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颖 张汝根 马慧莲
摘 要: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发挥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事关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成长,事关国民经济的增长,事关国家的稳定。黑龙江省由于历史和省情等原因,金融生态环境一直处在全国的低级水平。在经济转型时期大背景下,如何优化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水平,对促进龙江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产业贡献;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59-02
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供血系统。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互助关系。黑龙江省的金融发展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在建国初期排名处于中上游,但在改革开放之后连年下滑。近几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差距在逐年拉大。因此,分析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发现金融和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黑龙江省促进经济转型,改变落后局面,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社会与自然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地理、风俗习惯等[1]。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部环境,通常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等[2]。
根据学者金雪军、田霖的统计,2004年,黑龙江省金融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8位。2011年马婷统计指出,黑龙江省金融竞争力指数排名2005年,到第27位,2006年第27位,2007年第27位,2008年第26位。根据综合开发研究中心(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哈尔滨市2009年在全国排第24位,2010年第21位,2011年第28位,2012年第25位。根据《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8—2009)》评价显示,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0.32分,仅相当于排名第1的上海市0.922的1/3,在全国130个省仅排第24位。以上数据表明,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在全国处于低层次水平,并且自2004—2013年间排位呈逐年下跌趋势。
二、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面临转型
我国耕地最多的农业大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力战场的黑龙江省,同时也是石油、石墨等资源大省,其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总GDP比例,2010年分别为12.6%,48.4%,39%;2011年为13.5%,47.4%,39.1%;2012年为15.4%,44.1%,40.5%。数据表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第二产业占GDP的2/3,第三产业增长比较缓慢。在资源产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面临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1.资源型企业收入减少。资源开采型企业效益的下滑直接影响到财政规模和财政收入。大庆市油企产油的生产成本逐年递增,伊春和大兴安岭地区木材产量的逐年下降,导致黑龙江省资源开采型企业年均收入减少。
2.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煤城总沉陷区面积己经达到530平方公里,四大煤城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甲烷量约为3亿平方米[3]。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再不得以改善,对黑龙江省环境的破坏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信用系统不健全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施行和最晚取消计划经济的省区,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农业大省的背景等因素,造成黑龙江省相当大部分地区存在着信用方面的问题。
1.信用体系不规范。黑龙江省信用系统的信息征集、整理和使用尚未形成规模,信用中介服务覆盖面较小,信用状况参差不齐,征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不同。
2.失信现象屡禁不止。主要体现在企业造假、恶意银行逃废债务、故意偷税漏税、签订虚假合同等方面,这些问题既涉及到企业也涉及到个人。而金融维权案件执行难也是失信高发的原因之一。
3.各金融部门之间过于独立。由于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方,相对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信息比较封闭,导致信用体系建设的条块分割的现象。各金融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很多行业重复建设信用体系,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三)法规制度不完善
黑龙江省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金融债权的司法保护乏力[4]。金融融执法环境不佳,很多胜诉的金融案件存在难以有效执行的现状。很多法律条款陈旧,不能符合当今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企业发展格局,且金融债权诉讼收费的环节多、费率高,妨碍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四)金融市场发育滞后
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金融业整体规模小,资金流转率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金融机构少,市场竞争不足,资源没能实现优化配置,资本市场发育一直缓慢。截至2013年5月末,黑龙江省A股上市的公司31家。其中,国有控股公司18家,民营控股公司11家,外资公司仅2家。黑龙江省上市公司占股票市场市值仅有1.09%。
三、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经济环境
1.发挥区域和产业优势。加快改造传统工农业,在现有基础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比如,对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在优化第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食品业、畜牧业,发展新型加工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等等。
2.加大引用外资的力度。抓住世界产业转移良机,力争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多、竞争力强的研究机构和制造产业转移到黑龙江省。重点加大对俄和东北亚招商引资力度,着眼长远、消化吸收,促进黑龙江省整体产业链的形成。endprint
(二)加强法制建设,改良法治环境
1.构建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立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各项法规,维护金融债权的追偿,做到法律健全、法制完备,提振银行信贷投放的信心和规模,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
2.提高金融执法水平和能力。各金融执法部门要从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能力水平,执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切实提高金融执法水平。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司法独立的重要性,避免妨碍司法事务。对金融案件实行异地立案审理,全程跟踪记录,对办案失职渎职实行终身责任追究等措施。
(三)培育信用文化,改造信用环境
1.完善征信体系。政府牵头,协调征信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整合信用信息,建立公开而统一的信用档案和管理系统。信用信息开放给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使用,促使良性的银企合作关系形成,在信用体系层面解决黑龙江省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
2.严厉打击不守信用行为。对金融违法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严历打击,做到违法必究,在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两个层面都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通过执法部门和政府行政机关的合作,使失信企业和个人不敢违法、不能违法,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优化金融体系,促进产业成长
1.拓宽投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及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共同创造良好的资本环境,鼓励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规范运作和创新发展,有效保护投融资各参与方的权益,实现和谐共荣。
2.优化金融服务。以综合型金融集团为主体,以专业化、区域化、个性化的金融机构为辅助,加快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依法制定行业标准,鼓励合法经营。加快担保机构改革,多渠道筹措运营资金,规范业务、健全制度,形成高效的保、贷、还运行机制。
3.健全金融调控体系。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措施。促进货币、资本、保险三个市场共同发展,采取信息共享、及时干预的办法,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对金融机构内部加强管理,严肃金融政策和规章,建立金融安全区,避免恶性竞争,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孟佐东.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J].理财世界,2008,(12).
[2] 胡瑞冬.大型煤炭企业非煤经营项目策略研究—以龙煤集团发展旅游业为例[D].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
[3] 潘娟.黑龙江省金融生太环境现状与优化途径[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4).
[4] 祝洪章.黑龙江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发展滞后原因探析[J].黑龙江发展研究,2014,(1).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