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涛
摘要: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的形成与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再工业化”战略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回流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如何减少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不利冲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制造业回流;中国制造业;对策建议
加入WTO后,中国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政府给予的诸多优惠条件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大量制造业投资,目前我国已成为了制造业大国。反观美国,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批美国制造业企业不断萎缩,就业率下降明显。直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才让美国政府重新意识到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自此,美国制造业回流开始拉开帷幕。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现状、原因,及其其对我国制造业、贸易、金融方面的不同影响。并且在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文献的分析,发现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国的影响确实存在,因此中国应该抓住这次契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准备,积极应对。
一、美国制造业回流现状
从2009年到2012年,美国政府先后推出了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2009年12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2年2月,美国正式启动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12月,白宫宣布创设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以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奥巴马进一步认定,美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关键是制造业。
在这些有利政策下,美国制造业回流现象十分明显。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调查分析,14%的调查企业明确表明会将一部分生产迁回美国,37%的调查企业表明有意图将制造业生产从中国撤出迁回美国,而在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美国跨国公司中,有回流意图的比例几乎过半。2012年年末,美国苹果公司宣布计划将在美国本土投资1亿美元生产其部分电脑产品;谷歌公司宣布其旗下新产品将回归美国生产;联想、惠普等高新制造业公司也纷纷计划在美国新设生产线,甚至代工企业富士康也紧跟科技巨头的步伐准备在美设立新工厂。
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对亚太、欧洲地区投资增速均呈负增长趋势,而对北美地区投资增速大幅加快,相比之下,美国制造业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增速下降最快。
二、美国制造业回流原因
(一)、从中国的角度来看
1 、中国制造成本上升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然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使得中国的这一优势渐渐减弱。
2 、 中国投资环境恶化
改革开放初,我国政府为了大力发展经济,给予外资公司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近几年,中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企业的有效竞争,取消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这使得外资企业发展环境恶化,也阻止了一些想要投资中国的外资企业的脚步。
(二)、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
1、解决失业和贸易赤字问题
(1)、近20年来,美国逐渐实行“去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造成了美国产业结构逐渐“空心化”,“并发症”是劳动力大幅度向服务业转移,劳动力结构的严重失衡。从21世纪开始,制造业岗位急剧流失,金融危机期间减少了23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一度超过10%。而制造业岗位的减少是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制造业的回流是解决大量失业问题的手段之一。
(2)、2012年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财政赤字接近11000亿美元,其中商品、服务贸易赤字总额达5347亿美元。产业空心化是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过去几十年,美国重服务业而轻制造业,近年来,美国意识到制造业对于支撑经济增长、平衡贸易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企图重振制造业,减少贸易赤字,缩小贸易逆差,恢复贸易平衡。
2、美国能源的比较优势以及政府颁布的各种鼓励政策
首先,近十年来,美国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能源革命,即页岩气革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页岩气和页岩油,使美国一举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不仅使美国能源自给自足成为可能,还能吸引大量使用天然气的海外企业转移到美国。由于低廉的能源价格,美国制造业在生产成本方面获得了新的竞争力。
再者,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开始意识到制造业对于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性。2012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出口倍增计划”,随后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通过立法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于重振制造业的决心,并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行政手段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本土企业纷纷回归,更吸引了海外企业纷纷驻足。
三、 美国制造業回流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1、 影响我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我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制造业回流意味着我国一些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将改由美国国内供给。近年来美国对我国的出口额持续上涨。自2010年以来美国对我国的出口额逐年提高,2011年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公布的第8次美国各州向中国出口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将近1090亿美元,再创新高。从目前的出口产品来看,家用电器、木制品、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据我国向北美市场出口的主要产品,但随着回流力度的加大,美国在这些产品上完全有可能自给自足甚至是向外出口。因此,势必对我国制造业出口造成不小的冲击。
2、对我国制造业引进美国先进技术造成阻碍
从过去的实际经验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美国是世界高技术研发的领头羊,美国跨国公司通过对国外子公司的投资,将其研发的先进技术引入当地,带动了当地的技术进步。在美国跨国公司的示范作用和竞争压力下,我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企业管理水平都得到了不小的提高,部分行业通过合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后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使得其生产的产品也更具有竞争力。然而美国制造业回流必定会推迟跨国公司将其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我国制造业,因此势必将阻碍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进程。
3、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形成不利影响
