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的中国,战乱动荡,风云变幻。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清代皇陵,就在那个年代被人掘地三尺,地下宝库惨遭洗劫,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艺术珍品从此流失。而东陵盗案后来却不了了之,成为民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
惊天盗案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在15座陵寝中,埋葬着包括顺治、康熙、乾隆等5位皇帝、慈禧太后等15位皇后,以及阿哥、公主、妃嫔共161人。据史料记载,在清东陵地宫内,还随葬了清朝260多年统治所积聚的无数奇珍异宝。因此每当一座陵墓建成,清廷便派旗兵、绿营兵在此驻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土崩瓦解。东陵,这座重兵守卫的皇家墓地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和保护,开始了多舛的命运。就在这一年,东陵内曾发生过一起恶性盗陵事件,守陵人深夜被土匪持枪堵于值班室,事后发现惠妃陵有被盗挖的痕迹。面对当时愈演愈烈的偷盗之风,清皇族曾忧心忡忡地向内务部报告,却得不到当政者的重视。
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率部占据东陵,对东陵大行抢夺,铜鹿、铜鹤、铜缸等都被搬走,仅金银器物就装载了几十大车。这是军队第一次对东陵的公开劫掠。此后,周边地区兵匪更加猖獗,东陵满目疮痍,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
1928年7月4日至10日,东陵附近的村民听到了枪炮声,接着听说附近驻军在搞演习通知,于是都闭门不出。7月11日,在东陵附近演习的第12军撤离后,有人才发现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被炸开,里面盗掘一空,连棺内的尸骸都被抛弃在外。
随后,远近的散兵游勇和土匪闻风又奔向东陵,他们成群结伙地钻入地宫,洗劫剩余的珠宝,东陵再次陷入失控和混乱的状态。
据记载,当时东陵附近的小县城遵化几乎住满了一些行迹诡秘的人,他们都是前来寻宝的古玩商。由于这些交易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从而加速了东陵珍宝的流失。
查无实据
东陵发生掘墓开棺的惊天大案,平津舆论一时大哗,社会各界纷纷要求严惩盗贼,保护文物。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负有管辖权责的平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坐不住了,他下令严查。有位叫和钧的满族守陵官员奋笔疾书,向溥仪报告东陵被盗后的惨状,他指出当时的12军就驻扎在东陵附近的遵化,很可能是这支部队看见陵内守护形同虚设,便起了贼心。
12军的军长叫孙殿英。此人曾在军阀和土匪中混迹20年,后来被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收编,摇身一变成了军长,进驻河北东陵附近。虽然孙殿英的盗墓嫌疑最大,但办案的警方没有找到任何证据。
1928年8月的一天,琉璃厂(北平著名的古玩街)的最大古玩店“尊古斋”,进来了一位神秘客人。此人携带了一些十分罕见的珍宝急于出手,最后以10万元的价格秘密成交。不料事情败露,此人被北平警备司令部拘捕。经审讯,这名神秘男子正是12军的师长谭温江。
谭温江的被捕,让人自然联想到他的上级——军长孙殿英。面对世人怀疑的目光,孙殿英立即向他的顶头上司、第6军团总指挥徐源泉递交了报告,并上交两只装满财物的箱子。报告里详细记载了一次剿匪战斗,称从马匪手中缴获两只大箱,并列报清单。这就回答了谭温江携带的珍宝来自哪里的问题——是从当地土匪手中缴获的。
东陵一带兵匪混杂,土匪盗陵的确有着很大的可能性。而在此时,因销赃而被捕的谭温江一直拒绝承认自己参与盗陵,关于珍宝来源,他也解释是缴获自土匪,和孙殿英的报告如出一辙。因为查无实据,案件的审理陷入僵局。
不了了之
东陵盗案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又似乎柳暗花明。在前往青岛的一艘叫“陈平丸”的轮船上,青岛警察厅抓获了两名逃兵,从他们身上搜出了36颗珍珠,还有12军的标志。一名叫张歧厚的逃兵招供参与了盗陵。当时的报纸记载了他的自供:“今年五月(公历7月)间……由军长下命令,教工兵营用地雷将西太后及乾隆帝二坟炸开……我这36颗珠子就是在西太后的坟里拾的……”
张歧厚的供词是当时唯一明确牵涉到孙殿英的重要证据。
形势陡转直下,南京的国民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开始催促平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尽快破案。1928年11月,当局成立了高等军法会来会审此案。
