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与绵山

2014-09-25 11:27张舒正明
文史月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介子寒食节寒食

张舒+正明

寒食节由介子推而起,介子推亡于绵山。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公元前502—422)在其所著《左传》中详细记载了介子推出走绵山之经过:“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卷12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所载与《左传》略同。西晋大学者杜预(222—284)注曰:“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绵山。”此后,又有袁崧、郦道元、乐史、顾祖禹等学者赞同此说,并在《郡国志》、《后汉书》、《水经注》、《齐民要术》、《舆地纪胜》、《资治通鉴》、《宋会要》等史书以及《山西通志》、《汾州府志》中作了引文注释。

但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1613或者612—1682)对介子推出走之绵山在何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介子推出走地是山西翼城的小绵山。他说:“袁崧《郡国志》曰界休县有介山,有绵上聚子推庙,今其山南跨灵石,东跨沁源,世以为子推所隐……然考之於传……况文公之时,霍山以北,大抵狄地,与晋都远不相及。今翼城县西亦有绵山,俗谓之小绵山,近曲沃,当必是简子逆乐祁之地。”(《日知录》卷31绵上)

不过,顾氏之说,仍有可商榷之处:

一、唐在何处?晋国之祖为叔虞,周成王封叔虞之唐,但唐在何处?尚无定论,一说在晋阳(太原),一说在天马——曲村(山西曲沃),一说在山西浮山县桥北一带。叔虞的后代确曾在山西翼城建都,但叔虞的唐地在何处,尚待学界最后定论。

二、山西中部的祁、坞地与狄人。祁地即今山西中部祁县一带,《左传》僖公十年(公元前650)载,芮“遂杀丕郑、祁举”。杜预注曰:祁举,晋大夫。祁举即居住祁地的晋大夫。又,《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叔向曰:“必祁大夫。”杜预注:“祁大夫,祁奚也,食采于祁,因以为氏,祁县本属太原。”坞地则近于祁。《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有坞县”。其故治在今介休县东北三十里坞店城(刘纬毅《山西历史地名通鉴》)。由上可见,早在鲁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祁举已是居住祁地的祁大夫,时间比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介子推出走绵山早14年。这就是说,当时山西的中部祁、坞一带并非狄人所占有。

三、文公出亡路线。晋献公听骊姬馋言,逼害重耳(文公)、夷吾二公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重耳出亡始于蒲(今山西永济蒲津渡附近),后到柏谷(今河南灵宝北),北上至白狄,狄本为重耳母国,居狄12年,又经晋中,东出太行,到齐国。可见,重耳与狄人关系密切深厚。介子推是晋文公随行之人,对文公出亡路线自然很清楚、也很熟悉。介子推在文公出亡路线中,也有选择一出亡地的可能。

四、寒食民俗。《后汉书》卷91周举传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三国时魏武帝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日知录》卷25介子推)隋唐时代,随着生存环境的相对改善,寒食节的参加人数与活动内容空前极盛,唐代的“开元礼”正式将寒食扫墓列入法定礼文中,寒食节扫墓已渐成俗,从此寒食节的扫墓活动渐替代了禁火与冷食,寒食节的活动区域已扩展到全国各地。但是,翼城地方文献与方志却鲜有关于介子推与寒食节的记载。

以上各点,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当前也可采嘉庆《介休县志》卷9人物所说:“府志以绵山非介子隐也,取顾炎武说不收。推於列传,今历考记载,指介子隐绵上者,其说多同,似未可以宁人之言,概抹诸家,仍照旧志列之。”

当然,学术研究是项科学,介子推究竟上的哪个绵山,可以继续研究考证,但作为民俗,作为传承中华民族祭祀先人的优良传统,都要弘扬,本文不多涉及了。

endprint

猜你喜欢
介子寒食节寒食
清明节与介子推
寒食节题墨竹图
寒食节去哪了?
渐行渐远寒食节
寒食、清明与诗
4月3日寒食节
介子推守志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传说
“寒食”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