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的双性同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2014-10-08 12:53房绍林郑晨阳孙浩
考试周刊 2014年65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

房绍林 郑晨阳 孙浩

摘 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由于熟练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和新颖的双性同体观点,伍尔夫被世界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伍尔夫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cobs Room)。《到灯塔去》因熟练运用了意识流写作手法和作者清晰的两性主张而受到全世界评论家的关注,并且这股热潮一直持续至今。小说主要讲述了拉姆齐一家和他们的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度假岛上的事情,主要人物是拉姆齐夫妇。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线索,小说围绕这次旅行而产生的分歧和最后旅行的成功,传达出了双性同体的必要:只有达到双性同体的状态,人类才能获得成功。以前国内外文献对双性同体均有不少研究,很少有人研究其对和谐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拉姆齐夫妇 双性同体 和谐社会

一、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意识

双性同体在生物学上指的是体型构造和生理特征的两性混合。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即兼有强悍和温柔、果断与细致等性格[1]。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文学批评理论专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运用高度的幽默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女性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鸣不平,并且从一对青年男女钻进出租车、共同消失在伦敦繁华的车流当中阐发了“双性同体”的观点,鼓励女性成为独立于男性、与男性和谐相处的自我[2]。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叙述者写道:“当然,当我看到这对青年钻进了出租车,头脑的感觉就好像在被分离开之后,又在一种自然的融合之中再次聚在一起。其明显的原因就是两性之间进行合作是自然的事情。”[3](P585)当弗吉尼亚·伍尔夫将这一概念运用到文学理论中时,并没有明确界定“双性同体”的内涵,而是写道:“在我们每个人当中都有两个力量在统辖着,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在男人的头脑里,男人胜过女人,在女人的头脑里女人胜过男人。正常而又舒适的存在状态,就是这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之时。如果一个人是男人,那么头脑中的那个女人的部分也仍然一定具有影响;而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头脑中的男人有着交流……伟大的脑子是雌雄同体的……只有在这种融合产生之时,头脑才能变得充分肥沃,并且使用其所有的功能……雌雄同体的脑子是能引起共鸣的、可渗透的,它能没有障碍地转达情感,它天生是具有创造性的、光辉绚丽的、未被分开的。”[4](P578-579)

二、双性同体在《到灯塔去》的体现

小说《到灯塔去》中的主人公拉姆齐先生和拉姆齐夫人体现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对立和相互区别的现状。作为传统婚姻家庭的代表,拉姆齐夫妇不得不承受社会强加于他们的种种社会规范,承袭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拉姆齐先生外出工作,养家糊口,夫人居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两人性格由此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丈夫睿智、善于思考、讲究实际;妻子是“家中的天使”,美丽贤惠、善于持家、耽于幻想。在灯塔世界里,拉姆齐先生是作者父亲的化身,他无疑是理性的象征,代表男性气质。他只承认事实,尊重真理,与谬误毫不妥协。与刻板、理性的丈夫相比,拉姆齐夫人则充满了幻想。作为一个贤妻良母,在创造完美和谐的家庭同时,她也成为一种精神原则的化身,是女性气质的代表。拉姆齐夫人一天到晚为家庭操劳,抚养8个孩子,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以紧巴巴的收入精打细算支撑家庭的门面,给予丈夫精神支持。小说中拉姆齐先生人格的整合是通过拉姆齐先生克服片面的男性气质,吸纳拉姆齐夫人的心灵、情感、本能、直觉的女性气质实现的。拉姆齐夫人死后,拉姆齐先生生活在一种孤独和莫名的空虚之中,他开始对纯粹的男性气质产生了怀疑,他开始接受和欣赏夫人的女性的直觉思维方式。为了怀念妻子,免于周围人的憎恨,他吸纳了妻子的女性气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比如,拉姆齐夫人死后,拉姆齐先生因失去了情感的慰藉而转向莉丽习惯性地乞求同情和怜悯。莉丽起先不想理睬,因为她在夫人活着时就反感先生对夫人的那种依赖性,认为这是先生的自私,但也无法断然拒绝。尴尬中莉丽称赞起拉姆齐先生的皮鞋,不料拉姆齐先生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双方都得以解脱。

三、双性同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双性同体体现了相互矛盾的男性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和转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和谐社会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指的是对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指的是一种发展状态,和谐不是矛盾的消失,是矛盾各方面或者不同事物的矛盾斗争到一定阶段而达到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矛盾运动为和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谐是各种事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健康状态。协调各种矛盾,达到事物的和谐状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促进和谐。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过程,双性同体可以构建男性和女性的和谐和完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庭的和谐。和谐就意味着承认不同、尊重不同,意味着更多的“兼顾”与“协调”。双性同体正如古代太极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共存,达到完美平衡,最后实现人类的和谐。双性同体更关注的是对人类本身的探索,和以人为本不谋而合。构建和谐社会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只有坚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才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慧.“双性同体”何以可能——女性批评关键词考略[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周颖华.拒绝“天使”——从伍尔夫女性主义的特征看她的文学创作[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

[3]弗吉尼亚·伍尔夫.王义国译.伍尔夫随笔全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and Peter Brooke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Pearson Education,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