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梅+李济周
摘要: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斯学派认为“美在形式”,所有的艺术作品其实都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作为造型艺术中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当然也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城市建筑的形式感觉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这是外在的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作用之后产生的反应。
关键词:城市建筑;艺术;形式美;城市风格
毕达哥拉斯学斯学派认为“美在形式”,他们认为所有的艺术品的美都在于它带给们的形式感。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点”理论就认为,造型艺术一定有一个最佳的比例分割点。在我们将要重点探讨的城市建筑中,这种形式美对于建筑风格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一、形式美的重要原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的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是人类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的主体内容有:“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和尺度、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探索形式美的法则,不断的总结形式美的一些基本原则,能够加深人们对形式美进一步的认识,人们有会有不断的创造美的事物的可能性,人类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走向美好。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以形式来表现内容以形式突出内容,最终形式与内容在审美意义上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城市建筑的形式感觉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这是外在的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作用之后产生的反应。心理上、情绪的这种变化存在着某种规律和法则。城市建筑物是由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多种构成要素组成的,正是这些作为个体存在的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建筑。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二、城市建筑整体和谐的追求
我们在前文中谈到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美在于形式,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比例。造型艺术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而不和谐的比例常常让人觉得别扭。所谓的建筑比例无非是建筑物的长、宽、高之间的数比关系。这种关系是物与物的相比,是各种相对面间的相对度量的一种直接呈现。在这种长宽高的对比中其实大多数人往往不会用具体尺寸去判断,而是完全凭感觉上来把握。设计建筑的人往往要进行理性而具体的测算,而欣赏建筑的普通人在观查建筑时却不用进行精准的测算,而直接用感性的形式感来把握。在建筑中,各组成要素无不保持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房间长宽、立面门窗大小、檐口高度、入口与总体大小、等等因素都要拿捏的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也就是建筑物带给人们的一种美感。比如我们看一些塔的建筑时,常常是下面粗,上面细,这种塔式才会给人们以稳重感。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一个塔建的下面细,越往上越粗,不但这种建筑成身不稳定,也会带给人们一种危险的感觉,这种恐惧感就和美差的很远了。
比例不但体现在一个建筑物本身,也体现在这个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和谐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越来越被建筑界所关注,这是因为随着我们建筑史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越来越细化了,越来越注重细节了。这种对细节的把握不但让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建筑的本身,也开始这个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发展的趋势将是更紧密地与环境结合。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比例推敲,以取得整体关系的协调将是今后建筑界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建筑的体验也是将其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组成,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正是因为这种整体观的和谐在现代设计中的突出,让很多人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建筑。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无限膨胀,建筑与周围实体的关系也愈发复杂。这种特点和我们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是区别很大的,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许多城市在自发而盲目地蔓延着,形式了超过自身容量多倍的一个超级大城市,一批忽视地理、气候、历史、文脉因素的建筑群拔地而起。很多时候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美,而是建筑带给人们的压迫感。在北京、南京、开封这样的古城中,新建筑与周围建筑保持比例关系的一致是解决新老建筑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年以前,建筑大师梁思诚就主张要个别的保留北京的老城墙,因为它能记录这个城市建筑历史,也会突出这个城市的风格。事实证明,梁思诚的建筑理论在今天来说是很正确的,我们在古城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整体的和谐。
城市的特定历史文脉环境通常包含着富有特色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存在着某种过去的和谐和今天的不和谐。我们在新城的建设时可以有效地融合新旧建筑的比例关系,让新的城市建筑和旧的城市建筑达到统一,加强城市整体的延续感和时代感。新的建筑往往是一些地图式建筑,人们在新建筑之上往往追求高大,这也能突出这个城市的一些精神风貌。比如北京的国贸建筑群,很多高大的写字楼林立,让国贸作为北京的CBD显得很有现代气息。但是旧式的建筑也要适当的保留,让这个城市显得别有风韵,比如北京图书馆新馆沿街布置较低的裙房,把高大的主体体量放在后面。这样高层主体由于裙房的过渡就不会有压迫感觉,裙房的体量延续了街道的空间比例,就体现了建筑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但是图书馆本身的和谐,也体现在图书馆和周边建筑的和谐。
总之,随着建筑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建筑的形式美提出了更高的追求。人们不但要求这个建筑本身的长、宽、高和谐,也要求这个城市与周边建筑的和谐,更要求建筑与城市风格的和谐。
三、结语
比例的和谐是建筑形式美的重要原则,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建筑形式美的追求。只有我们做到了建筑本身的形式和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建筑与城市风格的和谐,我们的城市建筑才会有品质才风格。
【参考文献】
[1]曹康,吴丽娅.西文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哲学传统[J].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2]矫苏平.传统和谐观的突破[J].华中建筑,2001(01)
[3]庄宇.城市设计的运作[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河南立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