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丽
摘 要:在专利几乎成为企业研发及创新能力的代名词时,对于专利的经营管理便引起了相当多人的关注。如何可以巧妙地规避风险而使专利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在自己实施专利、出售专利、出售专利产品或者进行专利许可时,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如何考虑行业企业现状,选择放开专利或者收紧专利以获得更大的市场?针对这些问题,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的长远利益及短期利益考虑,基于一些事实案例分析,对专利经营管理策略及战略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关键词:企业;专利管理;专利营销策略;组合专利;专利联盟;授权免费开放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17-02
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本着“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精神”,公司已决定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其专利,以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消息一出,大家都对这位亿万富翁企业家的做法感到震惊。究竟特斯拉这样的决策是“雷锋行为”,还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另有目的?自此,我们似乎已经可以看到企业专利经营管理的轮廓的了。
一、组合专利巧妙经营
企业专利经营管理绝不是一个新生代的概念,它几乎是伴随着专利商业化诞生的。专利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投入市场,都需要企业进行详细的计划,怎样的经营手段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1995年联邦巡回法院判决的Carborundom Co.v.Molton Metal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就可以看到企业卓越的专利经营管理策略。
原告Metaullics拥有一项名为“气体注射装置”的584号专利,发明涉及一个有关融化金属碎片以及去除金属中杂质的完整系统。Metaullics 并没有销售584号专利中声明的整个装置,而是销售一种具有金属传输导管和气体注射导管的泵。原告对组合专利享有权利,但对其中的每一个部件却没有单独的专利权。由于这些泵的一部分被浸没于熔融金属中,即使其材料在熔融金属中比金属材料更加耐用,但是依然需要被频繁更换,因此Metaullics还销售这种泵的替换件。
被告MMEI同样销售熔融金属泵,其主要的销售对象是那些之前购买Metaullics泵的公司,在Metaullics的泵故障或需要替换时,他们由于较便宜的价格改用MMEI公司的产品。令MMEI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泵本身没有侵犯任何人的专利,但还是被以帮助侵权及诱导侵权的诉由告上了法庭。
法院认为,Metaullics销售的泵除了用于584组合专利以外没有其他用途,这导致了其客户得到了实施584专利的默示许可。为了做到这一点,Metaullics的顾客可以自由地从任何来源购买反射炉和气体供应,因为这些部分是实施被许可发明的必需品,否则,这个泵因为没有其他实际用途会变得没有价值。然而,销售专利组合中部件而取得实施专利的默示许可只能延长至买卖产生许可的部件的寿命。也就是说,在泵的寿命之内,Metaullics的客户可以合法地实施专利,但是一但泵的寿命终结,其被默示许可的专利也不能再使用,除非你继续购买Metaullics的泵进行替换。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Metaullics在营销其专利时的策略。从表面上看,他单独销售泵的行为是放弃了销售反射炉,气体供应,以及必要实施本发明的任何其他设备的收益。但是他却获得了泵的一代二代甚至是永久收益,只要客户还需要实施584专利,那么他就可以一直从更换泵的环节收益。相较于卖出整个专利组合设备的一次性得利,这样可持续性的收益无疑是更加明智的选择。经Metaullics估计,为了给这种泵更换部件,每个客户最初每年需要花费8 000—20 000美元,而后每年的花费大约35 000美元,这样的收入是十分可观的。从成本方面考虑,相对于制造整个复杂的系统要投入的资源及金钱,之制造工艺并不十分复杂的泵可以省去很多运营的成本。
对于一个组合专利怎样处理才是最佳的盈利方式要取决于不同行业、不同产业。是通过许可专利来盈利,还是通过出售组合中的某一部件或者部件的长期收益,又或者是制造整个组合专利成品来出售盈利,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
二、专利组合发挥作用
如果企业所需进行营销的并不是一个组合专利,而是一个单个比较薄弱的专利,那么怎样才能让他获得市场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大的价值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露锋芒、以小做大;另一种则是打包出售,增加专利附加值。如果企业的现有业务盈利乐观,并且有足够的科研实力,那么不妨将有价值的专利养大,将专利的可商业化可能性通过生产展现出来之后进行许可盈利。另一种则是进行打包出售,将专利与商业秘密、专利与生产设备或有利于客户的组合方式进行出售,提高专利的附加值,同样可以达到增加盈利的方式。
企业之间的“专利联盟”也是将自己专利价值扩大化的有力方式。不管公司有多大、研发实力有多么强大,对于行业的专利研发总是无法穷尽的,也不可能一直幸运地把握住技术发展的动向进行研发。在专利主导的市场争夺中似乎也行得通。将不同企业拥有的相关专利集中起来进行组合,组成行业标准或者专利池,成为制造产品的必要专利组合。这样的“专利联盟”比单个专利要强大许多,同时联盟中的成员在提供自己专利的同时,也能实施他人的专利。而作为整体,在其所圈划的范围内取得了足够的主导地位,可以获取更多的授权机会与授权对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放开专利,收紧利益
