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诗文创作的学人视角

2014-09-29 11:51曾秀芳
文艺评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散文

曾秀芳

位列《清史稿·儒林传》,享有“西南巨儒”之美誉。其诗文创作亦颇有成就,其传世之诗约920首,传世之文约162篇,语录体回忆录凡68条,词集不存词存9首,堪称宋诗派的中坚与晚清有着丰富创作实绩的诗文家。然《清史稿》将其列入《儒林传》而非《文苑传》,可见其首先是一位学者,其次才是一位诗文家。学人的身份,宗学尚宋的诗坛风尚,自立不俗与诗学合一的诗学追求,共同构筑了郑珍诗文创作的学人视角。本文旨在探讨其学人视角之体现,不在探讨其学人视角之成因。

一、以学入诗

郑珍之诗,根植于道咸间宗学尚宋的诗学土壤,植根于道咸间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的诗坛宗尚。作为学者兼诗人,其诗带有宋诗派诗人的共同特征:才从学出,以学入诗。这种以学入诗的学问诗,表现在喜以考证入诗,喜以金石书画的介绍、鉴赏与品评入诗,喜搜新掘奇,喜用僻字,喜用典,喜说理等等。这些表现在其诗作中交互穿插,各有侧重。这类诗歌的代表作有:《玉蜀黍歌》、《腊月廿二日遣子俞季弟之綦江吹角坝取汉卢丰碑石,歌以送之》、《玉孙种豆作二首》(其二)、《竹王墓》、《题〈北海亭图〉并序》、《题唐鄂生藏〈东坡书马劵〉真迹并序》、《黄爱庐乐之郡守出所藏方正学、文衡山、董思白、黄石斋手书诸卷鉴别,皆真迹也》、《安贵荣铁钟行并序》、《文待诏凤兮砚歌并序》、《五盖山砚石歌赠曾石友钰刺史并序》、《正月陪黎雪楼恂舅游碧霄洞》、《癭木诗》、《浯溪游》、《游石鼓书院次昌黎〈合江亭〉元韵》、《招张子佩琚》等等。

诗作《玉蜀黍歌》,考证“玉黍乃是古来之木禾”①,征引材料涉及《山海经·海内西经》、《穆天子传》、《竹书》、《周礼》、《诗经》、《尔雅》、《广雅》、《本草纲目》、《南方草木状》等多种古籍,同时穿插古代神话传说与现实农家生活图景,赋予了玉蜀黍的起源、播种、食用以神话色彩,以及形味俱美、吃法省便、有利民生的现实感。诗人对玉蜀黍之远古种植地域与名称变异的考论,我们可见这段文字:

我读《竹书》又知更名为荅堇,其时见之黑水阿。黑水今在云南中,益见我言非炙。上古地广谷类亦多种,天降地出知几何。《职方》五种载《周官》,较之尧称百谷已无多。木禾自是梁益产,远与蒟酱惊黄皤。周公歌豳道方物,体从刊落非刻苛。《尔雅》半成秦汉人,道里隔绝安知他。自通夜郎略邛僰,伏猪名乃传清河。景纯博物昧形状,目所未见难尽诃。亦如九谷中有粱与苽,南人未闻名者徒摩挲。②

这里,诗人讲述玉蜀黍(木禾)在《竹书》中的名称为“荅堇”,种植于云南黑水(今怒江)之阿。《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有黍、稷、菽、麦、稻之五谷种类,与《尚书·尧典》所言百谷相较堪少。玉蜀黍产自古之梁州与益州,远比让汉武帝惊惧的蒟酱讨人喜爱。然周公歌咏豳州,力举各种农作物而不及木禾。《尔雅》或为秦汉人所作所补,时间相隔久远,亦不知木禾为何物。自汉武帝时打通夜郎(今贵州)、邛僰(今四川南部与滇黔之地),始通中原,木禾在夜郎、邛僰等地大规模种植后,魏之清河人张揖始在《广雅》中记载木禾,以“伏猪”相称。晋之郭璞博物能识,注《山海经》亦不识木禾为何物,正如九谷中有粱与苽,南方人不识其物未闻其名而徒然暗中考论。至此,诗人对玉蜀黍所做的考论,其融学问入诗的情形,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的一般特色,我们不难领略。

诗作《腊月廿二日遣子俞季弟之綦江吹角坝取汉卢丰碑石,歌以送之》,是作者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腊月二十二日遣弟郑珏前往綦江吹角坝扛取汉卢丰碑而作。诗中,诗人先言洪适、娄机等人著录汉代碑刻的情况,次言自己对綦江之碑的考证。当时对于此碑有三种说法:据娄机记载,当是汉代江州邑长卢丰碑,蜀人谓之汉夜郎碑;据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则为古摩崖或姜维碑。诗人从碑的放置、长宽高的尺寸、旧碣的借光、文字辨认的失误、图经记载的未实地考察、王东阳未见拓本而沿袭赵彦迈《南平志》的无由匡正等方面考论,断三碑实际即一碑,以王东阳得其地,娄机得其人,两家相较,对错各半。又,诗中用典较为难解,如:

