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不就业现象的心理分析

2014-09-25 02:45朱等虎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大学生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各大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就业压力逐步演变成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成因。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不就业现象进行心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大学生不就业现象的预防措施和途径,希望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不就业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不就业现象;心理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逐渐出现高存量、高膨胀现象,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加之部分大学生因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在当今就业难度不断增大的大环境下,表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多数毕业生为找工作而四处奔走忙碌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批大学生,他们没有外出工作或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有的继续留校考研、有的干脆呆在家中直接“啃老”,成为“不就业一族”的一员。本文针对大学生不就业现象进行详细的心理分析。

1 大学生不就业的心理分析

以下从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三大方面对大学生不就业心理进行分析:

1.1 认知心理维度

认知心理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就业是因为他们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错误认知,而出现自卑,自负心理。

(1)自卑心理。自卑是指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人的消极想法。由于这两年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勇气来迎接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只要受到打击就会一蹶不振,不能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乐观地寻找出路,而是变得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不相信自己,从而找出种种借口来逃避就业,丧失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2)自负心理。不就业的大学生共同的特点一般是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父母对于子女比较娇惯、纵容,养成成年子女自立能力和意识薄弱,毕业对于他们只是一个形式而没有价值和意义。长期的养尊处优,让这些天之骄子不肯去从事比较辛苦的工作。“太辛苦”、“太累”,这几乎是所有“啃老族”一致使用的拒绝工作的理由。他们表示,自己会不断地寻找那些不那么累的活儿,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学历应与高待遇的工作相匹配。

1.2 情绪心理维度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造成大学生不就业现象的最大情绪是焦虑。焦虑情绪的出现是由于个体在面临一些即将来临而自己必须做出努力才能去适应的新情况时,在主观因素上引发的紧张不安、不愉快乃至恐惧的情绪。对于刚刚大学毕业外出求职的大学生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他们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和自觉性,进而增加找到理想工作的成功率。然而,过度的焦虑情绪却会导致个体进入极度敏感的自我保护状态,他们极容易发生失控行为,对待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不断下降。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和无助,往往未曾就业就先出现焦虑情绪,以致对就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害怕就业,从而成为“不就业一族”。

1.3 社会心理维度

(1)依赖心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大街小巷的社会俚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不就业的“帮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接近毕业时,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把就业希望放在了父母身上,怀着“靠父母”的依赖心理,等待就业良机的到来。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因找工作而四处奔波。于是就出现了依赖父母朋友而希望获得称心工作的不就业学生。

(2)能力心理。能力是个体能顺利完成某项社会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基础,其既是开展社会活动的要求,也是影响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心理维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力心理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目前,大学生不就业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们产生错误的能力心理,他们觉得自身就业能力缺乏,无法满足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荒废学习,得过且过,专业知识训练力度不到位,缺乏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学生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能力,无法和用人单位沟通,不能将自己很好的推销出去。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个人能力问题,进而产生害怕就业,不就业心理

2 大学生不就业的预防对策

2.1 构建大学生自我防御体系

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就业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首先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进行自我完善,以构建大学生自我防御体系。第一,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理解与分析,让他们学会在面临生活中的选择时,要以平常的心态、冷静的思维进行抉择。第二,要构建良好的心态体系,每天保持良好的心境,完善情感情绪,避免焦虑不安、愤懑等负面情绪出现,并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第三,建立新的就业价值观,强化正确的择业意识,不受从众心理影响,掉入社会攀比陷阱。

2.2 构建社会、学校等外在辅助防御体系

(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学校可以为大学毕业生多提供培训、就业机会。积极开展一些加强大学生择业意识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不逃避,不退缩,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竞争。其次,学校还可以开创就业与择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与职业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咨询师对一些不愿意就业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尽早融入社会。

(2)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就业环境为大学生的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率。例如: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就业体制等,以求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

2.3 构建家庭防御体系

家庭是大学生的心灵港湾,父母应多与子女进行交流,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动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当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败时,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与鼓励,希望能在家人的帮助下重建信心。因此,家庭与配合高校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密切留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共同建立大学生不就业心理的家庭防御体系。

3 结语

随着就业竞争的愈演愈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已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就业现象也愈发突出。在当前这种高校大学生“有业不就”的大环境下,只有缓解疏导大学生不就业心理问题,消除不良就业心理的影响,才能有效的解决大学生不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曹志远;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2]岳若惠;韩星;浅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障碍表现[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3]郭晓颖;我国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作者简介

朱等虎(1980-),男,汉族,甘肃镇原人,工商管理专业,银川能源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和择业预期。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之歌
情绪认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