美国在华企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实例侧面反映出来。例如,1998年中国的41.4万个就业岗位与可口可乐的生产和销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可口可乐公司直接雇用了1 .4万员工,可口可乐的独立供应商雇用了35万名中国员工。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至2004底,中国已经累计批准设立了45265家美国投资企业,由此可见,美国在华跨国公司确实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然而,随着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大批的美国在华企业纷纷撤回,大量的制造业就业岗位也随之流回美国。如此一来,必将使得我国制造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
我国制造业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设备,特别是高端产品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购买。我国作为制造业的出口大国,生产装备还比较落后。市场所需的先进的、高科技的技术产品自给率低,大部分高科技设备及高科技产品都依赖于进口。我国每年要花五万多亿人民币用于购置设备,而其中60%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购买,美国是我国购置设备的主要对象之一。其次,我国制造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很少,且从国外引进的核心技术大都由国外掌控,给我国制造业的自主性很低。其中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占大头。目前,我国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即一半以上的技术都由国外引进。由于缺少独立掌握的核心技术,我国大批制造业企业无法独立掌控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我国制造业企业应该摒弃简单模仿国外技术的思维方式,减少山寨产品的生产,站在更高层次、以更广阔的视野推进自主创新。
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国内外企业无数的经验表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是自主创新的基础。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研发投入过少,技术创新难以实现。这些年来,我国制造业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但还是赶不上美国等科技发达的国家对研发的投入。在这一环节上,我国制造业企业与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差距甚远。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当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早日摆脱对技术引进的依赖,独立掌控企业自身的发展,从而创建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新形象。
2、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创新的根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从理论转为实践,从模仿转为创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首先,我国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我国对教育的投资不够,普及度及投资额都远小于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发达国家。加大教育投资不仅仅是加强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基础设施,还要加大对创新学者的资助以及奖励,加强其创新的动力。其次,应加大对教育改革的力度。钱学森认为现在的中国没有冒出杰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因此,教育的改革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我国还应建立创新保护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剽窃他人知识成果等类似的打击人才创新积极性的现象,这与不完善的创新保护机制息息相关,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进程。要想顺利开展自主创新,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制度,并加强政策制度执行力,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调整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
制造业可分为五大行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船舶制造、飞机制造。我们把消费品制造业称为低端制造业,后四种叫作高端制造业。从我国制造业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消费品制造业比例太大,后四种发展不足。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1、巩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传统制造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相比之下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供应链管理不完整,企业应变能力差等。这都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削弱了其竞争力。传统制造业生产管理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从企业内部而言,首先要改变现有的陈旧架构,改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使企业变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控制好生产成本,改善供应链的管理,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同时,开展多种销售渠道,拓宽市场,为传统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培育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聚集,建设一大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及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以及加快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仍处在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制造业污染重,能源消耗大,其发展伴随着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目前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十分重要。由经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模式转换要经过三个时期,分别是末端治理环境污染、首端预防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制造业行业中的主导行业大多是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需加强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结构优化打下基础。目前,我国制造业处在两面夹击的险境中。在低端制造业上,面对印度、老挝这些发展中国家我国成本优势不再。而在高端制造业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起步比我国早,发展速度也比我国快。美国重振制造业将大力推进其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将使得中美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在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下,应加快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速度,向高端制造业推进,提高高端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的多层级影响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13,29(6):4-14.
[2]刘毅,周春山.再工业化背景下美国制造业发展变化及影响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4):13-24.
[3]赵彦云,秦旭,王杰彪.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2):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