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2014-09-25 23:48王秀华艾贻军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9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题目效应

王秀华 艾贻军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一个类型的题目上反复出错,老师无奈地说:都讲了几遍了,还不会?这是什么原因?就在于老师与学生的心向不一致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数学教学要想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有关学生心理效应的细致研究就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才能激励学生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沉锚效应

所谓“沉锚效应”,还要从一个故事讲起。临街两家相邻的粥店,生意都很红火,然而晚上结算时,左边一家总比右边的一家多收入百十元。为什么呢?原来,左边粥店的服务员对每一个进来的顾客说:“本店的煎鸡蛋外黄里嫩,您要一个还是两个?”大多数顾客要一个或两个,极少不要。而右边店的服务员则说:“本店的煎鸡蛋外黄里嫩,您要不要尝一尝?”结果是有的要有的不要,大约各占一半。在人们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锁定起来,这就是“沉锚效应”。

在数学教学中,怎么利用好“沉锚效应”呢?第一,教学设计时要预防“沉锚效应”,尽量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设计的问题如果学生不用仔细思考就能猜个差不多,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如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需要让学生知道,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构成。分别设计如下的问题:①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构成,是不是?②有理数除了需要确定符号之外,还需要确定什么?③确定一个有理数需要确定两部分,是哪两部分?④有理数由几部分构成呢?显然,①的设计太直白,“锚”藏得太浅,学生几乎不用考虑就会回答是。④的设计又太空泛,“锚”藏得太深,学生不知从何说起。②和③的设计就比较好,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大体方向,不至于离题万里,又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预留。第二,学生遇到难题时就需要一个“锚”,即找一个跟此题相近或相关但又稍容易的题目或公式,学生在解决容易题目的过程中,受到某种启发或暗示,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二、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也称U型记忆,即最先学习到的东西和最后学习到的东西,其回忆效果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则要差得多。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开始和结束之际。所以,课堂教学的前后10分钟就至关重要。经常遇到老师在上课开始时,检查哪些学生没交作业,并且借此展开批评教育,这对于大多数已交作业的学生来说,就失去了宝贵的第一个10分钟。还有一种情况,整个课堂教学组织得很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教学目标已达成,但距离下课还有3~5分钟,老师想再提高一下,反正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结果给出一个难题,学生冥思苦想也没有解决,下课铃声早已不耐烦地响起。留给学生的最后回忆是什么?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结尾知识”变成了回忆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根据系列位置效应,每次安排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过长的学习时间,必然会拉长中间部分,学习效率就会下降。所以,在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保持高效状态,就必须精心准备和设计,使各个环节的衔接顺畅自然。

三、首因效应和“7 2”法则

首因效应是指对第一次接触到的事物所形成的印象,对后来的认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7 2法则”是指人们在短时间内记忆的容量为“7 2”,如:给出一组随机数字“71862935286”,读一遍后按照原来的顺序默写出来,一般人写对的数字在5~9之间。“首因效应”告诉我们,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于初学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正确印象;“7 2法则”告诉我们,学生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不是越多越好。两者结合起来看,新授知识要做到准确理解,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课堂容量不要太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精打细算。

四、悬念效应

悬念效应是指人们急于知道事物发展的结果,而产生积极探索“冲动”的一种心理反应。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悬念,精心设计认知冲突,让学生面临一个似曾相识,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欠缺的问题,形成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探索,从而起到一种“悬念效应”。如,解方程时,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方程可使两边相等,从而知道所解方程是否正确。而解分式方程时,如果也把解得的根代入方程,却有可能使原方程无意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刻思考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以及分式方程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可能。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知识陷阱”,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迷惑性题目,让学生思考后获取“原来如此”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题目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懒马效应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简论新闻采访中的“首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