定武石易薛道祖,熹平经攟龙图张。

子云俗楷一萧字,尚有竭产夸珍藏。

况兹隶古又完物,蛮叟岂足传芬芳。③

究其诗意,定武石即《定武兰亭》石刻,《兰亭》刻石流传众多,独定州本为佳,宋李之仪《跋兰亭记》云此石为薛向取去,见在向家。向字道祖,故“定武石易薛道祖”句言定武石为薛道祖取走。《熹平经》是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撰刻立于太学门外的石刻,据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记载,张龙图家有汉石经十版,故“熹平经攟龙图张”句言汉石经为张焘龙图所捆载。梁武帝萧衍造寺,令萧子云飞书“萧”字,至唐犹存。唐李肇《国史补》云李约竭尽财力,自江南买归,匾于小亭以玩之,号曰“萧斋”。此为诗句“子云俗楷一萧字,尚有竭产夸珍藏”的出处。六句三典,最终要表达的意思为:卢丰碑碑石完好,荒蛮之叟不识古物,不懂欣赏,故自拟如薛道祖取走《定武兰亭》石刻、张焘龙图捆载《熹平经》石刻、李约买走寺庙“萧”字般,将卢丰碑扛回遵义家中珍藏、保护。该诗以学问入诗、以考证入诗、喜用典的情况,我们由此可见一斑。

郑珍对金石书画的题识与品鉴之作在《巢经巢诗钞》中有三十多首,《黄爱庐乐之郡守出所藏方正学、文衡山、董思白、黄石斋手书诸卷鉴别,皆真迹也》一诗是对前人书画鉴别、鉴赏与品评的代表作,我们仅从诗题即可见出郑珍以学问评鉴金石书画的气息。郑珍又喜搜新掘奇,曾自云:“搜奇剔异本我素,抚物感事增欷歔。”④正是源于搜奇剔异的本性,故诗中奇木、奇洞、奇溪、僻字、僻词纷至沓来。《癭木诗》记述奇木,《正月陪黎雪楼恂舅游碧霄洞》记述奇洞,《浯溪游》记述奇溪,不烦赘举。《癭木诗》中,癭指长在人颈上的大瘤子,亦指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癭木则是木因水气凝聚而生癭,是树赘,是病木。木本条直,癭木则臃肿不中绳墨,然这种非正常生长与非正常形状的诡异癭木,却因其横截面文彩的出奇之美与可制器而大受欢迎,诗云:

滑光不受水,微漆始发采。片无天王复,文过色绫倍。藻火照几案,星霞绕槃敦。瑞应龙鱼图,天成董巨画。杯藤顿含羞,蹙柏亦减态。黠匠独居奇,寸余无弃裁。⑤

此物光滑不沾水,文彩胜过天王槐与色绫木,照耀几案,云蒸霞蔚,是天成的董源、巨然之画。出自西域香美可酌的酒杯藤,见之含羞;奇异稀有的蹙柏,见之减态;精于治癭的木匠居为奇货,寸木不废。诗人运用对比、对偶、衬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写出了奇木癭木色彩的美轮美奂。

诗作《正月陪黎雪楼恂舅游碧霄洞》,诗人用长篇五古,以赋体手法,写出了碧霄洞瑰丽奇崛的溶洞景观,且奇文异字纷至沓来。对该洞之奇险景观的描述以及奇文异字的使用情况我们可见于下列诗句:

耽耽深厦中,具千百状态。大孔雀迦陵,宝璎珞幢盖。钟鼓干羽帗,又杵臼磨硙。虎狮并犀象,舞盾剑旌旆。础楹棼藻井,釜登豆鼒鼐。更龟鳖蛙蟾,及擂炮鍪铠。厥仙佛菩萨,拱立坐跪拜。携籧篨戚施,与瞽兀癞。倒茄垂瓜卢,悬人头肝肺。盘杅间橙榻,可以卧与靧。人世尽纤末,悉备谾壑内。⑥

