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礼章
摘 要:培训者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成为制约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重要瓶颈。湖南省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以抓自身队伍建设为突破口,通过从机制促动、项目驱动、任务拉动、科研带动、文化舞动五个方面着力,破解培训者队伍建设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强地位、树品牌、谋发展”之路。
关键词:进修学校;培训者;队伍建设
我校自成立至今已有40余年,200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学校基础设施配置较好,但培训者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成为学校发展的短板。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提高学校软实力,走出一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强地位、树品牌、谋发展”之路?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提出了学校近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手齐抓,做好三篇文章,深化“四制”改革,打造“五高型”队伍,主抓六项工作,破解七道难题。其中,“两手齐抓”是指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教师培训主业。如何抓好教师培训这一主业,我们确立了“五个三”的培训策略,即坚持三个对接,做到三个延伸,突出三个层面,抓实三条途径,实现三大转轨。要实施这一策略,队伍建设是关键。为此,我校以打造“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型”教师为目标,从如下五个方面着力,全力打造高素质培训者队伍。
一、机制促动
机制创新是创新之本,没有机制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通过机制创新给教师以持续激励和促动,建设教师素质提升的良性通道。
2010年,我校内部机构繁多,各部门责任不明,为此,学校大力推进了“机构设置大部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教职工分层聘任制”“绩效考核分配制”的四制改革。学校对内部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将原来九个部门精简为教师培训部等四个部门,明确了各岗位职责,规定各岗位薪酬标准,其中师训部人员薪酬标准是最高的。学校公开竞选部室主任,部室主任聘任部室成员。聘任采取自愿报名、双向选择的原则,每年一聘,并签订聘任合同。通过岗位聘任制,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了,教师的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意识明显得到加强,也确保教师培训部成为吸引优秀人才流入的洼地。
我校在实施绩效工资制时进行了创新。学校除每学期末依照个人工作业绩发放绩效工资外,每个月对教师发放超课时津贴。学校按工作量和岗位情况将超课时津贴计算到各部室,部室主任在自主安排工作时,具有完全权力将津贴发放到个人,学校行政只起到监督作用。通过改制,学校机构精简,岗位职责明确,中层权威树立,权利和义务得到平衡,确保了政令畅通。
二、项目驱动
最有效的驱动方式是让教师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根据人的“自我实现需求理论”,我校将培训任务视做一个个项目,让教师担当培训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实施,激发教师个人内驱力,使教师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驱动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近三年来,湖南省宁乡县每年中小学教师培训人数达到7000人次以上,培训力度之大超过以往。我校将每个培训任务都视作一个项目,如远程培训项目、校长培训项目、名师工作室项目、资深教师培训项目、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班主任培训项目等。学校指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成项目组。项目负责人承担该项目的组织、管理、指导、实施等责任。培训项目实施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师的组织、培训活动的实施、培训过程的实时反馈、培训总结与反思、培训效果的跟踪等环节。
这样,将原来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的任务下放到负责项目的教师手中,真正做到担子上肩。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每完成一个项目,自己必须对该项目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与精心的准备。这种做法对我校教师的素质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项目负责教师每完成一个项目,对项目的研究能力大大提高,对培训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对培训科学化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锻炼,自身成长和进步很快,迅速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三、任务拉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为教师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确定基本的工作目标,通过对教师进行年度目标考核,促使教师在完成既定任务过程中历练自己。
学校为每名教师设定年度规定任务,使他们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对超额完成任务者给予重奖,对没有完成任务者进行处罚,做到赏罚分明,激励教师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工作中,从而取得最大的成效。
除了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培训管理等工作外,我校还规定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有:每人每年下乡镇中小学校听课评课五十节;每人每年深入实验学校或联点学校指导课题研究三次或者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一份;每人每年下乡镇或者在培训班上作专题讲座三次;每人每年撰写一个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题讲座;每人每年发表论文(省级以上刊物)一篇或获省级以上奖励论文两篇;每人每年担任一个班的远程培训辅导教师或班主任;每人每年承担一个以上培训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每年末由学校组织对教师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超任务完成的教师进行重奖。如:针对课题研究奖励,规定获得教育科研部门认可课题的国家级一等奖奖励30000元,省级奖励20000元,市级奖励10000元;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奖励1000元,省级的奖励800元。
