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九
“二战”之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这一格局已经延续了70年。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对衰落,国际金融体系的传统格局也正在受到冲击,金砖银行的成立,或许会成为国际金融秩序转换的分水岭。
按照《福塔莱萨宣言》的安排,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500亿美元,由创始成员国平等出资。银行总部设于上海,同时在南非设立非洲区域中心,银行首任理事会主席将来自俄罗斯,首任董事会主席将来自巴西,首任行长将来自印度,五个金砖国家各有所得。
与此同时,五个金砖国家还宣布建立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协议,该机制旨在通过货币互换提供流动性以应对实际及潜在的短期收支失衡压力,具体操作方式是,申请方的中央银行通过即期交易向提供方中央银行出售申请方货币以购买其美元,同时约定在到期日向提供方中央银行出售美元以回购申请方货币。在到期日,申请方中央银行应将美元连同利息一起转入提供方中央银行以购回申请方货币。应急储备安排要求大部分出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安排挂钩,但考虑到紧急情况下互换资金的快速拨付,应急储备安排允许资金融入国在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规划情况下,从该应急储备安排融资最高可达其该安排下最大借款额度的30%。
金砖银行着眼于长期发展融资,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金砖应急储备安排着眼于金融稳定,在成员国面临国际收支压力时,通过货币互换来为成员国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金砖银行和1000亿美元应急储备安排的组合,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新兴市场版本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兴市场对传统国际金融格局的挑战已经呼之欲出。
长期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基本上由欧美发达国家所把持,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要求改革这两大组织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没有给予新兴市场应有的地位,两大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进度和新兴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此次金砖国家峰会发表的《福塔莱萨宣言》并没有掩饰其失望之情:“我们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方案无法落实表示失望和严重关切,这对IMF合法性、可信度和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由于IMF和世行的改革迟迟不能达到新兴市场国家的期望,五大金砖国家着手筹建自己的金融体系,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
在世界银行和IMF的游戏规则下,美国拥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机制则尽量避免一国独大的局面。金砖开发银行各成员国平均分配股权和投票权,其治理结构包括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等。金砖应急储备安排治理结构包括理事会和常务委员会,各成员国投票权与承诺出资额挂钩,除设立5%基本投票权平均分给金砖五国外,剩余95%投票权按承诺出资额成比例分配,其中中国承诺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印度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因此中国的投票权为39.95%,巴西、俄罗斯、印度各为18.10%,南非为5.75%。尽管五个金砖国家承诺出资额并不相同,但是各方可以获得的最大借款额度还是尽量保持接近,中国最大借款额为205亿美元,为承诺出资额的一半;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180亿美元,为承诺出资额的一倍;南非为100亿美元,为承诺出资额的两倍。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陷入经济动荡,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在为拉美国家把脉之后,开出了10条被认为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药方,其中包括遵守严格的财政纪律、金融市场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外国投资壁垒等等,后来这10条“金科玉律”被称之为“华盛顿共识”,并且开始向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兜售。尤其在一些陷入危机的国家需要世行和IMF伸出援手时,以华盛顿共识对其进行经济改革,成为这些国家接受援助的先决条件。但事实证明,华盛顿共识显然并不能包医百病,很多危机国家为了接受IMF的资金援助而依此改革,结果陷入更大的困境,这也使得IMF和世界银行这两大组织饱受批评。此次金砖国家推出自己的金砖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机制,其实也是对华盛顿共识的一次挑战,未来将会在国际上发挥怎样的作用,能否成为打破传统国际金融体系的一支新兴力量,无疑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应急储备安排主要针对五个金砖成员国,在成员国面临国际收支压力时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尽管五个金砖成员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放缓压力,但是短期内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还是不高,所以应急储备安排预计在短期内还不会真正启动。不过从长期看,并不能完全排除启动应急储备安排的可能性,比如正面临欧美制裁升级压力下的俄罗斯,是否将来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面临短期的流动性风险?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曾经发生过债务违约,导致当时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此破产,如果未来再度发生类似问题,应急储备安排就可以发挥作用,为成员国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金砖应急储备安排仅是出资承诺,只有在有关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资金,而金砖开发银行在正式成立后各成员要实际缴纳一定比例的股本,用于日常运作,因此比应急储备安排更加务实。与应急储备安排相比,金砖开发银行面对的对象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五个金砖国家,而且为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因此,金砖银行有可能比应急储备安排更早在国际市场展示力量。
理论上而言,目前深陷危机的阿根廷是金砖银行一展身手的最佳对象。由于近年来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本币比索大幅贬值,国内制造业萎缩,国际资本出逃,阿根廷一直麻烦缠身,加之近期又深陷秃鹰基金的国际官司,阿根廷经济更是雪上加霜。面对阿根廷的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多次开出药方,但由于双方对于治理经济增长的理念不同,加之互相之间信任程度有限,因此两大国际金融组织对于改善阿根廷的现状也基本上无能为力。如果新成立的金砖银行能够在解决阿根廷危机上发挥作用,无疑将在国际上为自身树立起威望。
不过这显然也并非易事,首先因为阿根廷危机的解除从根本上需要自身的结构改革,金砖银行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改革力量有限;其次,更为现实的因素还在于,和世行以及IMF美国一国独大的局面不同,金砖银行的成员国地位平等,而且由于成员国之间利益诉求不同,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战略方向。根据有关报道,在此次金砖银行正式成立前,印度始终不同意将金砖银行的总部落户上海,而是希望将总部设立在新德里,直到最后时刻巴西提出将首任行长让给印度,最后才达成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金砖国家内部之间缺乏足够统一的战略方向,或许将成为金砖银行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最大掣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