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安
(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010)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在我国占21%左右[1],并呈现出上升趋势。了解乳腺癌的患病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达到中医学“未病先防”的目的,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乳腺癌的患病因素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尽管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已证实乳腺癌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联合作用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与遗传、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2]。笔者也收集了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2 00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调查乳腺癌的患病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策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10月—2012年10月乳腺癌患者2 000例,全部来源于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年龄28 ~72(53.3±5.4)岁。
1.2 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参与调查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家族史、乳腺疾病、生育状况、行经情况、哺乳情况、生活情况、精神因素、流产情况、避孕措施等方面。
2.1 主要危险因素 调查发现家族史(54.2%)、乳腺疾病史(57.8%)、未生育(51.3%)、行经时间大于 40 a(56.1%)、绝经年龄 >55岁(43.9%),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90.2%、饮酒63.4%、吸烟及长期被动吸烟61.1%、夜班族58.7%)、情绪压抑(87.3%)、流产史(76.2%)、口服避孕药大于6个月(63.5%),胸衣穿戴过紧时间过长(88.2%)等均是导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具体调查数据见表1。
2.2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2.2.1 乳腺疾病 大量文献证明乳腺癌家族史及既往乳腺疾病史是乳腺癌发病的最主要风险因素[3]。乳腺癌的发病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乳腺癌家族史将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本调查中有54.2%的患者有家族史。非典型性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乳腺炎及乳腺外伤病史均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另外一侧发生乳腺癌的患者另一侧发病的风险将明显增高。非典型性乳腺增生、纤维腺瘤易患乳腺癌,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4]。乳腺炎及乳腺外伤均对局部形成不良刺激,使乳腺癌的易患率增加。本研究中的乳腺癌患者既往有乳腺病史者占57.8%;另有部分患者表示未做过相关检查,不知道是否有乳腺病史。因此所占比例有可能更高。
表1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调查情况汇总
2.2.2 月经、生育及哺乳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初产年龄大于35岁,行经时间大于40 a,未生育,未哺乳,多次流产均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5],本研究与之相符。乳腺癌患病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初产年龄大于35岁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者,其机制未明[6]。哺乳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可能与推迟排卵有关。未哺乳者一方面由于乳腺导管内的正常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另一方面生育时分泌的乳汁滞留在导管内,均可刺激乳腺导管发生乳腺癌。多次流产可使激素反复变化对乳腺导管形成不良刺激,同时会损伤卵巢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均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过去多认为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但也有学者认为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其患病风险也明显增大[7],笔者认为雌激素的摄入会刺激乳腺增生,长期使用必然会使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从而使患乳腺癌的风险加大。本研究中有63.5%的患者曾连续服用避孕药6个月以上,支持了上述推断。
2.2.3 生活习惯和精神因素 生活习惯和精神因素也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过去曾做过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虽各不相同,但一致认为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扰乱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其中大量脂肪的摄入可显著提高血清雌二醇的水平,而血清雌二醇已证实与乳腺癌发病有关[8]。本研究中存在精神压抑的患者高达87.3%,提示精神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考虑与精神压抑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及内分泌紊乱有关。另外胸衣穿戴过紧,穿戴时间过长会导致乳房血液循环障碍,淋巴引流受阻,大大增加了乳腺癌发病几率。本研究中此类患者约占88.2%,应引起足够重视。
3.1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虽然对乳腺癌病因病理的认识更加明朗,诊断手法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依然较高。与其等患病后积极诊断和治疗,不如未病先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乳腺癌。预防发生乳腺癌的关键是探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因素,并针对发病因素设计有效的预防策略。笔者收集了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20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家族史、乳腺疾病史、未生育、行经时间大于40年、绝经年龄>55岁,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压抑、流产史、口服避孕药大于6个月,胸衣穿戴过紧时间过长等。
3.2 中医未病先防在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乳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有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因素则是可以预防的。早在2000年前中医就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其中“未病先防”更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精髓。“未病先防”指的是病因预防,既针对疾病的发病因素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针对以上危险因素笔者设计了6条预防措施,包括:饮食有节、结构合理,劳逸结合、不妄劳作,修身养性、调畅情志,优生优育、母乳喂养,舒适着装、保护乳房,定时检查、尽早治疗等。
3.2.1 饮食有节,结构合理 合理的膳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是乳腺癌未病先防的重要环节。饮食结构中要提高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牛奶、豆制品、菌类、五谷杂粮的摄入比例,减少肉类、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高脂高糖类食品的摄入[9]。日常饮食不宜过饥过饱,适度为宜,避免热量过剩,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按时进餐,另外要限制烟酒的摄入。通过合理、有节制的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
3.2.2 劳逸结合,不妄劳作 中医讲“形不动则气郁血滞,五脏不安”,而过劳则易损伤气血。因此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加强气血循环,提高身体素质,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10]。有研究提出每天坚持锻炼1 h,可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0%。
3.2.3 修身养性,调畅情志 情志因素致癌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外科正宗》指出乳腺癌与情志的关系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积成核”[11]。多数乳腺癌患者均有肝气郁结的表现,因此修身养性,调畅情志,保持心情平稳舒畅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举措。
3.2.4 优生优育,母乳喂养 适龄结婚、适龄生育、坚持母乳喂养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结婚及生育年龄应选择在23~30岁之间,母乳喂养应坚持1~1.5 a。另外,女性朋友要学会保护自己,性生活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怀孕,避孕措施的选择应以避孕套避孕及宫内节育器避孕,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减少流产次数,以防损伤子宫及卵巢,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3.2.5 舒适着装,保护乳房 介于穿戴紧缩胸衣及穿戴胸衣时间过长可导致乳腺癌,建议女性朋友们要选择合适的胸衣,临睡前需将胸衣脱下,避免穿戴胸衣入睡。临睡前可自行按摩乳房以加快乳房周围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轻胸衣对乳房局部的压迫。
3.2.6 定时检查,尽早治疗 定时检查在乳腺癌的预防措施中是最重要的,包括定期去医院体检和自我检查两个方面,特别是高龄女性,应定期去医院体检。女性朋友应经常关注乳房的变化,当出现局部压痛、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2]。尽早发现乳腺疾病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防止进展为乳腺癌。另外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早期的乳腺癌在术后10 a生存率可高达80%以上。因此应该广泛开展乳腺癌筛查工作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总之,本研究中多数患者具有多个危险因素,提示乳腺癌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同时也提醒我们只有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才能预防乳腺癌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
[1] 江静,冯艳红,侯俊明,等.从“治未病”角度探讨防治乳腺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584-585
[2] 刘晓雁,林毅,司徒红林,等.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及中医既病防变策略[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499-1501
[3] 张梅林,唐章全,敬世尧.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现状[J].四川中医,2003,21(11):28
[4] 洪宋贞,朱华宇,林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学术思想在乳腺癌防治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099-4100
[5] 花亚伟,张占东,孔晔,等.乳腺癌癌前病变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9):608-611
[6] 何文山,温巧萍,吴肇章,等.女性乳腺癌患病因素的探讨[J].中国性科学,2010,19(4):16 -18
[7] 代丽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84
[8] 闸远萍.女性乳腺癌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7):646
[9] 方琼英,吴琼,张秀玲,等.乳腺癌的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5):333 -335
[10]庄颖,张玉媛,夏文俊,等.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5):307 -308
[11]刘玉红.女性乳腺癌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68 -469
[12]林毅,刘晓雁,陈前军.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中医未病先防策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