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资源论证过程

2014-09-24 05:42贾春玲陈冬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贾春玲 陈冬良

摘 要:本文主要对石家庄市外环水系东南环工程项目的水资源问题,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以及水质进行了论证,作出了供需平衡分析。通过论证分析,希望为统筹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保证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建设项目取水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水资源论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危机与日俱增,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定量评价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石家庄市结合排水管网工程改造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精心谋划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水环境治理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其中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外环水系东南环工程水资源论证,系统地了解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具体过程,统筹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保证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建设项目取水提供决策依据。

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西倚太行山,北临滹沱河,东南部为平原。区内地形平坦。石家庄市区外围水系包括北部滹沱河水系、西部山前洨河水系包括洨河、方台沟、台头沟、金河、南泄洪渠等5条排洪排沥河道。依据《石家庄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成果,石家庄市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96.8mm,径流深79mm,径流系数0.15。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与降水基本相同;分析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3308万m3,其中市区17794万m3,栾城县5514万m3;分析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8132万m3,其中石家庄市区20754万m3,栾城县7378万m3。

项目区地表水开发利用因缺少调蓄工程,尚无直接利用,地表水利用主要依赖于岗、黄水库等外调水。地下水是本区的主要供水水源,2003~2009年市区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为29749万m3,超采量为11955万m3,开发利用程度为167.2%。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缺乏,且地下水超采严重,污水处理有待加强,并应加大再生水回用。

2 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

2.1取水合理性分析

东南环水系的主要任务是构筑城市东南部生态湿地景观,同时解决东南部再生水、雨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属于城市生态景观类建设项目。石家庄市属缺水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地表水资源也已开发殆尽,南水北调水源主要用于保障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目前尚没有生态用水指标,因此本项目取用城市再生水和雨水,符合水资源规划,符合石家庄市水资源特点。

2.2 项目需水量计算

依据东南环水系设计的分段蓄水方案,拟分为5段分别计算各项用水量及总用水量。根据公式Q总= Q蒸+ Q渗+Q绿,经计算,建设项目年总需水量为2399.00万m3,水面蒸发、水体渗漏及绿化用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2.89%、88.51%和8.60%,详见下图。

2.3 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

依据《河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河湖生态补水的用水定额为5-10万m3/hm2.a。建设项目总用水量中扣除绿化用水后为2192.60万m3,水面面积为257.38 hm2,则取水指标为2192.60/257.38=8.52万m3/hm2·a,符合《河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的要求。

3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根据本项目周边的水资源状况,可向东南环水系供水的水源有:桥西污水处理厂、桥东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黄壁庄水库地表水、南水北调中线水、地下水、雨水等水源。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态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故项目以城市再生水为主要取水水源,并以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作为补充水源。

3.1 城市再生水水源论证

本工程需用水量为2399.00万m3/a,预测2011年桥西污水处理厂可利用再生水量为5434.85万m3/a,扣除已有用户后可利用再生水量为3244.85万m3/a;预测2011年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可利用再生水量为2044.00万m3/a,2011年两个污水处理厂扣除已有用户后可利用再生水量为5288.85万m3/a。预测2020年桥西污水处理厂可利用再生水量为5310.75万m3/a,扣除已有用户后可利用再生水量为3120.75万m3/a;预测2020年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可利用再生水量为2336.00万m3/a,2020年两个污水处理厂扣除已有用户后可利用再生水量为5456.75万m3/a。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取水要求。

3.2 雨水取水水源论证

通过计算,丰水年项目区收水范围内可收集的雨水量约为15.08万m3,平水年项目区收水范围内可收集的雨水量约为13.62万m3,枯水年项目区收水范围内可收集的雨水量约为12.09万m3。石家庄市气候属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因此,雨水水源极不稳定,保证程度较低,只能在降雨过后起到补水的作用。

4 建设项目取水、用水的影响分析

4.1取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实施后由两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城市再生水结合雨水排放系统向东南环城水系补水。取水水源为处理后的再生水和雨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对水资源量的影响,建设项目年取水量为2399.00万m3,项目取用的是经过处理后的城市再生水和雨水,因此本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甚微;二是水环境的影响,桥西污水处理厂有固定用户,项目取水是优先满足已有用户用水后的剩余水量,因此项目取水对污水处理厂已有用水户无影响;三是对其他用水户及下游河流的影响,项目取水虽然减少了总退水渠至洨河段约2400万m3/a的水量,但仍有约13000万m3/a的水量排入总退水渠,对用污水灌溉的农户不会产生影响,对下游河段无不利影响。

4.2用水影响分析

该项目用水消耗项为蒸发、渗漏、绿化用水,总用水量2399.00万m3/a,其中渗漏损失量2123.35万m3/a,约占项目总用水量的88.51%,因此用水影响主要是分析渗漏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东南环水系地处石家庄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埋深30m~35m,埋藏较深,包气带厚度较大,包气带岩性结构为上部以粉砂、粉细砂和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中细砂、中砂和粉质粘土为主,吸附降解污染物能力较强,能够对渗漏水起到净化作用,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5 退水的影响分析

该项目退水主要是雨季泄洪,退水排入东南退水渠。退水影响主要是对东南退水渠的影响。根据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环保局关于颁布《河北省水功能区划》的通知(冀水资(2004)42号),涉及到本论证范围的有一个功能区即洨河石家庄农业用水区,规划水质类别为Ⅴ类水。本项目用水为景观用水,其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也满足水功能区的规划水质类别。项目建成后,每年有约13000万m3的水经总退水渠进入洨河,因此对已有用户没有影响。项目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环境和已有用户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6 水资源保护措施

城市再生水作为东南环水系生态景观用水,要严格控制入渠水质。通过综合截污治理,减少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入渠污染负荷量,控制渠道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及其它水质污染问题,主要措施有:点污染源治理、面污染源治理、控制河道附近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禁止直接排入湿地、加强水质监测工作,防止水污染事件发生。

7建设项目取水影响补偿建议

项目建设是否需要补偿,主要从项目取水、用水、退水对第三者用水权益是否造成损害,对公共利益是否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取水对其它用水户的影响;用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退水对洨河的影响等。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会对周边环境及第三者产生不利影响。不需制定补偿方案。

8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工程主要取用城市再生水2399.00万m3/a,预测2011年、2020年两个污水处理厂可向本项目提供的再生水量分别为5288.85万m3/a,5456.75万m3/a,能够满足项目用水水量需求。两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的再生水经湿地公园处理后,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A类,满足项目用水水质要求。通过设置10处雨水收集系统,可在降雨产流后进行补水。但因雨水水源的保证程度低,仅能作为项目的补充水源。因此项目取水水源结构合理。两个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水量、水质能够满足项目用水要求;雨水因其可靠性较差,可作为项目的补充水源。项目用水消耗项为蒸发和渗漏,蒸发可湿润当地空气,调节当地小气候;渗漏可补给沿途及项目区周边浅层孔隙水,经过土层的过滤、吸收、降解等综合作用,对孔隙水水质影响轻微,因此,有利于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

综上,本文仅针对该项目对水资源论证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可为相似项目提供参考,但具体情况应视项目而定。

参考文献

[1]《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

[3] 王树谦陈南祥《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利电力出版社。

[4] 叶守泽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