四、科研带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在教学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探索中成长,课题研究成为了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带动我校教师整体教育科研水平飞跃式发展。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多个部级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并多次荣获部级和省级优秀课题成果奖。
两年前,我校“高效课堂改革”课题立项,学校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是师训部教师全员参与,大手笔投入,高质量结题。我校在湖南省宁乡县6所学校建设高效课堂课改实验基地,我校教师携研究课题主动深入实验基地学校,指导和参与高效课堂教学,每星期下校不少于一天。学校要求教师每次下校都要有研究预案和总结反思。通过历时两年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总结了丰富的课改经验,掌握了先进的理论知识。
学校组织校内骨干教师编写的专著《走向高效课堂》一书2013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该书受到了全国高效课堂课改专家的首肯,认为该书为“高效课堂的代表作”。目前,全国近200家新华书店通过网络购买此书,河南省郑州市更是将该书列入全市教师八本必读书之首。网上读者好评如潮,读书心得已达数十万文字。该书目前也被指定为宁乡县高效课堂课改指导用书。
我校内部出刊的《海纳百川》每年出刊一期,至今已有6期,共收录了我校教职工获奖或发表论文300余篇。
通过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编写《走向高效课堂》专著,我校教师成为高效课堂的行家。如今,不仅湖南省宁乡县各中小学校经常邀请我校教师下校指导高效课堂的课改,而且在县外也同样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五、文化舞动
文化对学校而言是灵魂、是风骨、是生命。良好的校园文化蕴含着深层的价值,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它能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给人以正确的导向,激励教职工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我校着力打造校园和谐文化、领先文化、书香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以学校工会牵头,以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为载体,打造校园和谐文化,将学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温馨家园。我校特别重视职工之家的建设,定期组织工会活动,定期召开职工大会,学校非常重视职工提出的建议并能很好落实。学校工作氛围和谐有序。2013年,继我校成功创建“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后,学校师训部工会小组又成功创建“全国先进职工小家”。
多年来,我校一直朝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而努力奋斗,“要做就做特色,要做就做最好”是我校提出的口号,“争创一流”的思想已深入人心。2007年,我校成功创建为首批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之后,在“领先”文化的引领下,我校追逐的脚步从未停止。回顾近年,我们有很多工作走在前列:四年前,我校出版《自我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专著,该书填补了国内关于教师自我教育领域专著的空白;三年前,我校率先全面实施“校长思想治校”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训;两年前,我校提出并大规模组织50岁以上资深教师培训,受到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的称赞;一年前,我校专注于“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组织编著了《走向高效课堂》一书,于2013年5月公开出版发行,成为指导高效课堂课改的蓝本。
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优秀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读书和学习,用读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书香校园。学校为教师专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公费订阅学术期刊。同时,学校规定,每名教师每月必须读一本以上的新书,每年写2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我校每年主办了面向全县教师的读书知识大赛,将教师读书活动推向高潮。校园里充满着浓郁的书香,教师们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由于我校高度重视自身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大力提升,为湖南省宁乡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我校通过对湖南省宁乡县教师的大培训、大提高,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带动了湖南省宁乡县教育事业的辉煌发展。2013年,湖南省宁乡县初中会考合格率和优秀率均居全市前列。同年,湖南省宁乡县高考再创辉煌:全县共有7715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1180人,二本以上上线3539人,其中有5人达到北大、清华和香港中文大学投档线,本科上线率为698%,专科上线率为989%,遥居湖南农村县市榜首。
为表彰我校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县教育局专门为我校颁发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质量特殊贡献奖”。同时,我校师训工作也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吸引了重庆市教委等很多教育考察团专程来我校考察。《湖南日报》曾以《领航高效课堂——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匠心育园丁》为题,对我校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