可直到1929年4月底,也就是东陵被盗将近一年后才开始预审,且一直未对外公开。而经过匆匆一个半月的审理后,高等军法会在6月中即宣布预审终结。
今天,人们仅能从当年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窥见预审判决草案的结论:东陵盗案系遵化驻军勾结守陵满员,盗墓分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那个叫张歧厚的逃兵供出了孙殿英,但法庭似乎并没有仅据口供而采信。因为结论中的“遵化驻军”究竟指的是哪支部队,幕后主使究竟是谭温江还是孙殿英,判决草案显然含糊其辞。
其实,就在东陵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中国政坛已是危机四伏。1930年4月,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军阀混战爆发了。经过权衡,孙殿英最后叛蒋归顺了阎锡山和冯玉祥。
孙殿英投靠阎、冯后,被羁押在北平陆军监狱的谭温江获得释放。当时的《中央日报》在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发了一则短消息,轻描淡写地说到东陵要犯“其后不知何故又将其释放”。自此,东陵盗案不了了之,成为民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
珍宝谜踪
东陵的乾隆、慈禧两墓到底有多少珍宝被盗?看来这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乾隆和慈禧都是清史上的显赫人物,不言而喻,两墓中的随葬珠宝一定是车载斗量。太监李莲英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慈禧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以及价值等。
在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
入殓时的慈禧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冠上一颗珍珠重4两,大如鸡蛋,当时就值白银1000多万两,凤冠价值则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据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在其身旁,还陪葬着金、玉佛像,以及各种宝玉石、珊瑚等。据说,当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按当时的行情估算,慈禧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就已高达亿两白银。
史料记载,孙殿英在盗墓时,曾让手下在当地征集了30辆大车来拉珍宝。案情曝光后,孙殿英曾以缴匪所获向上司徐源泉上交了两箱珠宝。徐源泉未敢私藏,转交给北平卫戍司令部后,把它们存入大陆银行。当时,北平当局还请古玩专家进行鉴定,何为乾隆葬物,何为慈禧葬物。后来随着高等军法会审理的不了了之,这批文物送到何处去就不知道了。有说当时送到故宫博物院的,但后来随着抗战和内战、故宫文物内迁,一部分又去了台湾,再没有下落了。
尽管上交了两箱珠宝,但孙殿英手中仍藏有大量的赃物。据孙殿英身边的参谋长文强回忆,孙曾不无得意地对他说:“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宝不少,最宝贵的是乾隆颈项上的一串朝珠,上面有108颗珠子,听说是代表十八罗汉的,都是无价之宝。其中最大的两颗朱红的,在天津与雨农(戴笠,特务组织“军统”头目)见面时,送给他做了见面礼。还有一柄九龙宝剑,有九条金龙嵌在剑背上,还嵌有宝石,我托雨农代我赠给委员长(蒋介石)和何部长(何应钦)了……”孙还说:“慈禧太后墓被崩开后,墓室不及乾隆墓大,但随葬的东西就多得记不清楚了。从头到脚一身穿挂都是宝石。翡翠西瓜托雨农代我赠宋子文院长,口里含的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我把夜明珠托雨农代我赠给蒋夫人(宋美龄)。宋氏兄妹收到我的宝物,引起了孔祥熙部长夫妇的眼红。接到雨农电话后,我选了两串朝靴上的宝石送去,才算了事……”
那些被盗的珍宝或被用来行贿,或被变卖,或被毁坏,或被走私海外,至今下落不明。1928年《中央日报》上的一则新闻,让我们从中或许可以窥见东陵珍宝的悲惨命运:天津海关一次查获古玩珍宝35箱,经查明,此物是北平吉贞宦古玩铺托运出口运往法国的……当时这方面的报道还有很多。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处,将其纳入了一级文物保护区范围。在上世纪70年代,考古专家在对裕陵地宫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掘出了一批文物,陈列在展览馆中。这些在盗墓过程中被遗漏的珍宝,至今仍散发着光芒,仿佛在向观众诉说着那不堪回首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