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2014-09-24 12:20杨文建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9期
关键词:移动阅读个性化服务运营模式

摘 要 移动阅读存在着诸如观念博弈、准入门槛高、需要使用成本、资源丰裕度不高、版权监管难等诸多问题。论文就移动阅读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诸如转变服务观念以主动引导用户信息需求、整合服务资源、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加强社会化合作,以调整运营模式、授权第三方进行版权管理、加大移动设备前置处理力度、多渠道完善个性化服务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 移动阅读 阅读推广 版权管理 运营模式 资源整合 个性化服务

分类号 G252 G258.6

The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s Mobile Reading Promotion

Yang Wenjian

Abstract Mobile reading has great attraction to users. However, its promotion has many obstacles just as concept dispute, high service conditions, high barriers of entry, no rich resources and copyright regulation difficult. In term of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obile reading promo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changing the service concept to actively guide the users' information demand, integrating the service resources, decreasing the cost of users, enhancing the social cooperation to adjust the operating mode, authorize the third party for copyright management, intensify the mobile devices pre-processing, improve the personalized service through the multi-channels.

Keywords Mobile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Copyright management. Operating mode. Resource integration. Personalized service.

移动阅读不仅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也带动了人们阅读行为习惯的改变。然而,虽然移动图书馆有着诸如便携性、丰富性、环保性及个性化收藏[1],可以对以电子版方式在互联网上出版、发行的文本信息、图像、声音、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内容,通过便携式阅读终端进行有线下载或无线接收等优势[2];但由于其在用户观念、基础使用条件、版权等诸多问题上的不足,使得其在高校中的使用群体并不广泛[3]。

1 影响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的原因分析

阅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它的效果受到读者本身、书面材料材质、阅读环境、内容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而移动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效果还要受到更多的影响与限制,如阅读理解力、感知愉悦性、资源丰裕度[4]、内容格式标准化[5]、设备处理速度、网络覆盖等等。

1.1 用户观念

一直以来,用户观念都对相应服务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于移动阅读而言,用户普遍存在着诸如便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正面认知,同样也存在着诸如需要流量费用,阅读效果不如电脑等负面认知。一方面,图书馆提供服务提倡知识共享、服务开放,另一方面移动阅读却有着诸如移动阅读设备、网络使用费等用户准入门槛。同时,内容、界面、转换成本、习惯等因素都会对用户是否使用移动阅读产生影响[6]。艾瑞咨询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国内手机阅读用户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而18~34岁用户占到了全部手机阅读用户的62.7%[7];另外,信息获取及时、使用携带方便、娱乐功能强大[8]、愉悦的用户体验有利于手机阅读用户的稳定[9]。

对于大多数移动阅读用户而言,娱乐性、碎片化阅读是他们选择移动阅读的主要原因,但正因为这样,移动阅读在不少研究者眼中成为了浅阅读、跳跃式阅读的代名词,从而对于移动阅读的大面积推广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如何有效引导用户对于移动阅读的合理利用是移动阅读推广的一大难题。

1.2 资源问题

除平台因素外,首先,资源质量是影响移动阅读效果的主要原因。包括便利性、兼容性及丰裕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都能对用户阅读电子书的行为产生极大影响[10]。第二,版权带来的访问范围问题也是制约移动阅读的来自资源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高校对于阅读资源的开放都极为谨慎,一方面来自于资源商对于移动阅读资源必须在校园网范围内使用的刚性条款规定,高校难以做到在移动信号覆盖范围上与校园范围完美重叠,为此,部分高校只能压缩移动信号覆盖范围,避免侵权行为产生;另一方面,这种限制性的移动阅读对于脱离图书馆物理覆盖范围的用户造成不能随时随地获取资源的事实。第三,格式问题。目前移动阅读资源格式多样,造成的结果是资源市场混乱,要求移动阅读设备必须支持多种格式才能兼容各资源商的阅读资源,缺乏统一格式标准是主要问题。第四,内容参差不齐。目前,国内主要的资源提供方式有四种:(1)电信、移动等运营商自建的移动阅读资源库,内容以网络资源、流行内容为主;(2)大型门户网站、网络阅读平台等网络媒体开发的移动阅读资源库,内容也以网络资源、流行内容居多;(3)各大型出版商联合移动设备生产商,将出版物与移动设备绑定在一起[11];(4)学术内容提供商积极转型,进入移动阅读服务领域。整体上讲,真正适合高校的移动阅读资源并不丰富,优质的学术内容组织难度高,且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难以形成大面积阅读的效应。endprint

