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病例说

2014-09-30 18:27陈荣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病

陈荣华

内容摘要:本文从当代语言的规范化角度来审视教材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语言,指出其不规范、不合理的一面,但作者同时重审不应以此苛求作者。

关键词:《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语病 例说

现行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选录了梁实秋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该文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了梁任公才华横溢、博闻强记、开朗直爽、认真细致、幽默风趣、稳健潇洒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是散文中的精品之作;简练、传神的语言正好表现出梁氏语言风格。但因时代关系,而今从规范化的角度来看文章语言多有不规范甚或错误之处,现摘录并解析如下:

①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析:句中“大约”是一个表示估计意义的副词,“左右”虽是个方位词,但用在数字后边表示概数,也是有估计义,同一个句子一个数字一前一后都用表估计意义的词语,显然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另外,“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是一个偏正短语,从上下文来看,最好将“的”删去并在“作”后添一“了”字,即“清华学校请他作了第一次演讲”,如此才能与下文衔接贯通。

②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析:“演讲”是动词,“篇”是名量词,“听到一篇演讲”不通,应改为“一次演讲”。其实文章题目即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改后题文更显一致。

③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析:这是一个明显的歧义句。可以理解为“那些莅临清华演讲的人对清华没有多少印象”,也可以理解为“听演讲的清华师生对那些来作演讲的人没有多少印象”,显然文章要表达的是后一种意思,从而突出梁任公先生演讲的过人之处。歧义的成因在于“他们”在句中既可以看成主体也可以看成客体,如果“能”后加上“给我”即消除了歧义,“他们”只能理解为客体,语意便明确了。

④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析:“大部分”和“都”一个表部分一个表全部,二者放在一起显然有逻辑毛病,究竟是表部分还是整体不得而知。应该将“都”删除更符合实际。

⑤记忆力便又畅通。

析:“记忆力”是指“记住事物形象或事情经过的能力”,能力“畅通”不搭配,应改为“记忆便又畅通”。

⑥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析:“发生”“爱好”谓宾搭配不当,“发生”换做“产生”。

⑦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

析:这个句子主语部分是“这四句十六字”,谓语中心语是“画”,主谓不搭配,“画”作为动作义是“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作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字”不会“画”,“画”的是“笔或类似笔的东西”或使用者(人)。但梁任公先生当时在“朗诵”“解释”,靠的主要是嘴巴,所以不妨将“画”换做“描绘”——文字语言皆可以“描绘”。

需要强调的是该文毕竟是距今有些时日的现代作品,加上作者梁实秋先生多年远离大陆这一汉语规范土壤,所以我们不必苛求梁先生。只是我们在吸收作品精华体会文字简练的同时也应树立一个语言规范意识,以免混淆是非。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该文时师生共同质疑的结果,欢迎众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病
浅谈小学语文“修改语病”的方法
语言表达滥用附加语现象探析
防疫情,析“语病”
浅谈中学生作文语病成因及对策
高考语运题“成语·语病·衔接”题的新特点与备考指要
去除语病,拥抱健康作文
高考语病题辨析三部曲
以讹传讹可以休矣
例谈词语语义重复的问题
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点及语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