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鹏+杨立钒
〔摘要〕我国电子商务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对所在行业和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纷纷选择采纳这一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而不同组织和个体在采纳电子商务上又有不同的出发点。本文拟基于组织和个体的视角,梳理对电子商务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差异化个体对组织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影响将成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电子商务采纳;影响因素;组织;个体
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杨坚争,杨立钒,201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开拓市场,挖掘行业潜力,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另外,网络零售持续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 851亿元,同比增长4386%。
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品牌制造企业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冲击和挑战。为了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继续生存和发展,传统企业纷纷转型采纳这一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国内外已有较多文献运用不同理论分别从组织和个体视角切入,对这一采纳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电子商务采纳对提升企业绩效(吴金南,杨亚达,2011),消费者满意程度(王进,2012),员工信息技术水平(Lai,Ong,2010)等方面都起到了正面作用。
本文拟从组织和个体两大研究视角出发,梳理归纳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并试图找出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突破点,即个体视角下的个体差异化水平是对组织电子商务采纳影响较大的又一重要因素,如何调动个体因素在采纳过程中的作用,并针对性对待不同个体对电子商务的采纳和应用能力等研究将是未来对电子商务采纳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又一突破。
1理论研究
11基于个体视角的技术采纳行为理论
个体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领导者、员工以及掌握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人才等,而基于个体视角的技术采纳主要研究个体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基于个体视角的技术采纳理论主要源于Davis(1985)首次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并以此为基础带动了个体视角研究的发展,共形成了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等多个理论模型。
111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
Rogers(1962)首次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并于之后不断进行完善,被广泛应用于创新采纳决策。该模型提出,企业的技术采纳行为受到领导者性格(即领导者对于变革所持有的态度)的影响,基于个体视角的创新决策具体步骤为: 表1创新扩散理论中基于个体视角的创新决策步骤
步骤含义①知识个体首次了解创新知识并知道其如何发挥作用②说服个体形成了关于创新的喜好或者厌恶的态度③决策个体热衷于接受或拒绝创新的活动④执行个体实际使用创新知识⑤核实个体寻求信息强化已做决策或在面临同样问题时保持以前的决策
113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avis(1985)认为人的行为动机由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及对技术的态度3个变量决定,但对技术的态度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这两个变量影响,并且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直接影响,最后这两个变量受系统本身特点的直接影响。该模型逐渐成为预测人类关于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相关研究的主流理论模型。
114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该模型由Viswannath Venkatesh,Michael GMorris,Gordon BDavis及Fred DDavis 4位学者于2003年提出,它整合并改进了以往的技术接受模型,提供了一个更为完整的模型来解释使用者的技术采纳行为。该模型共提出了表2所示的4个核心变量,并增加了性别、年龄、经验和自愿性4个影响显著的调节变量。
12基于组织视角的技术采纳行为理论
从经济学意义上,组织是资本和劳动力的一种组合形式,是提高规模效率或范围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周雪光,2003)。基于组织视角的技术采纳行为理论的研究主要有技术—组织—环境框架(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Model),Rogers在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中所提到的关于组织的信息技术采纳行为以及DiMaggio和Powell所提出的新制度理论(Neo-institutional Theory)。
121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
根据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就组织层面而言,组织的技术采纳行为主要受到内部组织结构特征及组织外部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组织结构特征主要是集权程度、复杂程度、正式程度、内部交流、组织惰性和规模等,组织外部特征是指企业组织的开放性。
122技术——组织——环境模型(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Model)
该理论由Tornatzky和Fleishcer于1990年提出,它认为影响企业技术采纳过程和实施的3种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包括技术的特点和可得性,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的规模、结构以及组织的交流过程,环境因素有政府规制、产业特征等。TOE模型将环境因素视为对技术创新的约束条件和机遇,环境因素的加入使得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理论在企业技术采纳行为中更具有说服力。endprint
123新制度理论(Neo-institutional Theory)
该理论由DiMaggio和Powell(1983,1991)提出,他们认为要从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去研究企业的行为,环境除技术环境以外,还包括了法律制度、文化观念和社会期待等。
周雪光(2003)认为,这3种压力可以统称为合法性机制,即诱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这些观念力量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社会事实,具有强大的约束力,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基于个体视角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集中于领导者以及掌握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员工对组织技术采纳和融合的影响,他们通过对新技术本身及其影响的考量形成对技术初步的认知和态度,并据此采纳新技术,继而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逐渐深化对已有技术的认知。基于组织视角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分析组织内部特征以及组织外部环境对其在采纳新技术时的作用,其中组织内部特征包括组织的规模、结构及制度等,而组织外部环境包括行业发展状况、法律制度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等。所以基于个体视角和基于组织视角的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创新扩散理论凸显了两者的差异,而之后的实证研究正是体现了对理论应用的不同视角。
2实证研究
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电子商务采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先是根据已有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或者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得出结论,现将主要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基于个体视角的技术采纳行为理论
