参照的方法。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加强了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识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了古诗的艺术魅力,而且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情感,诗歌的灵魂
诗歌本身既有形象性,又有情感性。其实,形象思维的特征之一就是情感性,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意思。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仅靠朗诵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一定的形象思维手段,使学生的情感由“粗糙”变得细腻,使烦躁的情绪得到控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爱,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受到思想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在诗歌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历史上进步、正义、体现民族光辉思想的诗歌要大力宣扬,而对虽然形式很完美、艺术品位较高,但思想内容已不适用于今天的东西则要有所批判。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决不能把诗歌作品当做政治读物要求。我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时,板书“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启发学生理解郁达夫眼中的秋味:清、静、悲凉。学生被二者特有的感情所感染,但当问到有谁曾经见月伤心、遇秋而悲时,都笑了。因为感情往往是一定时代、阶级的反映,虽然有的感情为人类共有,但毕竟时代不同了,生活在今天的学生怎么也不会学宋玉悲秋、黛玉葬花。所谓离别伤情,不是古人更多情,而恰恰是古代社会动荡、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反映。
四、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表达技巧和语言魅力
表达技巧既包括比兴、铺陈、象征等各种表现手法,又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表达方式,还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教学时可抓住关键词句,精读精讲。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