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洁 李海东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国务院决定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需要。这是继2011年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重要讲话之后,国务院又一个指导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历史性作用
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至关重要。2010年以来,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批示中,都要求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这些重要讲话和批示,不仅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思想动力,使我们增加了决心和信心。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分析其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的重要基础。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具有历史性作用、里程碑意义。
二、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历史性机遇
全监测计划”,该项目提供陆地监测、海洋监测、应急管理、大气监测和安全监测五大类。
2007年加大拿大开妈生产实时的地理国情信息,并使用卫星遥感资料编绘了系列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地图。
2008年美国发布了地理信息动态监测和分析五年规划,并已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规划之一。
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展了多个由政府部门资助的地表覆盖项目。
针对国外的这系列相关动态,我国也与时俱进,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明确将“监测地理国情”纳入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举措。决策始于科学,科学尊重国情。地理国情作为重要的基本国情,深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不仅有利于促进从地理空间上合理布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而且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三、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流程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全新型工作、创新性任务,作业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必须从思想、组织、工作、技术、宣传等各个方面加强力量,进行系统性推进。
地理国情普查将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及各种专题数据,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要求,针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特点,采用自动处理与人机交互解译、多源信息辅助判读与解译、外业调查与核查、地理国情信息统计与分析等方法,开展信息获取。总体技术流程见图如下:
1、收集整理行业专题数据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数据生产和统计分析都需要各行业专题数据资料进行补充,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属性内容。对于收集的专题资料,若收集到的资料为矢量数据,须通过数据提取、坐标系转换等处理,形成满足开展普查的参考数据。若收集到的资料为图件,须通过图件扫描、坐标配准、坐标系转换、矢量化等处理,形成满足开展普查的参考数据。若收集到的资料为文档或表格,须对文字或表格进行图形化、矢量化等处理,形成满足开展普查的参考数据。
2、收集获取遥感影像资料及控制资料,开展正射影像处理
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专门提供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浙江省范围主要包含QuickBird、WorldView-1 及WorldView-2、GeoEye-1 四类,该数据是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基础数据源。以资料三号、天绘及高分一号等国产卫星影像为辅,以地于纹理更细腻,影像更清晰的分辨率为0.5米的航空航天影像为参考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
3、信息采集,进行元数据制作
信息采集阶段是普查工作量最突出的阶段,包括内业信息采集,外业调查、内业和外业复核、时点统一核准等工作。
a)内业信息采集,制作普查底图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三个方面。
综合考虑该三类信息,将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与普查内容相关的数据通过数据提取、数据组织重构、分类代码转化、坐标系转换等工作整合改造成为符合《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内容要求的数据。收集地方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提取、坐标系转换等处理,形成满足开展普查的参考数据。
采用自动分类提取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内业判读与解译,进行地表覆盖分类,补充或更新要素实体,提取要素属性。
在内业信息分类与判译提取的基础上,基于融合的彩色正射影像,叠加空间专题信息、判读解译成果等信息,对矢量数据进行符号配置,并选择性的对部分名称、属性进行标注,制作普查工作底图,为外业调查与核查提供工作底图。
b)外业调查与核查
利用普查工作底图,对地理要素实体及地表覆盖分类图斑,开展实地核实确认和补调。
为了后期内业核查和普查的需要,严格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实地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
c)内外业复核
对外业调查与核查成果进行整理,对各数据层进行编辑、修改,形成地理国情普查基本数据,进行基本统计。
d) 时点统一核准
按照普查时点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获取 2015 年 3月至6 月的航空或航天遥感资料,适度结合外业调查,开展标准时点核准工作,使普查成果的整体现势性到普查时点的要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元数据根据数据生产阶段确定的元数据内容包括成果数据基本信息、数据源、数据采集、外业调绘核查、数据整理编辑、质量检查、成果验收以及成果总体精度等8个方面。大部分元数据在任务计划阶段生成框架,在信息采集阶段补充完整,必须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与数据同步采集,根据各项生产记录整理生成,不宜在数据采集结束后再进行元数据信息汇编。
4、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统计分析
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是对地理国情普查获取的遥感影像、地理国情信息普查成果等数据,依据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汇交、集成、存储和管理形成的最终成果库。此次普查将建设遥感影像及附属信息数据库、地表三维数据库、地表覆盖数据库、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库、统计分析与评价成果库、专题普查和监测成果库、专题资料数据库、元数据库。
地理国情信息统计分析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专业部门数据,构建多种地理国情统计单元,采用相关统计分析的模型或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不同的维度综合分析地理国情普查要素的空间分布、物理结构、相互关系等,揭示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既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创新性、长期性任务,同时也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抓手。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转型,必须从以测绘基准数据、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服务,尽快向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保障服务转变,坚持“按需测绘”的原则,在普查的基础上开展动态、实时、按需定制的地理国情监测,从而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激活更为充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