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贾梓誉
2014年6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深入了解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索改革创新发展之路,《经济》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魏际刚。
正视发展瓶颈,增强国际战略布局
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到供应链的竞争阶段,作为经济主体之一,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步成为供应链间的竞争。而作为供应链的关键部分,物流业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同步性。我国物流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77.3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3.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占服务业比重达15.3%。
魏际刚告诉记者:“物流行业讲求网络性、系统性和综合配套性,其很大的支撑来源于综合交通体系,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在这些方面我们仍需形成总体的规划。如果将物流比作一个高效、畅通的大网,国内物流体系、物流网络仍存在较大问题。第一,基础设施配套不全,铁路、公路对国民经济工业化的支持略显不足。第二,基础设施总数和质量不足,机场、仓储数量较少。第三,联动性不够。物流是服务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这几大行业之间需要联动发展,只有配备了高效发达的物流体系,农业、工业产品才能拥有产出、销售的渠道。第四,应急体系不完善。物流讲究在第一时间进行配送、分拨,这是一个‘集和‘配的过程,要体现高速、快捷的特点。第五,现代化水平不高。全球化浪潮下,大量跨国物流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他们在工业、资金、管理及全球运营方面实力雄厚,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业仍滞后于整个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现阶段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针对国内物流企业,魏际刚建议,一是明确战略目标,要先确定目标市场,打通周边再向外拓展;二是提高综合能力,既包括自身能力,又包括与当地企业合作的能力;三是拓展海外渠道,充分统筹国内与国际市场。魏际刚强调,“加快我国的服务业改革,关键是要能走出去,这将涉及产业安全问题。航空、海运、铁路、公路都承担着国内大宗商品、重要物资的运输任务,当前,我国石油运输仍较大程度地依托于外国物流,这是我们眼下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中国若在通道上失去了掌控权,将会很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路一带战略,向西开放铁路,向东开放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构建未来的全球战略,构建全球物流体系。”
扎实创新,推动产业间、行业内联动发展
在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国民购买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网络购物,电子商务诱发的快递量占目前快递量总额的50%,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空间巨大。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92亿件,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业务量同比增长60%,最高日处理量突破65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30亿元,同比增长36%。创新、融合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早在2012年,为加快发展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让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充分融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电子商务将进一步普及深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今年6月11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物流业中长期规划》,指出,要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上述两份文件相辅相成,不断强化电子商务的支撑能力,以网络零售带动快递服务,共同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此情况下,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出一条与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等多种产业的创新、融合、渗透之路。”
魏际刚表示,“我国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有着诸多的前提条件,政策、人才、技术、资金、信息、需求、体制机制,缺一不可,所以物流业应在夯实基础、保持自有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延伸,向高端业态转型升级。
魏际刚认为,竞争越是激烈,小微企业越会创新自己的营销手段,或改进产品,或为大中型企业做配套,或用电子商务手段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只有发挥自身灵活的创新优势才能赢得生存空间。“物流配送产品的模式或许缺乏竞争力,但只要产品、服务、理念做得足够好,就会比以往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迎来发展壮大的机会。现实残酷,但如果生命力足够顽强,三五年之后,小微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针对中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魏际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小微企业要根据自身基础、目标市场、自身弱点去找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人才培养,尽最大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也要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核心,而且这个‘市场应该是定位精准的目标市场,并且拥有多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