朱镇、赵晶(2009)为了探讨管理者如何识别企业电子商务的能力,根据TOE框架,构建出电子商务战略感知模型,其影响企业能力优势识别的因素包括环境感知、组织感知和技术感知,并加入了扩散阶段和企业规模两个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复合型人力资源(组织感知)、信息系统整合效果(技术感知)是管理者识别企业电子商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这项研究将个体的战略感知与组织的技术采纳结合在了一起,而管理者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22基于组织视角的技术采纳行为理论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冯缨、徐占东(2010)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也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在组织和环境特征因素中分别加入了电子商务应用策略、地区环境优越性两个变量。然后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同行竞争压力、习俗潮流压力和合作伙伴竞争压力等因素对中小企业采纳电子商务影响较大。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电子商务技术采纳不同阶段和过程的模型,并以此对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刘茂长(2010)对电子商务的含义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电子商务扩散过程两阶段模型,即为技术采纳阶段和技术整合阶段,完善了电子商务技术扩散整个过程的研究。之后李君君(2012)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以及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将企业电子商务的采纳过程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需求认知阶段、组织决策阶段和采纳执行阶段,在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阶段模型。这样就使得对于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研究不仅仅是阶段模型的归纳,而且探讨了每个阶段的不同影响因素。
3研究总结展望
纵观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相关的研究文献,已有的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TOE模型等多个理论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行性保证,大量的调研数据让我们看到了电子商务采纳中受到的多重因素影响。
从国外文献看,对于电子商务采纳的研究集中在2003-2009年。大量的研究从组织和个体视角分析了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和采纳后的结果。而从2009-2013年的文献,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企业采纳电子商务之的消化和吸收情况,尝试研究这些采纳电子商务的企业能否获得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国外对于这一研究的前瞻性和领军性。
相对于国外关于电子商务采纳成熟的研究,国内的理论研究还是起步阶段,应用较为欠缺和薄弱。对于世界关注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特殊因素(如政府监管的作用、相关关系的影响、政策方针的制定等)并没有做较深入的比较研究。
尽管电子商务采纳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这些研究将个体视为一个“黑箱”,领导者或者相关技术人才只是高度抽象化的概念,在这样的研究框架下个体是缺乏甚至是没有个性的,即不同的个体(如员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不同、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不同等,这些个体因素的差异对于其所在组织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方面的研究除了涉及对领导者的研究,其他的研究相当缺乏,这可能是未来关于电子商务采纳进一步研究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Beatty RC.,Shim JP.and Jones MC.,Factors Influencing Corporate Web Site Adoption:A Time-Based Assessment[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1,38:337-354.
[2]Cragg PB.,Mills AM.and Mehrtens J.,A Model of Internet Adoption by SME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1,39:165-176.
[3]Grandón E.,Nasco SA.and JrP.,Comparing Theories to Explain E-Commerce Adop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1(64):292-298.endprint
[4]Hong W.,Zhu K,Migrating to Internet-Based E-Commerce:Factors Affecting E-Commerce Adoption and Migration at the Firm Level[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6,43:204-221.
[5]Lai JY.,Ong CS.,Assessing and Managing Employees for Embracing Change:A Multiple-Item Scale to Measure Employee Readiness for E-Business[J].Technovation,2010(30):76-85.
[6]Lai FJ.,Li DH.and Wang J.,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readiness Factors on E-business Adoption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ing Industry[J].Electronic Business,2006,3(4):320-339.
[7]MacKay N.,Oarent M.and Gemino A.,A Mode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by Small Voluntary Organiz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4,13(2):147-159.
[8]Molla A.,Licker PS.,E-Commerce Adop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Model and Instrument[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5,42:877-899.
[9]Molla A.,Licker PS.,Perceived E-Readiness Factors in E-Commerce Adop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5,10(1):83-110.
[10]Tan J.,Tyler K.and Manica A.,Business-to-business Adoption of E-Commerce in China[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44:332-351.
[11]Tarafdara M.,Sanjiv D.,Challenges in the Adoption of E-Commerce Technologies in India: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26:428-441.
[12]Teo T.,Pian Y.,A Model for Web Adoption[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457-468.
[13]Thatcher S.,Foster W.and Zhu L.,B2B E-Commerce Adoption Decisions in Taiwan: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al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Factor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6,(5):92-104.
[14]Wu F.,Mahajan V.and Balasubramanian S.,An Analysis of E-Business Adoption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3,31(4):425-447.
[15]冯缨,徐占东.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J].软科学,2011,25(3):115-120,129.
[16]刘茂长,李柏洲.电子商务技术同化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3):75-83.
[17]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8]谭晓林,周建华.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82-192.
[19]王进.消费者满意度实证研究——以网络自助服务类型为研究枢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61-64.
