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思想初探

2014-09-27 01:04陈国绪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具体化实践马克思主义

陈国绪

摘 要: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通过革命导师分析具体化思想的由来、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指导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具体化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271-03

一、具体化问题的提出

一百多年来,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得到了很大发展。尽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严重挫折,但在中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及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辛探索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并将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重温历史,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之一,在于他们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那么自俄国十月革命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出现,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然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现实,并在现实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二者的密切结合,则又是通过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来实现的。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成为空洞的、抽象化的教条,造成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或遭受严重损失,或脱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而走上斜路,甚至已取得的成果中途惨遭夭折和毁灭。所以,任何搞社会主义的国家,要使其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推进和发展,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就中国而言,无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及建设阶段,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时代,都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虽未发现“具体化”这一概念,但从他们的相关论述中,已为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具体化,以及社会主义实践者如何运用其理论提供了科学指导——“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思想的精确概括。列宁是第一位提出并分析运用具体化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首位依据实践把具体化思想上升为新的具体化理论境界的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其创新的具体化理论成为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的斯大林,继承并发展了列宁的具体化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具体化的科学概括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里强调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会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要求他人运用其理论时特别强调“具体”和“条件”两个概念。由此我们可以体悟其具体化思想的如下内涵。

(一)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892年马克思致达哥贝尔特·奥本海姆的信中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清晰地表达出正确的理论的阐明和发挥,不能从理论出发而应从客观实际和具体条件出发。这里的实际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具体情况”,它与实践是有不同内涵的。“实际”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而实践则是人们开展的活动,即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所以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具体情况”可视为实际而非实践。之所以在这里指出实际与实践的区别,有学者将马克思这段话概括为他们“非常强调把他们自己的理论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不准确的。应当是理论先与实际(国情、时代、环境、条件)相结合,而后才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强调条件在具体化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里所强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这段话里,分别出现了随时、随地、条件三个关键词,这三者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所侧重,这里的“历史条件”最为突出和重要,因为“条件”本身就涵盖了时空(当时条件与当地条件)两个方面。

恩格斯还在《致卡·考茨基》中指出:“杰维尔的主要错误在于:他把马克思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一些原理解释成绝对的原理。杰维尔忽视了这些条件,因此那些原理本身就成为了不正确的了。”[2]恩格斯还在《致菲·屠拉梯》中讲了类似的话,不过讲得更加清晰且更加明确。他说:“杰维尔在许多地方把马克思的个别论点绝对化了,而马克思在提出这些论点时,只是把它们看作相对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3]恩格斯的这两段话透出了三点信息:(1)在一定条件下提出的论点甚至个别原理,不可以绝对化,而应把它们看作是相对的;(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必须放到当时历史条件下去考察,这些个别原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离开“条件”和“范围”而生搬硬套这个原理,就会使其变成谬误;(3)具体的一定范围内的贯穿于时空的具体条件,是马克思具体化思想的核心,必须牢牢把握。

三、列宁斯大林具体化思想的实践与发展缕析

(一)列宁的具体化思想

列宁关于具体化思想的运用与发挥基本包括兩个方面: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思想应用于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立,包括苏联建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二是把具体化提升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普遍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为列宁主义具体化思想,使之成为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后者则是在新的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理论,即为创新与发展。

1.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具体化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不可以单独在一个国家获得成功,至少在英、美、法、德等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革命中心转移到俄国,而俄国既不同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不同于东方经济极其落后的国家。在沙皇政权被推翻由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取时代的情况下,能否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党内有些抱着“老布尔什维克”旧公式的教条主义者,反对列宁不失时机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对此,列宁尖锐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总是说,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们公正地讥笑了只会背诵和简单重复‘公式的人们,因为公式至多只能指出一般的任务,而这些任务随着历史过程中每个特殊阶段的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必然有所改变。”因此,“实际生活已经把它从公式的世界导入现实的世界,使它有血有肉,使它具体化,从而改变了它的面貌。”[4]正是由于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具体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毅然决然地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一举获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苏维埃俄国,这是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在俄国具体化的典型例证[5]。

2.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革命的任务由夺取政权转移到巩固政权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上来。对此,列宁一如既往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他在批评某些人不顾情况的变化而照搬本本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6]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固守马克思主义个别一般原理,而应根据实际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为此,列宁在一次报告中具体地分析苏联实行工业化的路径时强调:“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但是不能局限于这个一般原理,必须把这个原理具体化。适合最新技术水平并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就是全国的电气化。”[6]列宁的这段话是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的,它清晰地表明了在苏联具体环境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针。

