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态旅游现状

2014-10-08 18:53耿选珍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旅游业对策

耿选珍

摘 要:近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借助于当地独特、丰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生态”现象。就此,以阿坝州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业;持续性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40-02

旅游业对发展旅游地经济、提高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能够促进旅游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当地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曾经视旅游业为无污染产业的观点已经成为“过去时”,在新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出现“不生态”、“不持续”等“怪象”,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以阿坝州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笔者的见解。

一、阿坝州旅游业现状分析

阿坝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地域南北长414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幅员84 241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其中,藏族占52.5%,羌族占17.4%,汉族占26.8%,其他民族占3.3%,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全国主要羌族聚居区;也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草地”,有6个县、110个乡(镇)被命名为老革命根据地。

目前,阿坝州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5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历史文化、羌文化、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形成了北看黄龙九寨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赏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环境。同时多样的气候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动植物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让阿坝州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

(一)阿坝州旅游收入现状

2013年,阿坝州各大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 26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99亿元,其中,黄龙景区接待游客23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95亿元;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364.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4亿元;四姑娘山景区接待游客13.6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89.5万元;达古冰川景区接待游客5.9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55.15万元。发展旅游业,让阿坝州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加速当地农牧民的脱贫。

(二)阿坝州旅游业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开发战略重点的西移和四川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阿坝州的区位优势更显突出。各级政府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重建、新建专项规划。通过对口援建,阿坝州与援建省、市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这有利于发展加快发展阿坝州经济,从而也刺激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不仅是经济效益型产业,而且是资源叠加型产业,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全州旅游经营模式的形成,适应了区内外旅游市场大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区内外旅游活动由自发性、盲目性向有序化、目标化转变,使全州旅游业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二、阿坝州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阿坝州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时,由于管理、规划等的欠缺,在部分景区景点出现了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超过阿坝州当地旅游接待地的接待能力,超负荷运营,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一)旅游景区生态脆弱

阿坝州以农牧业为主,耕作的农业土地少,人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极小,所以在开发旅游之前都较为完好地保持了原始环境。然而,在旅游开发初期,由于地方政府和个人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对旅游资源盲目开发,破坏了景区原始环境样貌,景区的地质环境开始慢慢恶化。如滥砍滥伐、泥石流灾害、对野生动物的残害等,生活垃圾等造成的河流污染、水污染造成的鱼类大量死亡,地下水位下降、森林萎缩、草场退化及环境受到污染等使旅游景区生态变得越来越脆弱。

(二)旅游景区载客量有限

阿坝州各个景区容量有限,但是趋之若鹜的游客超过了景区承载量,导致景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例如,世界级旅游景区九寨沟,景区面积仅有90.275 km2,景区内湖泊和水道总面积2.85 km2,约占景区面积的1/30,以科学的计算方式计算:景区最优的客容量为12 000/每天,最大28 000人/每天。九寨沟景区容量有限,虽然有规定限制进景区的人数,但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游客会比限进的人数多出许多,这不得不使景区超负荷运营。这不仅不利于九寨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生态保护。由于游客过多,使本就遭到破坏的景区生态加速恶化。在阿坝州,还有很多类似九寨沟的情况。

(三)环境污染严重

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是依靠旅游环境产生的,对环境依赖程度高。因游客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众多的旅游者过度的消耗旅游资源,将其当做取之不尽的财富。他们过度的消耗资源会造成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和污染,加剧旅游、资源、环境三方的矛盾。环境污染到了一定程度上给旅游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目前,阿坝州在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中,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由于没有保护意识一方面会因为过度开发所造成的旅游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会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的恶性循环,造成旅游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到旅游资源开关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后

现在阿坝州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总体较低,其原因有:旅游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旅游业发展历史短等。让旅游业“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创收多”的特点难以体现。从阿坝州整体上看,各县对于景点的指导力度不够、各县的链接沟通匮乏,以致整个阿坝州对于景区景点之间的宏观协调力度不够,出现界限分割、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等。从旅游业整体上看,旅游企业规模小,分布广而散,竞争力弱,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扩张能力。因此,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落后,是阻碍阿坝州旅游发展的一大绊脚石。endprint

三、阿坝州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开发不当,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公地的悲剧”中得到启示。“公地的悲剧”理论是美国学者哈丁在他的论文中提出来的。在哈丁所描述的模型中,牧民们拥有免费并且没有限制的草场。在这个草场生态系统中,牧场是公有的,而奶牛是牧民们自己的。牧民们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盲目地增加自己饲养的奶牛。但是,草场的承载量是有限的,由于奶牛超过了限制的数量,所以给草场带来了损害。而草场的损害是由其拥有者也就是牧民们自己承担的。牧民们盲目增加奶牛数量使草场损害,出现退化现象,直至草场消失。

(一)环境保护应贯穿旅游业全过程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借生态环境来增加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而环境保护则是为了使资源循环利用,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同时要兼顾环境保护。首先,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保护机构,明确景区、景点的保护范围,并全面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区。严格管理对生态环境有危害的一切,如火源的管理、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并且设立保安小组,制止一切毁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乱砍滥伐天然林、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使全州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其次,必须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景区的吃、住、行等设施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最后,必须严格落实景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坚持“沟内游、沟外住”的原则,保护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牧民旅游接待处,缓解旅游景区负担

以牧民户为重点,培育成第一批旅游接待示范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服务技能培训,发展本村(寨)导游讲解员,规范从业人员礼仪,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质量。建立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安全保障体系,制订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旅游安全。建立以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部门组成的旅游监督机构,确保精品村寨旅游业长远发展。继续探索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和促进乡村旅游村寨创新管理,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为规范,加强对经营者的检查与监督,为阿坝州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有效的减少大九寨景区的旅游压力,将游客分流,把阿坝州旅游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加强景区监管并引导游客“绿色”消费

阿坝州旅游景区应该制定一系列强而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的管理条例。景区管理局应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景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维护、调查、观测、监测、研究,及时处理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情,强化保护措施。景区管理局还应依法建立健全保护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将生态保护的理念细化到一条条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审核宾馆、道路等建设项目,严格测评项目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把环境规划、旅游规划具体结合落实到实处,对景区饭店排污设施要经常检查,严禁因为人为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一旦发现,按照法规制度,一律严惩不贷。

(四)加强政府管理,宏观把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的综合性产业,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解决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借鉴学习国内外优秀旅游景区先进的旅游发展经验,然后对症下药,逐步建立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有藏羌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好旅游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调整经济结构,带动阿坝州内部旅游经济市场发展。同时,要对全州旅游经济内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按照客源的结构、客源的流量以及不同层次和内容的需求来选择开发经济效益好、吸引力强的资源,对旅游项目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开辟更多的景区景点,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其次,要做好旅游类型的搭配、景观的交叉、线路的流畅与科学、景区的衔接与互补,促进各个旅游地点的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阿坝州旅游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现已经是当地发展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如何让当地旅游业走持续、健康、生态之路,是地方政府、企业和当地老百姓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西部经济较落后地区,在我国积极实施旅游扶贫攻坚战略的大好政策引导下,在发展一、二产业先天优势不足、后天潜力不够的现实情况下,利用自身丰富的、能借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自然资源、民俗资源,倾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由此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失为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秋,庄春辉.阿坝州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及对策[J].天府新论,2010,(1):10-13.

[2] 刘蕊.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民族旅游开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8):1-2.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业对策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走,找对策去!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