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版《概论》前言的教学初探

2014-09-29 00:06张磊娜仁
关键词:概论

张磊 娜仁

摘 要:“概论”的前言讲什么,怎么讲,注意什么,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讲什么”要讲清“概论”课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这样四个问题;“怎么讲”要讲出实用性、整体性和创新性;“注意什么”要注意教材体系的逻辑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关键词:新版;概论;前言;第一堂课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261-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新版教材2014年开春就投入使用了。相对于2010版,新版教材不仅吸收了近年来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而且逻辑性更强,结构更紧凑,并且有了属于自己的“前言”。如何讲好前言,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高屋建瓴地整体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关系到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本门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本人结合新版前言的主要内容,将如何讲好“概论”第一堂课的想法和做法汇集成文,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概论”第一堂课讲什么?

一是讲清“概论”课是什么(“概论”课的基本目标)。教师在“概论”第一堂课是一定要讲清“概论”课基本目标,厘清“概论”课与其他三门课的区别,把握这四门课的逻辑结构。“原理”课基础性、理论性最强,它侧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纲要”课以历史的深度和厚重见长,它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基础”课则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它侧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概论”课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最鲜明,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侧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实现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教师在“概论”第一堂课一定要把握住课程定位,讲清课程基本目标,这是我们讲好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

二是讲清“概论”课学什么(“概论”课的基本内容)。“概论”课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背景、科学体系和基本理论观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不懈探索和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里以2014年春季新版“概论”课教材为例,要围绕“三个一”:一个教学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个主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里要讲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个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点明“二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里要讲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提供了什么样的科学理论指导。[2]阐明“三大大事”:第一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这三件大事中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如何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突出“九大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整体上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高屋建瓴、胸有成竹。

三是讲清为什么学“概论”课(“概论”课的重要意义)。当前,一些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相当模糊。一些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课能获得就业的本领和技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一些家长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为那些品德不好、理论不强的学生开设,对于好的学生应该缩减学时甚至免修;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课不过是政治宣传、思想说教和理论灌输。针对种种片面认识,“概论”教师在第一堂课一定要消除学生的疑惑,阐明学习“概论”课到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作用有多大。从知识层面讲,学习“概论”课有助于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利于学生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提高人文素养。从信仰层面讲,有利于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从实践层面讲,有利于学生将国家的远大蓝图和个人的美好近景相结合,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相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四是讲清“概论”课怎么学(“概论”课的学习方法)。“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政治性、思想性较强的课程,它与一般的专业课不同,甚至与其他三门课也不尽相同,因此掌握“概论”课的学习方式、方法,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习“概论”课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理论是规律性的认识,具有稳定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阅读教材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献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习和领会理论的作用。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能满足于“是什么”的知识层面,还要向“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理论层面发展,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第二,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那么学习本门课要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联系的重点不仅有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还要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第三,要加强课上理论教学与课下实践教学的结合。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挖掘区域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资源,完善书本与现实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健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总之,只有教师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学好、领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

二、“概论”第一堂课怎么讲?

一是讲出实用性。“概论”课曾被人指责“专讲大道理”、“大而空”、“不实用”。面对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国家意志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矛盾,需要从学生希望认识但不完全认识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概论”第一堂课中就要转换视角,做到三个结合,即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大小结合。远近结合是指将国家的远大蓝图和个人的美好近景相结合;高低结合是指将“概论”课的理论高度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低度相结合;大小结合是指将“概论”课的大道理和学生关注的小问题相结合。如何找到结合的契合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案例要注意正确性、针对性、时效性、启发性。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深刻领悟“概论”课并不是“假大空”,而是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二是讲出整体性。“概论”第一堂课应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却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从纵向发展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这种整体性从横向发展看,他们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背景。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从内容上看,表现在他们具有共同的主题、共同的时代背景和共同的哲学基础。这种整体性从发展上看,表现在它们是实践、开放的,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史长河中每一理论创新都属于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三是讲出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是指教学内容的创新。“概论”课是四门课当中离现实最近的一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现实、与时俱进,随时将党的最新的思想、方针、政策揉进教学当中。为此,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有必要将十八的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揉进第一堂课的各个环节。比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4]在第一堂课,教师要树立创新性的思想,真正实现让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概论”第一堂课注意什么?

一是要注意教材体系的逻辑性。在“概论”第一堂课,不太建议一上来就讲授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也不建议一上来就讲授毛泽东的生平、家人,或者讲授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苦难生涯,这些内容虽然与教学有关,但它终究不能很好地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概论”课的主题、主线和教材重点,第一堂课最好围绕教材的整体内容和逻辑结构,在宏观教学上多下一些工夫。比如,教师要讲授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概论”课教材的逻辑起点,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概论”课教材的逻辑主线,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概论”课教材的逻辑重点,为什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概论”课教材的逻辑归宿。总之,在第一堂课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教材体系,这是做好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前提。

二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概论”教材本次修订的力度很大,自然对“概论”课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4新版《概论》教材修订提纲中12章的标题都有“理论”二字。陈占安教授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概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也特别提到:“概论”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基本理论上,放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上。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理论和政策是有区别的,基本理论是比较稳定的,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而方针政策则是比较多变的,常常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我们并不是说大学生不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变化,但是具体的方针政策可以由学生平时通过大众媒体、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等途径去了解和讨论,“概论”课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基本理论的学习上多下一些气力,应该着重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而不要把气力主要花在方针政策的介绍上。

三是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概论”第一堂课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注意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将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相融合,既讲理论、讲道理,又讲实事、讲现状,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概论”课的实际效果。二是将专题讲授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这需要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在两个认真的基础上形成教学专题,形成教师精讲与学生研讨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总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宁可讲的少一点、简一点,也要让“概论”课讲的好一点、精一点。

——————————

参考文献:

〔1〕邱秀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56~60.

〔2〕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72~75.

〔3〕张正光,张远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7).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2).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以OBE为基础的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改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网络安全培训课程设计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