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阈下第三部门发展之必要性探究

2014-09-26 03:20叶菊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和谐

叶菊华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日益分化成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阶层,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和多元。仅靠原有的权力安排和利益表达渠道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越来越需要新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多元的利益诉求。第三部门往往与公众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能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诉求,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制度安排。

关键词:多元诉求;和谐;第三部门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268-03

第三部门是指依法成立,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以公共服务或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为宗旨,不分配盈余,享有减免税优惠的社会组织,它主要包括非营利组织和公益组织两种类型。非营利组织是非政府的自治法人或团体,其组织或运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除用于非营利目的外,其利润、收入和财产不得分配。非营利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组织、行业性社团组织、专业性社团组织、群众性社团组织、民办事业组织等。公益组织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的弱势群体或其他应得到特殊照顾的群体,提供公益性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公益活动是指通过公民的集体行动来开展,可以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活动。公益活动的范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包括: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一、发展第三部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分配公平。“公平分配的标准应该和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考虑”[1],即要从伦理、政治和经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权衡。可以说,收入分配问题一直被列入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政策层面和学术界的“攻关项目”。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5月26号专题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已权威性地昭示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中国政治议题,且成为政策议程的重要选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各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社会财富分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市场竞争的初次分配,企业或者个人通过市场经营获得收入;二是政府通过税收机制实施的第二次分配;三是企业或个人在自愿基础上通过第三部门的公益组织实现的第三次分配。第一个层次的分配是原始分配,是分配的主体,第二次分配是政府强制分配,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第三次分配则是对第一、第二次分配的补充,是社会的自觉分配。这三个层次的分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现象。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已由1981年的0.28上升到目前的0.4以上,突破0.4的国际警戒标准,超过了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更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分配差距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可以说,忽视收入分配问题,将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和长治久安。所以,对于这个有很高社会敏感度的问题,其改革取向必须涵盖尽可能广泛的利益诉求。通过第三部门进行的社会化的第三次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而第三次分配的比例,随着现代公民社会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增长。西方国家的情况显示,进行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扩大社会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美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同样严重,但美国富裕阶层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类基金会和慈善机构捐出了大量财富。2012年美国接收社会捐款约为316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中国GDP约为美国的1/2,但是美国的慈善捐赠总量却是中国的近24倍[2]。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第三次分配的总量大概也占GDP的0.5%~1.5%,如荷兰占1%左右,加拿大占0.77%左右,而中国目前约占0.1%~0.2%,大大低于这些发达国家水平[3]。这是中国过去长时间为实现赶超战略,推行计划经济、市场发育不良、第三部门受到抑制的结果。

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这些论述为我们调整政策、推动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治依据。

二、中国第三部门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

目前,中国的第三部门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民政部公布的中国民间组织数量为已发展到48.281万家,其中社会团体组织25.3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0.2万家个,基金会2 510家。①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并开始获得社会的认同。

1.第三部门通过的各种活动不断获得社会认同。第三部门的活动主要通过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和社会倡导这两种方式,不断获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同。第三部门组织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一般是提供助残服务、助老服务、助学服务等等;倡导是它自己并不直接提供服务,但是为提供服务的第三部门争取政策支持,让企业、政府负有责任,比如企业没有做到环保、政府环保意识不够,第三部门需要督促它做到环保,让它遵守法律,负有它的责任。对一个第三部门组织而言,可能兼具提供服务和社会倡导这两种功能。前者如绿十字、灯塔计划等,后者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可能是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2006年该组织通过随时搜集各类环保机构的公开数据和执法结果,将企业的违法违规信息汇总放在自己的网页上,并适时推出了一份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水污染状况最具震撼力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水污染报告》。随后,他们定期通过传真、电话,甚至派人督察的方式,敦促企业进行整改。该组织倡导的“绿色选择”活动迫使上了黑名单的跨国公司在第三方监督下,通过了环境整改验收,他们分别是松下和可口可乐。而初步同意试运行“绿色采购”协议的跨国公司也有7家。他们分别是拜耳、陶氏化学、巴斯夫、微软、必和必拓、可口可乐和IBM。为此,该组织的负责人马军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出的2006中国十大环境人物之一,同时也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6年最具影响力的百人之一[4]。endprint

2.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政府政策。近年来,第三部门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一些自上而下的第三部门组织往往依靠其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直接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而一些自下而上的第三部门组织则往往通过媒体影响政府的政策。例如,1998年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通过中央电视台对川西森林砍伐的报道,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最终使四川省紧急做出了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决定。另外,自下而上的第三部门组织影响政府决策的另一个途径是依靠组织领导人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在每年的“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或以民主党派的身份提出政策建议。②2007年厦门的PX事件就是厦门政协委员、厦门大学化学系赵玉芬教授在2007年厦门“两会”期间联合了另外104名政协委员,向政府提交了一项提案,建议暂缓PX项目建设,重新选址勘查论证。此提案一经媒体披露,立刻引来厦门人的关注,最终导致PX项目迁建漳州。目前,一些政府部门现在也开始委托第三部门讨论相关的法律法规。