这段文字中,诗人以“谽谺”见山深貌,言碧霄洞出现于深谷处,张着大口,俯视吓人。“窞”指洞中之坎与地下室,诗人一群鼓起胆气下洞,见洞内幽深,忽明忽暗。一声咳嗽或长啸,都可招致“砰、磅、磞、磕”交织的奇异声响,这种声响别于雷霆之声,于洞中久久回荡。举起火把,昭明洞宇,则见洞内宽广,可容数万人,且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如大孔雀者、如迦陵者、如璎珞者、如幢者、如盖者、如钟者、如鼓者、如干者、如羽者、如帗者,不胜枚举,不一而足。总之,洞之幽深、空旷、巨大、奇险,洞中石钟乳之瑰丽奇崛多姿,纷纷涌凑于读者眼前。再从诗人之用字用词上看,写洞之奇险深幽,以“谽谺”言山深,以“窞”言坎中之坎与地下室,以“窱”言深远,以“謦咳”言咳嗽,以“砰磅磞磕”言声响,以“隐隐谼谼”言声响之回荡,以“峒”言山谷深,以“耽耽”言深邃;写钟乳石之千姿百态,使用“迦陵”、“璎珞”、“磨硙”、“棼”“、藻井”、“鼒鼐”“、鍪”“、铠”、“籧篨”“、戚施”、“”、“兀癞”、“靧”“、谾”等不常见词汇形容之,不说大鼎、小鼎而代之以“鼒鼐”,不说癞蛤蟆而代之以“籧篨”,不说蟾蜍而代之以“戚施”,不说跛而代之以“”,不说麻风病人而代之以“兀癞”,不说葫芦瓜而代之以“瓜卢”,等等。其用字用词之避常避俗、力求生新,由此可见一斑。

郑珍以才学为诗的情形,于上述诗作分析中足现,其它不再赘述。此类诗作“,捣烂经子作醢臡”⑦,大多文词生涩,意旨艰深,阅读困难,是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的典型代表,也是其诗歌奥衍渊懿诗风的集中体现。陈夔龙评其诗云:“奥衍渊懿,黝然深秀,屹然为道、咸间一大宗。”⑧陈田亦评曰“:奇字异文,一入于诗,古色斑斓,如观三代彝鼎。”⑨二人评价极高。其实,郑珍的此类诗歌固然有古色古香之美,但更多的则是生涩奥衍与艰难费解,其成就远不及其关注民生疾苦、叙写黔贵山水的平易畅达之作。

二、以学入文

郑珍的散文,体裁众多,内容丰富。根据其自身对《巢经巢文集》的散文分类,有“考”、“问答”、“书”、“记”、“序”、“纪事”、“说”、“题识”、“跋”、“书后”、“传”、“墓表”、“行状”、“祭文”、“铭”、“赞”、“杂著”十七种,此外还有语录体散文《母教录》。根据文章的内容与用途,将这些划分精细的种类进行整合,大致可分为学术性散文、文艺性散文、应用性散文、语录体散文四大类。观察郑珍散文创作的学人视角,其学术性散文无疑极具代表性。

此类散文主要分布于《巢经巢文集》之“考”、“问答”、“书”、“序”、“题识”、“跋”等文体中。其在《巢经巢文集》152篇中所占的比例,达三分之一以上。代表作有:《牂柯考》、《白锦堡考》、《驳朱竹坨〈孔子门人考〉》、《鄨县问答》、《牂柯十六县问答》、《与邹叔绩汉勋书》、《与刘仙石太守书年书》、《答莫子偲论〈佩觿〉书》、《重修魁星阁记》、《四囤记》、《记朱烈愍公祖系》、《〈说文逸字〉序目》、《〈说文新附考〉自序》、《古本〈大学说〉序》、《题移写韩诗批本》、《题移写〈贾子新书〉卢氏校本》、《题移写〈春秋繁露〉卢氏校本》、《跋〈古文四声韵〉》、《跋〈学蔀通辨〉》、《跋〈补汉兵志〉》、《跋堂溪典嵩高山石阙铭》、《跋范镇碑》、《跋韩愈〈叉鱼招张功曹〉首》等跋韩诗二十则、《书〈韩集·与大颠三书〉后》等等。

此类散文多具考证性和辨难性,内容涉及地理沿革、历史人物、古代哲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版本校勘学、诗歌注释补阙等诸多方面。考证地理沿革者,如《牂柯考》,郑珍据《管子》、《异物志》、《交州记》、《史记·西南夷列传》等文献记载,考论远古之牂柯的名称起源。《鄨县问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据郦道元《水经注》与班固《汉书》等相关文献,考得汉武帝时所设牂柯郡所辖十七县之鄨县即今遵义。《牂柯十六县问答》,考论牂柯郡除鄨县以外另外十六县的疆域与具体位置所指。《与邹叔绩汉勋书》是学术研讨性文章,郑珍针对邹汉勋⑩来信中所示《孟子》“汝汉淮泗注江”之解,去函商讨“汝、汉、淮、泗”四水的流向与地域问题。

