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09-27 00:33:10范文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心境健康意志

【摘要】本文阐述了体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及体育运动对健康、智力、心境、意志、人格、心理适应等方面的产生积极作用,剖析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阐明了体育能给予人们的好处不仅在身体上,在心理上,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也有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健康;心境;意志;人格;心理适应

1前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面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能否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这最终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这一任务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适应能力和效能的状态。一个人不仅仅是生物体,更是一个社会成员。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人才——心理素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是心理健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学生的德、智、体才能得到全面地发展;只有心理健康,学生今后才能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加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引起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体育对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影响,揭示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为培养身心和个性健康的优秀学生提供参考。

2体育运动的宗旨之一是促进人们的健康

然而,对于健康的概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健康的概念既包括身体上的无疾病,也包括心理上的无缺陷。

3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1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生理学家巴浦洛夫也曾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心理发展、身体健康”、还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虑和焦虑,是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巴浦洛夫的这些话阐明了保持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起着良好地促进作用,易使患病之躯较快康复,而心理不健康则可能诱发身体疾病或使疾病加剧,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使人处于焦虑、忧焦、烦恼、抑郁等心理状态,既影响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又阻碍个性和谐发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导致心理不健康。因此说,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

3.2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促进人体健康。有人曾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学生的教师与父母的评价,研究运动技能好的儿童和运动技能差的儿童的适应能力。他们发现,运动技能好的儿童适应能力较强,活动表现得积极,处理问题冷静、办法多,人际关系协调,容易与人合作,而运动技能差的儿童,则适应能力较差,做事胆怯畏缩,紧张消极,孤僻而不合群,其他研究者对幼儿、初高中以及大学生所做的调查,得出大致相同的情况,运动技能好的学生在集体中有威信,容易获得同伴的承认和尊敬。我们认为体育运动之所以能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3.2.1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的心境

所谓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往往在一段时间影响人的品行和情绪。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厌倦和烦躁。不仅如此,医学临床表明,长时间的情绪扬长而去压抑、忧虑和紧张,还是导致癌症和其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心境,对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体育运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升华或转移,消除轻微的情绪障碍,减轻抑郁等心理症状,特别是诸如健美、跑步、游泳、打羽毛球等持续性、有节奏的运动项目,效果更好。

3.2.2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意志

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坚韧、顽强也是意志的重要内容。

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懒散、懈怠、无所作为,为体育运动所不齿;而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拼搏,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勇敢者的运动--铁人三项赛:高山滑雪、冲浪运动;地球之巅被征服,是人类向自身极限的冲击,更是人类向大自然的挑战。有的人倒下了,再没有醒来,更多的人又冲上去,这就是意志力量。所以说人类意志和精神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3.2.3体育运动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确人生观和信念的支配下,树立远大的理想,使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坚持体育运动可使人体格增强、精力充沛,增进勇敢坚强的个性品质,克服懒惰散漫、胆怯懦弱等消极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既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又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统一人格。其中,育人是第一位的。诚然,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征,但飘扬的奥运旗帜上永远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由此使人想起不久前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很多运动员虽然败于对手,但还是主动与对手握手祝贺,表现了一个运动员的大将风度。两相对比,人格之高下,已无须赘言。

3.2.4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较之于其它学科,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形式的运动项目都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著名学者麦亦尼和斯拉夫认为,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如下心理健康的价值:①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感;②能提高独立性;③能消除紧张;④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和领导地位;⑤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其中,大部分内容均与心理适应有关。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体育运动常以竞赛的形式,竞赛中获得成功可以提高信心,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综上所述,面对体育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作为体育教师,努力掌握有关知识,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不容忽视。这既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也是培养21世纪新型职教人才的需要,也是体育事业发展本身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杜林英.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山东潍坊学院.争鸣

[2]铃声.浅论体育对个性发展的影响.体育教育网

[3]蔡晓勤.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理.江苏省南通中学

[4]陈正富.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网

作者简介:

范文东,男,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体育教师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心境健康意志
动物的“自由意志”
大自然探索(2023年7期)2023-11-14 13:07:52
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广场舞、健身走对中老年女性情绪、心境及灵敏素质的影响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4:18:25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健康购药指导平台的开发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49:42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7:25
“读想合一”的古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1期)2016-08-06 18:45:10
从《采桑子》看欧翁晚年的心境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