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生 王剑锋
摘 要:物联网技术是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把物联网应用于养老,可有力促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实现养老智能化,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和安全护理,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物联网应用于养老服务还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核心技术不够、信息安全等问题,政府可以实施政策扶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迎接养老服务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物联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057-02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的通信和交换,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与互联网的定义非常相像,其实,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通信交流,而物联网把这种对话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
一、物联网应用于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1.中国日益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市场供不应求。2006年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老龄人口达17.17%,2051年达到峰值31%左右。中国的老龄化在加快,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子女的养老负担很重,他们平时工作忙或在外地无暇照顾老人。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他们,催生一个达4万亿元的养老服务市场,目前的服务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专业的护工也严重短缺。物联网养老的智能化可以有效缓解这一供求矛盾。
2.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家庭增多。独居的老人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他们的健康安全和生活不便。年龄大了,行动不便,无专人照管,或多或少有些疾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遇到紧急情况能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外出走失怎么办等。这些都是子女离家在外的顾虑,也是居家养老的短板。利用物联网技术,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物联网应用于养老服务的具体形式
物联网应用于养老就是利用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传输等信息技术,对老人的生活状态实时监控,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便老人的生活。物联网养老的特征就是:节省人力,一个人在服务中心可以同时监护多位老人;信息共享,物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在用户、医院、养老机构、子女之间的共享;快捷高效,老人只要一键呼叫,护理人员就可以上门服务;便民亲民、个性化、人性化,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的老人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首先,方便日常生活。在家具、家用电器或室内地板安装嵌入式的电子芯片,就能实现智能化。如果老人忘了锁门就会提醒,没关煤气灶就发出警报,热水器自动调节到比较舒适的温度,老人如摔倒在地就立即发出求援信号……可以想象这将给老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和便利。
其次,健康护理。为每一位老人建一个电子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信息,方便随时查询。利用简易的家庭医疗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老人身体数据随即传输到医院,医生如发现异常就能提前预防。如突发意外情况,医生能第一时间收到信息,第一时间赶往施救。
最后,人身安全监护。让老人随身携带无线移动信号发收器,这样不管老人到哪里活动,都会被实时定位,监控中心可以提醒老人注意路况、导航,他们就不会轻易走失;需要帮助时也能及时求助。监控中心接受到求助信息,准确定位老人的位置,然后前往提供帮助。子女们也能使用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设备实时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免除后顾之忧。
三、物联网应用于养老服务的发展瓶颈
1.缺乏统一的标准。现在的产学研机构各自为政,没有通行标准,不能互联互通,难以组网,不能大规模集成推广。现有的只是传感器网络层面出台了安全、术语、接口等6个国家标准,而传输层、应用层尚欠缺,远远不够。
2.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实时监控可能侵犯老人的个人隐私,泄露一些个人的敏感信息。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双眼睛盯着让老人很不适应。另外,在感知层和传输层基本使用的是无线传输技术,它最大的弊端是信息容易被窃取,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高端传感器无自主知识产权,还可靠、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依赖进口,为国外厂家垄断。如一套RFID系统动辄上百万,这样传感器的成本就会很高,不易推广。传感器是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之一,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靠自主创新。
4.成本问题。目前,中国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养老只限于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少数几个发达城市的局部地区,还处于发展应用的初期,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而物联网是要实现整个物理世界的联通,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旦得到大规模应用就能突破物联网发展的价格瓶颈。
5.线下医疗资源短缺。物联网养老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我们即使有先进的传感网、移动终端、云计算技术,如果线下的医疗资源不足,物联网就只是个没用的科技垃圾。中国目前全科医生匮乏,远程医疗服务不足,病人往往喜欢跑到大医院治疗,社区医院生存现状堪忧,其实,危机情况下能及时去救治是社区医院的医生。这极大限制了物联网的规模普及。
四、物联网应用于养老服务的思路
1.推进标准化工作。大规模的生产和推广需要以规范和统一的标准为前提。现代工业生产是以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降低,产品价格也会相应降低,这就扩大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利于物联网产品的推广普及。不统一标准,物联网产业就不能发展起来。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标准化组织、通信设备厂商、终端厂商等应密切配合,制定物联网行业的规范统一标准体系,技术标准和运营管理标准都要有。
2.着力攻关核心技术。现在的经济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抢占较大份额,获取超额利润。谁也不会把核心技术让与人,只能依靠独立研发,自主创新。政府应该对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攻关设立专项,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重点突破。这样中国才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取主动,为物联网设备的批量化生产创造条件,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源头上降低推广成本。不必再向国外企业高价购买。endprint
3.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弥补信息安全漏洞。对于处于监控状态的老人,他们的健康状况、日常起居等信息不能轻易泄露,只提供给家属、医务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注意保护老人的隐私。必要时跟老人保持沟通,在不影响老人和健康安全的情况下不要监控。毕竟我们应用物联网技术养老是要让老人安度一个舒心方便的晚年生活。至于信息安全漏洞,这有赖于物联网技术的升级,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安全。
4.开发激活线下医疗资源。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上要扩大全科医生的比重,最好“一专多能”;政府要扶持社区医院,比如把社区医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报销范围,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患者破除传统观念,形成分级医疗制度,小病在社区,大病才去大医院,分流大医院的诊疗量。远程医疗需要全科医生应对多种疾病治疗,提供多种医疗服务;社区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物联网的最基层的架构,社区医院是第一响应者。要推广物联网的应用,线上和线下须有效衔接。
5.宽松优惠的政策扶持。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高新技术,对于中国未来的国家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政府要充分重视,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投资、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为物联网产业链打开绿色通道。鉴于民众对物联网产品尚比较陌生,可以由政府购买相关技术和设备在公办养老院应用,形成示范效应,利于物联网的普及应用。中国的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只要能够推广应用起来,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人才自然会向物联网产业集中。开拓市场,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这是核心动力。
五、结语
物联网用于养老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推动。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扶持物联网产业链的整合,牵头制定行业统一标准,突破核心技术的限制,培育市场,保护信息安全。从现实看可以先在局部地区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根据老人不同的情况,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样逐渐刺激市场的需求,物联网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未来可以普及到所有养老社区、养老院,建立智能社区、智慧城市乃至智慧中国,全面实现老人养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一个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 王秀平.物联网技术在空巢老人生活与健康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2] 陈柳钦.物联网:国内外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J].决策咨询通讯,2010,(5).
[3] 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4] 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5] 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5).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