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信任理论综述

2014-09-30 02:52刘璇郑龙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信任供应链节点

刘璇+郑龙飞

摘要: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全球企业间竞争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供应链管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我国,供应链信任问题一直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的瓶颈。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供应链信任是理论界和企业界都不能避免的重大课题。为此,对自供应链信任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对供应链信任链的构建机制以及所需技术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供应链信任;构建机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59-02

1 前言

自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贸易理论,人们就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充分获利,就应致力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变的越来越复杂化,已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单独完成的。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获利,就必须进行合作,取长补短。因此,供应链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最早提出供应链概念的是美国麻省理工的Jay Forrester(1961),他被称之为“供应链设计之父”。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等大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制造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而在供应链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信任。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供应链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理论研究上,为供应链信任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宝贵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对供应链信任的研究逐步深入,不仅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更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供应链信任的研究已更上一层楼。

2 供应链信任的概念及分类

2.1 供应链信任的概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1972)就指出,每笔商业交易都包含有信任的成份。也就是说,企业间信任关系的发生伴随着商业交易进行。商业交易的成功,不仅需要事实,更需要信任。Arrow(1974)进一步指出,信任是经济交易的润滑剂,也是非常有效的规则机制,任何交易实现都必须充分信任对方。因为供应链信任不仅能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不良行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映能力,降低正式合约程度也有利于争端解决。

Johnson & Cullen(1996)认为信任就是相信合作伙伴愿意而且能够完成他们的义务和做出承诺,同时合作伙伴对联盟和其他伙伴的行为都出于好的意愿。Riddles,Axtell,Bennett & Clegg(2002)将供应链信任定义为在文易关系中,在面临风和相互依靠的条件下信任是一种信心,交易双方自愿地承担责任并且没有任何一方会利用对的弱点。王虎,程晖(2006)供应链合作企业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所表现出的彼此信赖、诚实、可靠、开放、公平合作以及遵守己达成的合同或协议的条款。这几个概念都侧重于供应链信任的一种道德要求,不仅要做出承诺,更要遵守承诺,带有责任意识。同时也表明了,供应链信任具有感情的依托,是稀缺的,也是难以获得和守护的。

2.2 供应链信任的分类

对于供应链间企业的信任,根据企业间信任产生原因的不同,各国学者对组织间信任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从信任的性质方面划分,将信任分为三个等级:契约信任、能力信任和意愿信任,契约型信任是一种依赖于契约的信任。契约越细致,越能形成交易当事人的信任。能力型信任指一方具有按照对方要求和预期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意愿型信任是指交易一方出于意愿而对他人授予信任。

第二,从信任的产生是否理性方面划分,信任分为两类认知型信任(cognition-based trust)和情感型信任(affect-based trust)。认知型信任依赖于对他人的充分了解和值得依赖证据的掌握。已有的了解和良好的理由都表明他人将来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构成了认知型信任的基础。能力、责任感、可靠性、值得信赖都是信任的源泉。情感型信任则建立在人们之间的感情纽带之中,这种纽带表现了对对方福利的一种关心。

第三,从信任产生的动机方面划分,信任将被分为:非自利型信任(non-self-interested-trust)和动机型信任(intentional-trust)。非自利型信任指一个企业愿意同另一个企业合作,并相信后者不会滥用前者的信任,它建立在伦理道德、友谊、同情、亲情的基础上。动机型信任指一个企业会出于某种自利的动机同另一个企业合作,后者的自利动机也不会导致其寻找机会做有损于前者的事情。

第四,从信任的程度进行分类,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分为三个层次:计算型信任(calculus-based trust)、了解型信任(knowledge-based-trust)和认同型信任(identification trust)。计算型信任指交易者都是理性的,交易者也相信他人会充分考虑被信任和不被信任的收益和成本。了解型信任依赖于交易双方共同的思考方式,这为一方理解另一方的思考方式和预测另一方的行动提供了基础。认同型信任指交易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包括道德责任等方面的共同认识。

以上对信任的分析都证明了信任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是这些层次性只在主观意识中体现,和上述信任概念类似,并不能说明信任行为的层次性。

3 供应链建立的信任机制

(1)Zucker(1986)提出互相信任的产生机制有过程型、特征型和规范型三种形式。过程信任来源于合作中的持续影响: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过去的行为对现在及将来行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长期持续可靠的互相关系会进一步强化为互相间的信任和依赖。特征信任来源于合作伙伴的特征属性:供应链往往是由不同背景特征的企业所构成。各方的社会背景和公司文化越接近,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一致性越高,信任越强。规范型信任通过中间协调机制或经济担保获得:供应链企业确信其它成员会信守诺言,那么他也会必然地,同时必要地表现出很强的信任度。