在苏维埃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不等于说它能够反映各国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情况;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具体参加所有国家的革命实践,更不能了解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世界发展的具体情形。有鉴于此,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4] 那么,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怎么办呢?按照列宁的观点,只能依据实际情况、实践的需要来选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十月革命后,列宁为把苏维埃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概念和具体事实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当时有人非难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对此列宁驳斥道:“没有一本书提到过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连马克思对这一点也只字未提,没有留下一段可以引证的确切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就去世了。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自己来找出路。”[6] 实践证明,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完全为了通过迂回方式战胜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而实施的策略,对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有着重大意义。实际上,列宁提出的创新、自己找出路的主张与做法,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形式。

(二)斯大林对列宁主义具体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斯大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列宁逝世后,继承捍卫了列宁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忠于列宁主义,并发展了列宁主义,尤其在坚持列宁主义具体化思想方面,亦即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方面,是颇有建树的。

1.重申《共产党宣言》具体化思想的表述,突出条件的重要性

他说:“我们任何时候也不应忘记,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以时间和地点为转移。所以我们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7] 1938年他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再次强调:“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8] 从斯大林上面所讲的两段话里,虽有文字上的些许差异,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不过后面这句话中又加上了“条件”,而且将条件摆在了首位,从而突出了条件的重要性。这里所讲的条件,不是普通的词汇而是哲学概念。条件,是同特定事物相联系、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诸要素中就包含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等等。而具体事物又是复杂的,其条件也是复杂的;任何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其条件也是发展变化的。条件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有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思想条件和物质条件,理论条件和实践条件,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等等。不同条件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不同,根据辩证法的原理,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离不开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的转化才能达成。而条件本身也是可以转化的,不利条件转化成有利条件也必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这一条件下才能实现,可见条件转化本身也需要条件。大凡事物和转化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条件具有相对性。笔者之所以对条件这一概念作如上诠释和解析,旨在说明,斯大林上述两段话虽无本质差异,但后者的些许变化,是有深刻哲学内涵的。

2.明確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个别的一般原理具体化思想

1927年9月9日斯大林在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列宁“适应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把马克思的学说具体化了并向前发展了。”[9] 在这里斯大林是肯定列宁把马克思的学说具体化并向前发展了。

斯大林的具体化思想还体现在1939年他在联共(布)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中央工作总结报告中。他论述道:“不能要求距今四十五年至五十五年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到每一个别国家遥远的将来所发生的所有一切历史曲折。如果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每一个别国家在五十年至一百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一切理论问题都给我们做出现成答案,使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后代可以安然躺在暖炕上来咀嚼这些现成答案,那就太可笑了。但是我们可以而且应当要求现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不限于背熟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的一般原理,而要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学会经常考虑到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存在二十年的经验,最后,并学会根据这个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的一般原理具体化,使其更加确切和完善。”[9]

以上两段引文,是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关于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最完整、最确切的表述,也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思想的深刻体现。不过斯大林关于具体化的论述是分层次的,是要区别对待的。依笔者的理解,前者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具体化是属于最高层次,这里的学说是指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或者说整个马克思主义总的高度概括。对于这一层次而言,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普遍真理,因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有普适性。它要求任何国家只要搞社会主义,就必须遵循。然而,这个基本原理又不能将之当作教条和公式对待,一定要与各国的国情、环境、时代、条件的特殊实际相结合,将其具体化到具体实践之中。这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具体化。后面这段话,就个别一般原理具体化而言的。这里所指的“个别”、“一般”不能理解为哲学概念,因为在哲学上个别是指特殊,一般是指普遍;而这里的个别是具体的意思,一般则是普通、平常而非基本的意思。这样看起来,与前者基本的整个学说比较而言就属于非基本非普遍的个别。也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将其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二十年这一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从这一意义上讲,这里斯大林更多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个别一般原理在蘇联的具体化。但是,不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具体化还是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化乃至马克思主义苏联化,对于国际共产主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思想的补充、发挥与创造性发展,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对后来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8.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9-80.

[4]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4-26.

[5] 倪德刚.斯大林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J].科学社会主义,2009,(4):134.

[6]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9-626.

[7] 斯大林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11-212.

[8] 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30.

[9] 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68.

[责任编辑 魏 杰]

猜你喜欢
具体化实践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析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运用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无论虚实题 均当具体写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