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平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低俗下流的内容也正侵蚀着青少年的内心,使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德育的新领域。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网络的游戏规则,不至于滑入网络文化负效应的泥泽。
【关键词】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
网络为我们构筑起一个开放性、全方位的“虚拟社会”,使它不仅成为一个技术平台,还是一个思想阵地,对青少年的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网络环境下,又该如何来进行青少年的品德养成教育呢?
一、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努力探索网络道德教育之法
网络环境下,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德育的特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引导其正确看待网络、适应时代,规范网络行为。
(1)教育者要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网络素养。我们必须阻止学生“触网”的做法。唯有掌握了网络工具,与之共鸣,才能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指导。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必须做好网络道德的模范,保证对青少年的正面导向作用。
(2)向青少年推荐学习型、成长型网站。老师的引导对是非分辨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尤为重要。正如有些家长说的:“如果我们有更多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浏览成人网站。他们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3)引导青少年主动占领网上阵地。我们应该主动出击,鼓励、指导青少年利用网络资源,自己设计个性化的空间、制作网页或网站。通过青少年的主动学习和体验,培养信息采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坚持传统与时代结合,不断充实网络道德教育之内容
有人说,网络时代下课堂上的品德养成教育没那么重要了。我认为恰恰相反,当下更应该在课堂上大力加强品德教育,并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使青少年从内心架构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何谓网络道德?说白了,就是人们日常的品行在网络世界的表现。因此,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终归是要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有益的网络资源,不断提升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水平。
(1)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充实认知内容,提高认知能力。应该完全把青少年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因材施教。教育者需要摆正心态,从施教者转换成引导者,大力提高青少年的判断能力、价值观和欣赏品位,加强法纪教育和网络责任感的培养。使之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2)培养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他们从他律走向自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能进行自醒,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只有那些在人类财富中找到自己榜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这个境界。”网络道德教育终究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是使他们能自学、自护、自辨、自制。
(3)加强信息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我们应该整合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增加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社会,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预防网络犯罪和网络失范行为。
三、借助第二课堂活动,完善网络道德教育之途径
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教育是来自人自身的需求和自觉条件下的观察与体验。养成教育应重视青少年主体性的发挥,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个体需要,设计开展体验活动,使体验活动更具感染力与活力。
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争创校园之星”体验教育,将青少年置身于活生生的实践中,创设情境,强化体验环节,充分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达到情境交融,使之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以情养行,激发道德行为的心理自觉。
(1)广泛宣传发动,形成氛围。充分利用校讯通、校园网站、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宣传“创星”活动的意义,明确其必要性,为实施体验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
(2)举行体验课题设计比赛。学生们人人设计课题,在家、在校、在社会、在网络、在自然界体验。我们要求每个人结合“创星”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选题,自由设计。
(3)人人实践,不断体验。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大自然进行实践体验,通过体验培养能力,学习和获取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4)展示成果,表彰奖励。活动尾声,要求召开“创星”成果汇报会,各中队派代表汇报活动中的感想、成果和教训,展示其中的收获。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下,我们要主动变堵为导,刻苦学习网络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谭兰.《网络时代青少年品德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中国青少年研究网》
[2]周立新.《新课程改革如何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3]陈海春.《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网》
[4]张军.《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知网空间》
[5]林国腾.《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观的培养》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