考证历史人物者,代表作如《记朱烈愍公祖系》。朱烈愍公即朱万年,贵州黎平人,明万历间举人,曾累官至山东莱州知府。崇祯四年流寇攻城,公竭力据守,城陷而死,乾隆十一年赐谥烈愍,《嘉庆一统志》有传。郑珍此文,考朱万年为朱熹第十八世孙,祖系出自朱熹之长子朱塾,亦是朱子在贵州的后裔。其依据在于:其一,朱万年牺牲后,莱州人于其死处立祠纪念,并画有《守莱图册》四十册,前冠以朱烈愍公像,朱万年六世孙朱述文曾前往莱州持之归,请郑珍题识,为此,郑珍作有《题朱烈愍公〈守莱图册〉并序》诗。其二,朱万年之曾孙朱毓英撰有《雍正丙午省莱祠记》,乾隆间其郡人编有《表忠录》,溯朱万年上世至于朱福。其三,郑珍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溯朱福而上,经八代而至朱子,并绘有谱系图。郑珍此考之目的在于:“详著之,且系以图,使世咸知烈愍公之荩忠,其来有自,而朱子之支裔在贵州者有所考。”⑪当然,朱子在贵州到底有无后裔,历经沧海桑田,我们无法得知,但郑珍考朱烈愍公是朱子在贵州黎平后裔的论断的确是个新颖的见解,且并非空穴来风。

郑珍散文创作的浓郁学术气质与学者本色,我们从其学术性散文在《巢经巢文集》中的所占比例以及上述分析中足以见出。又,其写景记游之文亦渗透着学术气息与学者本色,可以《游蟠龙洞记》和《四囤记》二文为例。《游蟠龙洞记》一文,系郑珍晚年避乱桐梓魁岩时所作。因蟠龙洞既属山川古迹,又是水患之源,故郑珍亲自前往考察,是为此记。文中,作者先交代桐梓县治的地理环境,蟠龙洞的位置、大小、水势、灾患情况以及灾患治理情况,继而亲至蟠龙洞,探寻所以致水患之因。文中云:“余尝以山川古迹,耳闻不如目见。今年春,避乱寓魁岩,于兹洞非独慕其殊诡已也,将以躬谛夫所以致水患者。”⑫郑珍深入蟠龙洞,细听洞内暗处轰鸣的水声,判断洞内地底暗流的地理形势,分析水之入口与洞内储水处的吞吐量,表达水患来自地底而自己能力不及的忧患。该文题名游记,但对山水景色着墨不多,相反,对于山川走向、水患灾情却交代得十分清楚,“尤其是对于水患的形成和消除水患的设想、考察,更是体现了其作为学者的特点。”⑬《四囤记》一文,作者把地理沿革的考证与写景记游说理融为一炉。所谓“四囤”,即《明史·陈璘传》所载之青蛇、长坎、玛瑙、保子四囤,亦即明平播战役中的四囤。此四囤位于遵义境内,是郑珍由子午山往来遵义郡城的必经之道。然由于历史变迁,地理名称发生改变,郑珍只知道清乘桥诸山、长坡坎、玛瑙孔诸山、标崖诸山,而不知它们分别对应青蛇囤、长坎囤、玛瑙囤、保子囤。由于无数次过往清乘桥,而清乘桥西诸山又为用兵险要,桥为康熙初建,桥旁有碑,云清水桥,今则唤清乘桥,郑珍不明了当初桥名清水之意。一日携妻儿种菜于子午山,谈及西望遵义郡城所及诸山,言及清水之疑,儿子知同推断清水、清乘即青蛇,郑珍乃恍然大悟。遂查《明史·陈璘传》所载“四囤”与陈璘平播进军的先后路线,以及“蛇”与“水”的俗读相同,武夫纪碑改“清水”为“清乘”的从俗以文,“保”与“标”的读音相近,由此断定《明史》所载之青蛇囤即今清乘诸山,长坎囤即今长坎坡,玛瑙囤即今玛瑙孔,保子囤即今标崖诸山。文末叹曰:“嗟夫!数十年往来熟习之地,一旦启悟于黄孺之口而始得古名,天下事千百年以上千百里以外可以影响论断即自诩得之乎?故记以考地理者。”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言地理者,不可轻易论断,当审慎为之。此文,由对遵义东界大山乱峰斗壁奇险之景的叙写、四囤地理名称沿革的考证,归于为学当谦虚谨慎,“所为文章,实能贯穿考据、义理、词章而一之。”⑮至此,郑珍散文创作的学者本色、学术气质、学人视角,毕现。

当然,郑珍的诗歌创作不限于彰显学问的学问诗,更有民生疾苦诗、民俗风情诗、山水诗、田园诗、亲情诗、恋情诗、怀古诗,其散文创作亦不止步于彰显学问的学术性散文,更有文艺性散文、应用性散文、语录体散文。在其诗文创作中,正是那些非学问诗与非学术性散文,代表了其诗文创作的成就,构成了其诗文创作的核心与精华。而其学问诗与学术性散文,的确彰显了其诗文创作的学术气息与学者本色,也是其诗文创作之学人视角的集中体现。

猜你喜欢
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散文二题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散文短章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