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

2014-09-24 05:42李新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房屋建筑控制

李新敏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施工中如何克服混凝土裂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本文结合施工管理工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以后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设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经常存在露筋、孔洞、裂缝、疏松、外表外形缺陷等问题。因此对各种裂缝原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人经过长期的施工积累,对于这种在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裂缝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防治措施。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的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一种。其大多都是在施工阶段发生,原因复杂多变,通常可将其分为微观裂缝与宏观裂缝两种。微观裂缝指的是肉眼看不到的、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宽度通常小于 0.05mm,这种混凝土本身固有的微观裂缝,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通常视为无害。宏观裂缝宽度在0. 05mm 以上,且认为宽度小于 0.2-0.3mm 的裂缝是无害的,然而这里有个重要的前提,即裂缝不再扩展,为最终宽度。

二、混凝土工程中裂缝的原因

1、设计原因。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设计中给构件施加的预应力不当,导致构件出现裂缝;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太少或太粗等引起构件裂缝;设计中对于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没有充分考虑;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太高,导致用灰量过大,收缩不利,出现裂缝;荷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

2、建筑混凝土的材料选取或配制不当。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适当的材料选择,如果水泥等复合物材料选择不当、超过使用期限或者调配比例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情况产生。另外,材料中所存在的有毒物质、钢筋的性能、物质发生相互反应、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因素,都是可以让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方面。材料配制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常见原因,其中关键问题是水灰的配比不合理,没有按照水灰配比的标准进行配制。在一定程度上,水灰的配比问题影响着建筑混凝土的强度,一般来说,水与水泥的比例大约是1:4,但是为了让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水占水泥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是不能超过3:5。由于水泥经过水化热后通常产生一定的水分,这些水分会在材料中形成残留,从而产生许多水泡,这就让混凝土的抗重能力严重降低。因为在重力作用下,材料当中所产生的气泡会过分集中,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温度因素。温度因素是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适当温度的保持对于防止裂缝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许多建筑工程中,由于受施工条件、当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施工难以保持较好的温控状态;此外,由于混凝土自身具有表面散热条件,远比其内部散热条件好这一特性,使混凝土中心温度容易高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使得温度裂缝较为容易出现,给混凝土施工带来较大不利因素。

4、外部环境条件及意外灾难的影响,混凝土和其他建筑材料普遍存在着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施工现场的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混凝土内部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外界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时,混凝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度变形,从而造成内部结构温度应力的产生。一旦混凝土本身所有的抗裂强度低于由于温度变形所产生的结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裂缝的大小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并且在温度升高时会变大,在温度降低时会相应变小。另外,要格外注意外界物质的侵蚀和意外的破坏。比如酸碱物质会对材料结构产生侵蚀,地震、火灾等灾害也会引发混凝土裂缝情况的出现。

三、针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及对策

(一)严格设计规范,提高设计质量

针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计问题,在今后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两方面入手。首先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方面,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严格设计规范,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还应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概念进行建筑设计,保持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先进性,科学性,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其次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来说,针对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全面而细致的从多个方面对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确保从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到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各方面均符合房屋建筑工程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优化选料与配料,控制混凝土裂缝

如果要有效的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则必须从源头来抓起。在选择混凝土材料的时候,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如水泥的质量及其水化热的参数;粗骨料的质地的坚硬程度、粗细的程度及其一些配料的配合比都要考虑在内。并且还要检测各种添加剂的质量和性能。严格把好材料关。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混凝土的配置过程,混凝土的配置必须科学设计,对水和水泥的用量严格控制,从而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防止开裂。

(三)改善约束条件

改善约束条件是提升混凝土裂缝防治水平的重要措施。工程施工人员在确认工程构造设计的,应当对约束条件的改善,作出自己合理的考量。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改善混凝土的约束条件,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约束条件的改善,对于缓解应力因素、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来说,约束条件的改善,可以有效补偿因应力因素产生的混凝土压力与拉力,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同时,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

(四)施工方面的措施

1、模板拆装

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对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没有影响,且能确保构件形状正确规整。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对混凝土垫块和钢筋定位器等准确配置。在模板拆除过程中,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应加设临时支撑。

2、混凝土的制备

施工者要事先制定好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3、混凝土的浇筑

为了使混凝土匀质密实,浇筑的时候需要对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及其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充分考虑,选择适当机具和浇筑方法;浇筑之前要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进行检测,确认正确无误后再浇筑。制定施工方案时应对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考虑,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和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必要情况下对混凝土连续浇筑;要监控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可采取经实验确认的可靠方法对坍落度进行调整,禁止随意加水。

(五)加强混凝土养护,控制裂缝出现

混凝土的保养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方法就是洒水,通过洒水确保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表面的湿润,帮助混凝土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免出现温度裂缝。除了洒水,还可在拆模后马上覆盖薄膜或者湿麻袋等,从而起到降温保湿、隔离外部环境的作用,同样可以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六)加大工程管理,减少工程失误

为了解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失误,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管理系统,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重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建立起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程的监督,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2)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工人对建筑工程的了解,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以达到减少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目的。

结语

房屋建筑一旦出现严重的混凝土裂缝,会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会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因此,广大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控制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廖正欢,陈健伟.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探析[J]. 科技资讯,2011,29:80.

[2]周倩. 刍议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196.

[3]魏大元. 探讨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 中国科技投资,2013,Z1:105.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房屋建筑控制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