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兴趣与思维一致性的培养

2014-09-27 07:57龙永强
南北桥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一致性小学数学

龙永强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学校和教师越来越把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中,把兴趣和思维结合起来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兴趣 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63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进行思考。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就曾说过:“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果把兴趣和思维分割开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变成了一个机械、死板的过程,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更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把兴趣和思维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培养兴趣和思维的一致性。

一、培养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比较简单,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自然就会愿意认真去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交流,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需求。教师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区分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对数学程度不好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课堂自然不会严肃和紧张,轻松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思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

其次,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以单调、枯燥的理论性知识传授的方式教学,而是注意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要用精彩的语言授课,把特别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能够以一种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易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上减少讲解时间,多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充分让学生开动脑筋、开发智力。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得课堂生动、有活力,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兴趣去学,有能力去学好。

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观察,通过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要突出这一点,把数学知识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帮助家长买东西,在此过程中熟悉和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对此感兴趣,学得当然就很容易。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设计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材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做精心的安排,例如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等,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数学教材有个全面的把握,并对此重新整合和知识建构,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把这些知识以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内容不要太多,以免超出学生接受范围,也不要过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经常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有了这种激励,学生才会保持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要起到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例如稍微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提出几个思考性的问题,或者适当向课外延伸,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

课堂设计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授课过程的环节性,以及每个环节的衔接性,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一般课堂设计包括导入、设疑、新课的讲解、讨论交流、总结反馈等。另外,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多增加一些互动性的环节,例如小组性的自由活动等。课堂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去预习、大胆质疑、发现并提出问题,勇于提出新观点等。减轻或者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只是做出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善于提问以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开发智力。因此,教师要在对教材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能够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导语部分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用提问题的形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最后,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要留下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延伸到课外,也为下堂课的内容做准备。

四、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引导和启发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自己习得的知识要比从教师那里得来的知识更加可贵。因此,在教师要善于利用启发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学生不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讲解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转变成自己的知识。遇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在适当时候给出点拨和指导。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现有的答题模式和标准答案,而是能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答案。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水平的作用。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一致性小学数学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浅谈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