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2014-09-26 10:39杨巍
山东青年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高校

杨巍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要统一认识,强化思想,建立健全体制,建立新型的师生、校生关系,形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努力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真正让以人为本实践到位。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高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穿于科学发展观各个方面与环节的灵魂和主线,以人为本理念要求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的过程要围绕学生展开,工作的宗旨是促进高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理念联系紧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实际状况,积极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江泽民同志曾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属于人自身的再生产范畴,是培养活生生的、能动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人。高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的孵化器,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因此,学校必须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按照教育为核心、管理为基础、服务为宗旨、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大力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关键是要抓好学风建设,因为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就业等切身利益。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培养学生砺志博学、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把就业教育融入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以人为本,平等是基石,这是根据唯物史观得出的科学结论。没有平等的理念和现实的支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级森严,就谈不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德育是主体教育思想在德育领域中的具体化,是指在德育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它要求教育者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个体道德发展追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成为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在学生管理中必须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富有生活气息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艺术活动、体育竞赛等。在活动中,教育目标不要过于显性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索和体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接受考验、提高素质;要结合学生公寓特点,广泛创设民主对话、组织讨论、征文活动、读书指导、辩论等形式,使学生真正投入到交流、对话、讨论中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坚持师生平等,要坚持双向互动性原则,克服管理者独占性和霸权性倾向。在“对话”理念的支配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应感到自己是接受教育。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

实现管理从训导型向咨询服务型转变,实现学生工作以任务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服务的主体。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必须把管理、服务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树立管理工作要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务功能体系,包括价值引导、素质测评、行为管理、学籍管理、学习指导、科研指导、创新指导、个性发展指导、勤工助学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心理咨询等。该体系的建立就是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最终落实为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各种人才,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学生工作规章制度设计需要人性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赖一整套规章制度来实施,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就具有刚性。学生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在制度设计上贯彻人性化理念,做到既要合法又要合理。合法性无疑,合理性主要是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的、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要顺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培养模式,而不能走向反面,压抑学生个性发展。高校学生规章制度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可以充分吸收管理客体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可以采取类似听证的办法扩大制度设计的参与面。在执行过程中采取各种渠道,多听取管理对象的反馈意见,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订。

(三)提高管理者素质,吸收学生参与管理

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的好坏,管理者作为管理工作的主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照实际需要推进工作,根据实际效果检验工作。管理者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之中,始终把工作的视点对准学生的生活,关注生活细节、聚焦生活场景,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管理者还要扎根于学生之中,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和行为习惯,说学生想听的话,讲学生能够听懂的话,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管理活动是一个过程,人性化更多的是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在此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需要平等的交流沟通。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保证给学生一个充分说话的机会。在重大管理决定之前,要建立学生参与制度,尤其是重大处分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申诉的机会,这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在管理中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凡与学生相关的规章制度都要让学生知晓,凡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公示制度。此外,吸收学生参与管理成了现代教育的大趋势,很多学生组织在某些程度上比管理机构更能贴近学生,更能处理问题,朋辈指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建议与意见,起到传帮带的效果,发挥榜样的力量。朋辈指导顾问工程在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朋辈导师成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成长成才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他们面向社会的终生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培养他们学会做人。激发他们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学会调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只有一个身心协调,同时能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才能谈得上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授之以渔,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树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在学习、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并能在失败中奋进,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和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春英.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光明日报,2008-11-24.

[2]虞崇胜.树立以人为本的广义政治观[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50-457.

[3]董庸昌.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彭丽娟.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4).

[5]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学生工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高校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