(2)Doney,Carmon,Mullen(1998)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出5个途径:计算途径、预测途径、动机途径、能力途径、转移途径。

(3)许淑君、马士华(2000)从委托一代理角度指出建立供应链间企业信任的方法有两种:委托人确定可信任的对象,即选择合作伙伴;代理人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形象,赢得委托人的信任,并建立合作关系。委托人确定委托对象可以从一下角度考虑委托人是否值得信任:声誉、规模、愿意顾客化及共享机密信息。

(4)Chee·Y·w(2004)总结:Boersma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前期历史、谈判、承诺、执行四阶段的信任建立过程模型。

(5)范林根(2006)在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进行信息共享具有重复性,因此供应链中的企业间的信任是通过博弈中典型的重复博弈形成。而在重复博弈中,博弈中参与者过去行动是可以观测得到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建立合作的信誉和进行报复威胁,之所以进行合作是因为合作关系能给双方带来长远利益。

4 供应链信任构建中采用技术

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多样化的方式。供应链也在与信息技术的接轨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为企业服务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供应链信任的构建中也不断的采用新技术,不仅能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也为供应链信任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和约束机制。在供应链信任的构建中最常使用的技术是:P2P、RFID、B2B等。

4.1 供应链信任与P2P

Peer-to-Peer(P2P)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网络,从对等节点的交互中彼此给予和获取,即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是对等的,每个节点既为其他节点服务,同时也在享用其他节点所提供的服务。

随着P2P技术优势的显现,Kamvar S D,Schlosser M T等(2003)提出了,经典的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Eigen-trust,通过节点的全局信任值来获取推荐信任度,但是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迭代缺乏可行性。于真、郑雪峰、王少(2009)根据Peer-to-Peer网络中节点的异构性、自治性等特点,会使得节点兴趣和评价标准的不同会造成对服务节点的不公平评价,影响P2P网络的服务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兴差异的P2P信任模型,用于量化和评估推荐的可信程度,根据节点间的兴趣相似性来确定对推荐的采纳程度。

总的来说,P2P技术为提高企业供应链间的信任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技术平台,但缺乏对欺骗行为的进行处理,也缺少惩罚机制。

但对于供应链信任的研究和P2P的研究并不止于此,王磊、黄梦醒(2013)提出基于兴趣群组的混合式P2P供应链形成的信任模型,将通过企业中一些兴趣的相似性,以此来加强企业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好的实现节点间的交易。而此文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引入黑名单及信誉衰减激励机制,避免恶意企业节点对其他企业节点的交易造成阻碍。

4.2 供应链信任与RFID

自从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年和美国国防部强制其供应商使用RFID技术以来,这种自动识别技术迅速引起全球产业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自互联网又一革命性技术。

RFID被认为有可能在未来取代条形码并引发供应链革命的技术。要实现RFID技术的巨大收益,关键是通过其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和时事管理,而这必须建立在供应链成员间高度信任的基础上,这使得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信任构建成为其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

供应链中存在着常见的信任风险,但可以从社会信任、组织机构信任及电子数据传输信任这三个方面构建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信任体系。这样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得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大幅提高。

5 结语

学者对供应链信任的研究基本上涉及了供应链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对供应链信任概念和分类的研究起步早,现在基本上形成体系,比较完整。而对于供应链信任的形成机制、涉及的技术、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但大都有待进一步精细化。

同时,对供应链信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供应链中涉及的企业,如生产商、供应商,如何建立信任,以提高企业效益。但不可忽视的是消费者才是供应链的最终环节。只有消费者满意,供应链上的企业才能最终获益。而现今的消费者需求又是多样化和瞬息万变的。供应链企业如何建立消费者信任,即顾客对产品或企业的忠实度,是供应链信任研究面临的又一挑战。

对于供应链信任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此主要提出两个方面。首先,信任是供应链的情感依托,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那么供应链信任的建立和维系可以从组织行为学方面展开研究,什么样的品格、行为、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社会环境等,能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从而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情感纽带。其次,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为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间合作效率,还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因此,供应链信任的研究,可以与信息技术接轨,在供应链的构建中,使用何种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信任风险,使企业间的合作有序进行,规避信任危机。

参考文献

[1]王虎,程晖.中国管理信息化基于信任机理的信息共享式供应链系统模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

[2]许淑君,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6).

[3]范林根.供应链信任机制的作用原理和实现模型[J].上海企业,2003,(6).

[4]王玲.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信任产生机理与治理机制[J].软件学,2010,(2).

[5]于真,郑雪峰,王少等.P2P信任模型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9).

[6]王磊,黄梦醒.一种基于兴趣群组的混合式P2P供应链信任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3,(2).

[7]许淑君,马士华.我国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危机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1).

猜你喜欢
信任供应链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表示信任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