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学经典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2014-10-08 22:30玄兆坤魏淑丽吴丽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国学经典大学生

玄兆坤 魏淑丽 吴丽苹

摘要:当今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做事功利化明显,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学习国学经典,对大学生行为方法、价值观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21-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的“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案等一度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于“富二代”、“官二代”品质的质疑,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以为有了钱、有了权就可以肆意去剥夺他人的生命,大不了赔钱了事。这种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的无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可是,在神圣的校园里,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投毒案、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在瞠目结舌的同时,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的一部分大学生是怎么了?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1在社会上表现为遇到问题自私、漠视和冷漠

有一次,笔者和其他三位教师带学生参观实习,学校共租用了三辆公交车,由于人多座少,公交车门打开的瞬间,这些学生涌入车内竞相抢座,同行的四位教师中只有一位教师有同学主动让座,另外一位教师要求同学让出了座位,而笔者和另外一位教师往返都是站着,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同学让座。这令几位教师感觉非常失望,这些朝夕相处的学生在这么小的问题上都表现得如此自私,更不要说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了。让人触动更大的是一名警察为了救六名遇险同学而牺牲,在抢救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却有说有笑,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当护士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个警察为了救你们牺牲了吗?”学生的回答是“知道啊”,如此冷漠的回答让人非常愤怒,他们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哪里去了?

2在学校表现为唯利是图,不讲奉献

在几年的辅导员工作中,笔者观察到,有些大学生过于自私,功利化心理极其严重。举例来说,原来在实验课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搞卫生,在劳动中,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很被动,敷衍了事,没等干完活就偷偷溜走了;还有一部分同学即使在那里干活,看上去也很不情愿。后来,笔者在对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中加了劳动加分一项,结果那些劳动不积极的同学也会主动找到笔者问:“老师,有什么活儿需要我们干吗?”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在涉及个人得失的问题上过于功利化,没有主动奉献的精神。

3在家庭中表现为没有担当,不尊重父母长辈

笔者对2011级同学在家中的表现进行了调查,会做饭的不足50%,给父母做过饭的不到10%,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只有23%,98%的学生学费由父母完全负担。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衣食无忧,没有受过苦,父母几乎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为孩子可以牺牲一切。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拿父母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懂父母的辛劳,不懂“分享”和“给予”,只要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了,就不会去关心家里其他的事,一旦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会产生对父母不满,甚至顶撞家长。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尊重父母长辈,缺乏家庭责任感。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性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各种思潮蜂拥而至,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迁移。社会上,很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洗牌,有些人甚至淡忘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用谦虚、礼让、孝道、诚实守信等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拜金主义、利己思想成了一些人生活的主轴线。贪污腐败事件频发,苏丹红、毒奶粉、毒馒头等事件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金钱丧失了最基本的良知,缺乏社会公德。对于学生来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耳闻目染的这些反面事件,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人生观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2学校教育阶段国学内容被弱化或缺失

纵观我国的学校教育,学生对于国学内容的学习存在逐步弱化的趋势。在幼儿园阶段,《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幼儿中普遍传诵,教师对孩子的行为很关注,发现不良习惯会及时进行指导,向家长进行反馈的也比较多。到了小学阶段,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减少了对国学内容的学习。中学阶段,一些国学内容只是渗透在语文课中,不能进行全面的学习。学生在人生观的形成阶段不能系统地学习国学内容,国学精髓也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发展。而大学里侧重学科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国学内容更加弱化。从整个过程来看,我国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在学校接受的国学教育内容却越来越少。

3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家长们过分忙于工作和交际,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国学内容的教育。有些家长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和技巧,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人格的发展;有的家长甚至把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阴暗面直接传达给孩子,不能有选择性地让孩子接触具有正能量的事物,以偏概全,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今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缺位,没有担当起对孩子的教育义务,为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国学经典理论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作用1组织观看国学教育方面的视频

利用班会时间,笔者组织实验班的学生观看国学经典内容的视频。在观看《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的视频演讲过程中,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笔者切实地感觉到,演讲内容触碰了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观看结束后,笔者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写书面的感想和心得。同学们写的每份材料,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们对自我的反省、对父母的歉疚和对以后生活的向往。

2阅读国学经典书籍

笔者要求这些实验班的学生必须阅读国学经典方面的书籍,要求他们每个人能全文背诵《弟子规》。从整个过程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阅读和背诵任务,大学生有学习国学经典内容的强烈愿望,能够到图书馆主动阅读相关书籍来丰富和提高自我。

3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为了巩固学生们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笔者的策划下,学生们自主组织“道德讲堂”系列教育活动,从他们身边挖掘道德典范题材,或阐述自我转变的过程。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自己主持,每个人都积极发言,认真地进行自我剖析,用他们自己的实例说明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对他们学习、生活、做人、做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建议在大学教育中把国学内容作为必修科目

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过分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相比之下,西方的英语都是必修科目,而传统的国学却被弱化了,可以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缺陷。复旦投毒案的林长浩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从小接受的理科内容偏多,很少学习国学的内容,造成自己的思维比较直。”(搜狐网)

1国学经典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既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继承祖先的精神文化之魂。国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千古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固有的一套严谨完善的学术体系,儒家的思想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能让孩子有选择地持续学习国学经典的内容,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至于在其他文化的冲击下迷失自我。

2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国学经典理论

袁彦等认为,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应该是“传承民族文化”[1],国学作为民族之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巩固的根本。但是目前国学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呈逐步弱化的态势,幼儿教育阶段虽然比较重视国学内容,但是囿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只能停留在机械背诵的层面,无法真正理解其中蕴涵的精华。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巩固,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这种没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是很容易被遗忘的[2]。相比较而言,大学阶段的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普遍提高,认识事物更加理性和客观,为了弥补基础教育阶段国学内容的缺失,把国学经典作为这一阶段的必修课可以说很有意义,能够指导其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之魂,必须在中国得到传承和发展,所有中国人都要认真学习其要旨,深刻领会其精髓,坚守中国文化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袁彦,余颖,李丹瑶.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应该是“传承民族文化”[EB/OL].羊城晚报,2011-03-2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ep.20141Vol.33 No.9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国学经典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