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特斯拉的大胆之举,将特斯拉电动汽车及电池专利全部放开。企业在不放弃权利的前提下,将自己拥有的专利权利向不特定的第三人免费开放,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是为了行业的技术发展,为了社会进步?笔者并不以为然。企业并非“慈善家”,决策背后是商业,最终目的是利益。美国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经济学教授曾说过,“越多的人使用专利,市场的价值就越高。”endprint
我们注意到,权利人放开专利并没有放弃专利。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垄断权利,只要在权利期内,权利人有权对其专利进行任何合法处分,包括在未来提出重新开始收取专利费用。除非权利人承诺在专利权整个期限内放开给第三人免费使用。这样做无疑等同于放弃所有盈利,对于商业竞争来说是不可能的。那么放开专利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显而易见,为了普及行业技术,让更多的企业、团体使用其专利,越多的人使用,他将来可以拿到的市场份额就会越多。如果他的技术成为主流技术,那么将来就算其不在这些技术上收取专利许可费用,它所研发二代三代等升级版产品也会全面攻占市场,从长远看来,其未来的市场收益是不可估量的。那么,他会不会遭遇放开专利之后被别人抢先研发攻占市场的威胁呢?这个可能性是很小的。每一个专利的研发,除了权利说明书上面的技术之外,还需要许多基础技术的支持,同时,并不排除其未申请专利也未公开的核心商业秘密。
其次,放开专利可以达到控制竞争对手的目的。对于一些想要进入市场但苦无门道的企业来说,像特斯拉这样的在一个新兴领域全面放开专利的行为无疑是天大的福音。但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新兴领域,要进入市场除了需要有专利技术可以投入生产之外,还需要有很多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放开专利之后,越来越多的生产者进入行业领域产生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快速促进行业发展所需社会基础条件的完善,同时也能制造舆论热潮,得到消费者的认同,降低消费者的顾虑。
不仅如此,如果放开专利之后让特定的产业繁荣起来之后。在大家都忙于将专利更好地实施于产品制造,原来的放开者可能已经研发并且生产出了大量支持配套产品,除了在当时放开的领域之外,还能获得新领域的开发。同时,这样的放开策略还可能诱使进入者走入专利的圈套,在对专利产品产生依赖之后,如果权利人要求支付一部分的许可费用,那么生产者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付钱。
但是,专利放开对于权利人来说也不是毫无风险的。首先,竞争对手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如此抢占未来市场。就如特斯拉决定放开专利之后,比亚迪公关负责人李云飞便立即反击:“是特斯拉的车卖的多还是我们的车卖的多”,“不管是充电站的建设还是配套充电设施的建设,更多的是谁的产品越多就更多的考虑谁。”同时,他建议特斯拉使用比亚迪的充电系统。他不仅是在动摇进入者的决心,也是借机将自己推向市场。此外,科技的发展方向是无法预测的,如果他放弃的一部分权利正好成为他人研发或者打造品牌的垫脚石,成就别人一举成名的好机会。那么,在放开者还未来得及抢回市场之前,已经被迫将未来市场割让一部分了,同时也可能迫使他走上谈判席。
四、中小企业伺机反击
这样看来,专利市场似乎是富人的游戏。不管是专利的前期研发、投入生产或者是专利许可、专利转让都需要雄厚的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研发实力,生产中只能对权利人支付昂贵的许可费用。在现在这个行业大佬已经布下专利天罗地网的市场中,似乎想分一杯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技术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同时技术发展往往在意料之外。也许某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手里却是掌握着可以改变行业技术方向的专利,当年的苹果就是这样迅速蹿起。当然,对于并不那么“幸运”的企业来说,也有对策。从现在看来,每一个专利都不是完美的,都不可能将一个范围之内的技术面面俱到地写进权利要求书之中,那么技术回避设计就是一条出路。在仔细研究对方的专利之后,避开对方的权利要求点进行设计可能可以让你免于昂贵的专利许可费用。但是技术回避设计必须要能够有效实施,否则也只是一场徒劳。同时回避设计要精准地进行回避,否则很有可能就这样被送上被告席。同时,之前所说的“专利”联盟并不是大型企业的专属,中小型企业的联盟可能无法做到取得市场主导地位,但是却可以利用手中的专利群让对方走上谈判桌,经过谈判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本文对企业专利经营管理的一些策略浅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大家些许启发。但是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时不可以偏概全,没有任何一个策略是完美无漏洞,适合所有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时,企业需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对于不同的专利或权利制订最适宜的、能将利益最大化的具体研发或营销策略及战略。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