[20]吴金南,杨亚达.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1,(5):76-80.
[21]谢伟,李培馨.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J].经济管理,2012,(2):150-158.
[22]杨坚争,杨立钒著.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第八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3]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4]朱镇,赵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战略决策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3):151-160.
[25]朱镇,赵晶.管理者如何识别企业电子商务能力——基于中国传统行业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5):20-2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endprint
[4]Hong W.,Zhu K,Migrating to Internet-Based E-Commerce:Factors Affecting E-Commerce Adoption and Migration at the Firm Level[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6,43:204-221.
[5]Lai JY.,Ong CS.,Assessing and Managing Employees for Embracing Change:A Multiple-Item Scale to Measure Employee Readiness for E-Business[J].Technovation,2010(30):76-85.
[6]Lai FJ.,Li DH.and Wang J.,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readiness Factors on E-business Adoption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ing Industry[J].Electronic Business,2006,3(4):320-339.
[7]MacKay N.,Oarent M.and Gemino A.,A Mode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by Small Voluntary Organiz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4,13(2):147-159.
[8]Molla A.,Licker PS.,E-Commerce Adop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Model and Instrument[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5,42:877-899.
[9]Molla A.,Licker PS.,Perceived E-Readiness Factors in E-Commerce Adop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5,10(1):83-110.
[10]Tan J.,Tyler K.and Manica A.,Business-to-business Adoption of E-Commerce in China[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44:332-351.
[11]Tarafdara M.,Sanjiv D.,Challenges in the Adoption of E-Commerce Technologies in India: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26:428-441.
[12]Teo T.,Pian Y.,A Model for Web Adoption[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457-468.
[13]Thatcher S.,Foster W.and Zhu L.,B2B E-Commerce Adoption Decisions in Taiwan: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al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Factor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6,(5):92-104.
[14]Wu F.,Mahajan V.and Balasubramanian S.,An Analysis of E-Business Adoption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3,31(4):425-447.
[15]冯缨,徐占东.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J].软科学,2011,25(3):115-120,129.
[16]刘茂长,李柏洲.电子商务技术同化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3):75-83.
[17]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8]谭晓林,周建华.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82-192.
[19]王进.消费者满意度实证研究——以网络自助服务类型为研究枢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61-64.
[20]吴金南,杨亚达.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1,(5):76-80.
[21]谢伟,李培馨.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J].经济管理,2012,(2):150-158.
[22]杨坚争,杨立钒著.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第八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3]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4]朱镇,赵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战略决策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3):151-160.
[25]朱镇,赵晶.管理者如何识别企业电子商务能力——基于中国传统行业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5):20-2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endprint
[4]Hong W.,Zhu K,Migrating to Internet-Based E-Commerce:Factors Affecting E-Commerce Adoption and Migration at the Firm Level[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6,43:204-221.
[5]Lai JY.,Ong CS.,Assessing and Managing Employees for Embracing Change:A Multiple-Item Scale to Measure Employee Readiness for E-Business[J].Technovation,2010(30):76-85.
[6]Lai FJ.,Li DH.and Wang J.,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readiness Factors on E-business Adoption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ing Industry[J].Electronic Business,2006,3(4):320-339.
[7]MacKay N.,Oarent M.and Gemino A.,A Mode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by Small Voluntary Organiz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4,13(2):147-159.
[8]Molla A.,Licker PS.,E-Commerce Adop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Model and Instrument[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5,42:877-899.
[9]Molla A.,Licker PS.,Perceived E-Readiness Factors in E-Commerce Adop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5,10(1):83-110.
[10]Tan J.,Tyler K.and Manica A.,Business-to-business Adoption of E-Commerce in China[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44:332-351.
[11]Tarafdara M.,Sanjiv D.,Challenges in the Adoption of E-Commerce Technologies in India: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26:428-441.
[12]Teo T.,Pian Y.,A Model for Web Adoption[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457-468.
[13]Thatcher S.,Foster W.and Zhu L.,B2B E-Commerce Adoption Decisions in Taiwan: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al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Factor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6,(5):92-104.
[14]Wu F.,Mahajan V.and Balasubramanian S.,An Analysis of E-Business Adoption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3,31(4):425-447.
[15]冯缨,徐占东.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J].软科学,2011,25(3):115-120,129.
[16]刘茂长,李柏洲.电子商务技术同化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3):75-83.
[17]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8]谭晓林,周建华.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82-192.
[19]王进.消费者满意度实证研究——以网络自助服务类型为研究枢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61-64.
[20]吴金南,杨亚达.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1,(5):76-80.
[21]谢伟,李培馨.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J].经济管理,2012,(2):150-158.
[22]杨坚争,杨立钒著.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第八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3]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4]朱镇,赵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战略决策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3):151-160.
[25]朱镇,赵晶.管理者如何识别企业电子商务能力——基于中国传统行业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5):20-2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