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云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语文教师应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因素,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温暖的感动中求真知、学做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细节
千百年来,教师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主要靠“言传”来贯彻,而语文教学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只注重其科学性,针对性和逻辑性,虽能实现传授知识,开启心智的基本职能,却无法实现沟通心灵,塑造人格的根本职能,所以在教书育人的“言传”中必须注入涓涓的“活水”——情感因素,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温暖的感动中求真知、学做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准确挖掘德育因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能否对学生进行较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得取决于教师对德育因素挖掘的准确与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每一篇文章的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准确地挖掘教材本身固有的德育因素,达到德育和智育的自然融合。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标题入手。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从标题着手,单刀直入,可以直奔主题,避免不着边际,云里雾里。如学习《海燕》这篇文章时,向学生说明“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后,即可对学生进行勇于斗争、敢于斗争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的教育。
(二)从要素入手。弄清文章的基本要素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都可以作为切入点。如学习《孔乙己》可从表明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这一要素入手,迂腐可笑的孔乙己让学生看到了弱小者的悲哀,冷漠麻木的人们让学生感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作者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三)从内容切入。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准确地挖掘德育内容,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中人物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达到德育的目的。如可以通过学习《藤野先生》一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再塑生命》一文进行意志性格的教育。
二.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里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或描绘自然风光、赞美祖国的河山,或歌颂慷慨激扬、壮志凌云的英雄人物,或抒写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抒发人间美好感情,这些无一不是对美的展示和赞赏、对丑的揭发和鞭挞。也就是说每一篇课文都载有一定的“道”,寄寓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德育倾向,而这些内容都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所以要使学生在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后在思想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受到陶冶,就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足功夫,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出具体的安排,但同时又不能影响到语文训练的有效性,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一)导语引入。导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地融入到课堂中。如教学《信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从事每种职业,都要有特定的品格,做教师要有师德,做医生要有医德,做生意要有商业道德。那么,做信客这个职业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又是什么呢?”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把诚信教育和默默奉献精神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讲析中渗透。如在教学《木兰诗》的时候,学生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对诗歌中略写的内容——“木兰征战沙场的生活”、作品的空白处——“木兰辞官的原因”进行填补和连接。可以让学生充分构想,展示木兰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丰富木兰不慕名利、向往和平的性格内涵,从而让学生感受木兰“舍小我为大我”的爱国情怀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以充分的体验来领悟作品丰富的内在情感。
(三)总结时突出。在语文课堂教学总结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融合进去,使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知识,同时进行情感道德的熏陶感染。如在学习《老王》这篇课文后。我作了如下总结:“学习了本文,相信杨绛笔下的“老王”形象,肯定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让我们学会像作者那样,用善良去体察善良,多关注我们周围的不幸者、弱小者,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同享头顶上美丽的蓝天白云,共同沐浴人间温暖的阳光。”这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互帮互助这颗种子必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及时强化德育功能
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主要途径是课堂,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把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涵挖掘出来,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平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深入学生心灵,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强化德育功能。
(一)语文专题实践课。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修养的目的。如在完成了《我的母亲》的教学任务后,我又用语文专题实践课的形式,以“悠悠寸草心,孝心献母亲”为主题,通过学生的诗歌、朗诵、小品、歌曲等,完成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懂得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语文写作教学课。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中学过的正确观点去分析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确定健康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从认识型转化为能力型的迁移。如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自己身边一位熟悉的人。于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意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有愚昧落后,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坠地到现在,是承受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疾风暴雨多?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该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新课标要求整堂课的设计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实施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教育,也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教育,否则,就会使语文课变味,所以,还必须把握好“度”。
同时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文中的美好事物走入孩子的心灵,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情感,成为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情操陶冶的过程、体现生命价值的过程。当学生懂得赞扬美好事物、嘲讽可鄙对象、哀怜悲惨命运的时候,当学生懂得主动伸出爱心之手、真诚地向往美、执着地追求美的时候,当学生面对困难、挫折、磨难、能激起不屈向上的勇气的时候,语文学科就真正发挥了学科的教育功能,真正做到了语文教学让德育之花在细节处绽放,学生也就真正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8月)。
2、江雪梅《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文学教育》2006年第2期下)。
3、孟富香《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2006年第11期上)。
4、《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4版。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