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9-24 12:03张爽
软件工程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职院校对策

张爽

摘 要:高职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特别是计算机教师,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从而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高职计算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上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teachers,and also is high incidence of occupation burnout especially computer teachers,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ers bear greater pressure,thus are more prone to occupation burnou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through research,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teacher occupation burnou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ociety,school and teachers.

Keywords:occupation burnou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teachers;countermeasures

1 引言(Introduction)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最早提出的,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马斯勒和杰克逊(1982)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自我效能的症状”。它包括情感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负性的、冷漠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低落指的则是个体对于自己工作意义和自身价值的评价降低[1]。长久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导致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有所提高,这种较高的社会期望与教师职业的现实存在冲突。如果教师不能处理好这类冲突,工作压力过大,时间久了就产生了教师职业倦怠。

高职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要面临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操作性之强、受欢迎程度之高等特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从而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研究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并将之推广应用于其他专业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ersoccupation burnout)

选取大连市的三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进行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得出,有78%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有10%的教师讨厌所从事的职业,只是把它单纯的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因为教师有寒暑假,比较清闲;有70%的教师认为职业压力较大,成就感不高;有56%的青年教师表示想转行去公司、考公务员等,或者去脱产进修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十分迷茫。通过调查,我们总结归纳出当前计算机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围绕社会、学校、学生、经济、个人等五个方面。

2.1 社会因素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招生总人数占高考总数的一半左右。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人们对职业教育仍存在偏见。很多考生和家长宁可选择三本院校,也不选择高职院校。处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是较为尴尬的,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大,极大的影响和限制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2 学校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比较严格,而计算机教师一般随意性较大,不愿意被束缚。使得计算机教师不太适应,心里存在不满和无奈,热情极度削减;其次,计算机教师的课时太多,负担太重,产生厌倦心理;最后,学校给教师提供的进修机会太少,计算机知识瞬息万变,更新很快,没有进修的时间,教师以往的陈旧知识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产生了知识的枯竭。此外,科研考核使得教师的负担更重,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职业倦怠高发。

2.3 学生因素

高职院校教师最苦恼的事情是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热情洋溢,但学生在台下一脸的漠然,久而久之,教师工作没有热情、备课没有心情、上课没有激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素质低。他们基础差,底子薄,根本不愿学习。其次就是重视高学历观念的存在,导致了全社会对高职学生存在偏见。高职学生自暴自弃,学习缺乏动力,得过且过。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却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教师的热情逐渐减弱,心理上的落差导致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endprint

2.4 经济因素

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而言,在高职院校任教与在IT行业任职相比,工资差距比较大。例如,同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高职院校工作每月的工资大概3000—4000元,而在IT行业的每月的工资几乎都在万元以上。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教育科研环境等都相对较差。偏低的工资收入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导致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心理失衡,消极情绪越来越高。

2.5 个人因素

尽管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到高职计算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但是这些因素对每位教师却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即使在同一工作环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经验背景相同的教师,他们对相同的压力却有不同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人因素,特别是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据弗里德曼·罗斯曼的研究表明: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人群,大部分是具有A型人格特征的人。主要表现是:喜欢极端的竞争,具有较高的成就感,具有攻击性倾向,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并且不安定[2]。

3 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分析(Countermeasuresof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3.1 社会层面

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是一个较为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和配合。首先,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功能,加大对发展高职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在进修培训、项目申报、职称评定和晋级晋升等方面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让他们有一种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3]。其次,全社会要构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为他们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宣传,要让人们认识到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他们的就业前景广阔,竞争力很强,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3.2 学校层面

(1)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首先,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要以信任和尊重为前提,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给他们提供教学和科研上的充分支持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其次,学校领导应该认真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给全院教师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给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把教师真正当成学校的主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座谈会,让一线教师为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献言献策,增强了教师们的责任感与归属感[4]。

(2)提供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部在2006年11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应的关于教师进修的政策,鼓励教师继续学习,鼓励计算机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积极为教师争取进修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促进他们的专业更深入发展。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更深层提高,他们在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更能够得心应手,工作压力减轻,降低工作倦怠。

(3)制定客观有效的考评体系,注重对教师的激励

高职院校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出客观有效可行的教师考评体系。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实现三个多元,即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多元。首先,评价主体多元,高职院校要建构一个由学生、行业企业专家、学校的同事、教务考核成员组成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由他们所给出的评价意见更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也更为客观。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过程的组织、理论与行业企业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展开。最后,评价标准多元,根据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训课的不同,以及教学型、科研型教师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应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教学方法的创新、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等方面,而不能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

通过构建客观、公平合理、奖惩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激励,实现对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激励。同时,高职院校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设立奖金和多种激励机制,给教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激发高职教师的工作热情,能够有效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疏导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教师的心理进行辅导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预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以及引导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有效手段。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短期集中授课、讲座、报告、自学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学会简单的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其次,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有必要为每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掌握教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而且也可以为那些在工作中出现倦怠情绪的教师们提供咨询辅导,帮助教师们解决心理问题,降低工作倦怠[5]。

3.3 教师个人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职业倦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采取恰当的积极的措施,提升应对压力、面对挫折的能力,适度调整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最终达到预防和消减职业倦怠的目的。endprint

(1)提高教师对职业倦怠的认识

教师应正确地认识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对于职业倦怠不要恐惧,它虽是一种不良的症状,但也是每个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于教师而言,出现职业倦怠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压力过大。我们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职业倦怠进行干预,绝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其次,由于职业倦怠在教师行业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所以教师必须清楚什么是职业倦怠,症状都有哪些。对职业倦怠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就可以积极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去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

(2)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有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不是来源于业务方面的压力,而是源于自身知识的陈旧与枯竭。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时间长了教师也产生一定的惰性,放松了专业知识的更新于学习。知识上的富足能够提升教师的自信心,所以每位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努力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丰富生活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改善心态,调节情绪。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兴趣和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例如工作之余可以与书画为友,与琴棋为伴,与诗词同行,与音乐共舞,与健身同行,与旅游为伍。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抵抗压力,面对挫折时更能勇往直前。总之,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可以极大减轻人们的压力,对于消减职业倦怠的影响也有一定益处。

(4)加强人际交往,完善人格

教师职业无论是组织形式、工作形态还是工作内容,相比于其他职业而言,都是比较封闭的,这就需要教师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以缓和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倦怠。

当前我们教师要面临和处理的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事关系、与企业专家的关系、与课程专家等关系。教师们要正确对待这些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简单联系,更是一种交流与沟通。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不断掌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知识、技能以及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而且能够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和被尊重,就会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被视为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4 结论(Conclusion)

总之,职业倦怠现在已经成为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能够让教师从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中走出来,更好的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就需要全社会、高职院校以及教师个人共同努力,最终能够让所有已经对教育产生倦怠心理的教师们走出职业倦怠,热爱教育事业,积极创造事业上的新成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陆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2):42.

[2] 赵孟静.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2):45.

[3] 胡英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缓解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9:46.

[4] 艾华武.浅谈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6(1):62.

[5] 陆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2):44.

作者简介:

张 爽(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职业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