3.通过媒体扩大第三部门的社会影响。第三部门频频举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从宏观上自我营造第三部门发展的新环境。1999年7月清华大学首次举办“非营利部门与中国发展”国际会议后,中国每年举办的有关第三部门的大型国际会议不下两次,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第三部门举办的中小型国际会议或国内会议则不胜枚举。而1995年之后,媒体对第三部门的报道频率急剧增加。一方面一些自下而上的第三部门通过媒体的频频报道获得了社会合法性;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为第三部门知识的普及和第三部门在中国的迅速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开始重视第三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1995年之前,中国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研究相对较少,也没有专门研究第三部门的机构和专门研究第三部门的学者。1995年之后,不仅清华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第三部门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研究机构,第三部门也由冷门学科逐渐变成了热门学科,有关第三部门研究的书籍和论文也越来越丰富。而一些政府部门特别是在环保、扶贫、行业管理、社区建设等领域也开始重视第三部门的作用。

三、第三部门的规范发展可以引导社会各阶层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中阶级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阶级矛盾、阶级对抗弱化。社会日益分化成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阶层,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矛盾强化,而且这些矛盾和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和多元。仅靠原有的权力安排和利益表达渠道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越来越需要新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多元的利益诉求。

传统社会中只能依靠政府特有的利益表达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现在公众则有了更多的渠道选择。一方面,利益诉求实现方式的多元化更有助于吸纳、消除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危机。另一方面,随着第三部门的兴起,公共权力的多元化,社会日益可能分化为多种公共权力中心,各种权力中心相互博弈,共同构成一定时期的社会权力结构。同时,公众也可以依据新兴的权力中心参与社会博弈。第三部门在表达公众意志的时候较为直接,链条的缩短意味着信息可靠度的提高,道德风险的降低。同时,第三部门往往与公众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因而在对公众的利益表达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此外,第三部门与政府决策机构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和博弈的局面,能够有效地减少政府共谋和异化的可能性,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诉求。而且,第三部门内部也是多元的,能更好的防止自身异化。公共权力的多元化为公共利益的表达与实现奠定了基础,公共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也为公共权力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二者可以互为因果,共同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四、重视第三部门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某些事务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具有国际眼光和活动能力的组织将掌握这些事务管理的主动权。对于第三部门而言,国际化也许就是机会。由于其活动方式的灵活性以及自身的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第三部门成为国际化背景下一些重大问题的最适合的参与者。这些问题包括扶贫和人道主义援助、国际冲突的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处理、国际合作,等等。比如扶贫和人道主义援助,这是当今世界最能引起关注、最富人性化的运动。

虽然政府在这项运动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但第三部门近年来更显得势头强劲。南北差距、国际性贫困人口问题长期以来困绕着众多国家,在开展国际扶贫运动时,发达国家政府和致力于这项事业的国际组织更倾向于通过受援国内的第三部门组织开展活动,一方面是对受援国政府不信任,另一方面第三部门更能体现运动的民间性。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第三部门作用更明显,一是受援国政府可能处于无序状态或干脆不存在,二是受援国政府与援助者目标不一致,或者官方无法建立联系等原因,第三部门成为人道主义援助的中心角色。援助者为避免官方行为或者避免造成干涉内政的印象,也乐意通过本国的第三部门来运作。比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及其后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红十字会、饥荒救济委员会这些国际组织与当地的民间组织合作的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的第三部门发展不能忽视这些现实和趋势,必须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眼光,不能封闭自己,只专注于在国内事务中发挥作用。否则,中国的第三部门仍然只能是个配角。因为比较而言,发挥国际影响更能受到公众和世界的关注。

总之,当前中国已进入第三部门大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三部门将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对其引导利用得当,则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而如果处理不好乃至失控,则会给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造成难以估量的恶果。

参考文献:

[1] 杨灿明.转型经济中的宏观收入分配[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16.

[2] 《2012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发布,捐赠总额联系两年下降[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1/c_125418548.

htm,2013-09-21.

[3] 刘选国.鼓励慈善捐赠 提高社会财富使用效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7-04-25.

[4] 杨磊.跨国公司环保黑榜制造者[N].中国经营报,2007-06-25.[责任编辑 陈 鹤]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
和谐之美
关于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对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中和谐画面的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