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华
【摘 要】中学历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许多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部分迫切需要得到改进和提高。笔者认为,要想改革中学历史课堂,就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综合进行。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改革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53
一、转变教学观念,打造全新课堂
传统历史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学生、教材是三个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时,单纯性地进行知识的“输出和输入”。这种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例如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让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等。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课堂改革时,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得到转变。传统历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根本,教师根据教材安排课堂内容,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听到哪里。在此过程中,教师占完全主导的地位,几乎不用学生的参与,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观念要得到改变,教师不能主导课堂,而是做一个引导者,做一个点拨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同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不仅愿意去学,而且知道怎么去学。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传统的历史课堂过于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学习。这种观念需要得到改变,教师要尽量减少单纯性知识讲解的时间,多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例如,让学生通过预习先进行教材知识地学习,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把不懂的地方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听课时会更加认真、更加有针对性。知识性讲解是历史课堂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做针对性的精讲,不过教师要注意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讲解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在讲解时通过提问题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空余时间,以便让学生讨论交流或者独立思考。
二、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灵活课堂
中学历史属于文科性强的学科,大部分知识都需要记忆和背诵。单纯性的知识讲解是知识传输的最好方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历史课堂沉闷枯燥、死板僵化。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打造灵活的课堂。
首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历史教材上的内容由于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大多比较简略,学生很容易产生知识的脱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很难有兴趣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太重视教材内容,只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复述,就容易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关联性,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穿插与连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对整本书的内容以及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有宏观的把握,能根据课时和教材知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量向学生多做一些背景介绍,讲一些历史小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其次,教师要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回答疑问,而是把教学变得更加有艺术性。要改变历史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的三角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教师要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让课堂具备导语、诱导、讲解、讨论、思考、总结等环节,做到步骤清晰、循序渐进,并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性。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增加互动性环节,例如讨论交流等,并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优化。课堂的开始阶段很重要,因此,在导语部分,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精彩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讲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或者介绍与本节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事迹等,让学生有兴趣听,让历史课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下展开。在讨论交流环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分工合作、成果互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涉,而是把主导权交给学生。课堂设计要有开放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适当地增加或减去某个环节。此外,课堂设计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课堂设计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更符合历史教学的需要。
三、探索教学形式,打造快乐课堂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固守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于现有的课堂教学,而是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教学新形式,以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寓教于乐是学校教育提倡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打造一个快乐的课堂。
教师要创造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证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首先教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要注意“微笑教学”,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教师的微笑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不安,使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对待历史的学习,保持学生对历史的热情和信心。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用“幽默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笑声。
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使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所以,教师要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课前历史知识分享之类的活动,把教材知识安插进其中,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在积极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历史知识。
对历史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相配合,不断地总结和改进,以使历史课堂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