1.3 成本问题

首先,资源购置方面,数字资源的便捷性在得到用户认可的同时,其不断上涨的购置费用让大部分图书馆承受着巨大的运营压力。用户使用方面,用户虽然可以免费使用图书馆资源,但资源获取所产生的网络流量还需要用户买单,即移动阅读的通信费用。其次,移动阅读设备本身价格也相对较高,智能手机价格相对超出非智能机价格[12],与计算机相比,部分移动阅读设备如IPAD、智能手机价格往往与一台中等性能计算机价格相仿,但其能够实现的功能却远远少于计算机,高昂的价格与少量的功能是阻碍移动阅读的又一原因,虽然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建立了针对相应操作平台的APP下载网站,但这种补偿式开发终究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处理需要。第三,如果是以图书馆出借阅读器的方式,那么图书馆本身也要承担高额的购置费用,这种模式在国内外都有试行[13-14],但相较于电子阅览室利用所达到的覆盖面,这种模式仅仅只能达到推介和引导作用,且终因成本过高、维护困难、监管乏力等诸多原因而无法普及。

1.4 运营模式问题

移动阅读市场的快速繁荣也带动了相应行业的变化,但是,移动阅读内容提供商的高额使用费、网络运营商的流量使用费仍然是用户使用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国内的移动阅读提供商中,可以通过其主要的产品结构分为以下四种大致的运营模式:内容提供商主导型(以数字资源出版商、大型出版集团为主要代表)、平台服务商主导型(以超星、方正公司旗下的资源营销平台为主要代表)、网络运营商主导型(以电信、联通、移动公司旗下的移动阅读网站为主要代表)、终端制造商主导型(以苹果、三星等移动设备生产商为主要代表)[15]。在这几种模式之间,由于相互之间业务、资源内容有着交叉,不免存在着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前提,产业链不稳定,易产生版权纠纷,以及消费方向单一,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等不足[16],同时资源格式缺乏行业统一标准,难以满足学科用户需求也是当前移动阅读运营模式的主要问题[17]。

1.5 版权问题

在当前大多数移动阅读行为中,免费成为了读者的首要选择。不管是下载盗版软件,还是利用其他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转换以达到规避费用的目的,这些过程中都表现出我国当前版权问题面临的困境。“内容为王”这一准则在移动阅读领域仍然适用。版权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著作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但却无力阻止,虽然移动图书馆能够形成对于版权的一定范围内的保护,然而却不能避免用户超范围利用这些资源。另外,网络运营商收取流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直接导致用户为了规避流量费用,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源转载与传播,使著作权人的利益无形中受到损害。

1.6 硬件问题

国外的一份研究中指出:资源获取繁琐、阅读舒适度低以及阅读困难是影响电子书阅读推广的来自于硬件方面的原因[18]。目前,移动阅读主要依赖于手机,但手机处理速度慢、屏幕小、网速慢、流量费高昂等一系列问题都阻碍了移动阅读在手机上的开展,加之资源格式不统一带来软件处理的困难,手机阅读的人性化还有待加强。另外,当前大部分手机在手感、键盘合理性、存储空间、电池续航力、网络连接及运行效率方面都不能满足长时间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需求,极易导致疲劳[19],同时,手机硬件对于图形图像的处理能力不足,成像效果质量不高也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20]。而在文字处理方面,软件可选字体少、缺乏编辑功能、难以形成文字比较都是当前手机阅读亟待解决的问题[21]。

1.7 图书馆的服务问题

除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外,图书馆本身在移动阅读服务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移动阅读推广障碍的重要原因,其中包括诸如缺乏前期调研、服务策略缺失、宣传不到位等情况。由于移动服务区别于其他服务方式最主要特征便是便携性与不受空间限制,然而在其他方面诸如显示效果、阅读深入程度等方面却不如传统阅读与数字服务模式,迫使移动阅读既要保留短信式的精简干练,又要能够超出短信的形式全面展示一个系统内容,否则这种只能提供浅阅读的模式最终将会被用户所摒弃。所以,全面、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是移动阅读的主要发展方向。不仅能够使得移动服务超出图书馆的物理服务范围,也能在深度和精度上保留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

2 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相应对策

2.1 转变服务观念,引导用户需求

移动阅读的重要指征在于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建立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联系,完美展现移动服务的服务广度与便捷程度。这种便捷的特性使得图书馆既有的资源能够比传统服务模式表现出更佳的时效性与共享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只是作为资源购买者,在资源的主要使用人群、热门内容等方面知之甚少,更多的只是作为资源商与用户之间的一个隐性通道。所以,首先要改变服务观念,从隐性通道转变为推介者和引导者,加大对于数字资源的使用效果研究。其次,注重反馈。通常状态下,图书馆仅仅对于资源能否访问、是否需要限制访问表现关注,而忽略了用户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反馈和兴趣转移,降低了用户对于资源和移动阅读方式带来的感知愉悦性。第三,应当与数据库商充分合作,改变以往“内容为王”“访问指征至上”的资源评价模式,真正结合用户需求,从专业支撑和学科建设角度挖掘数据库的潜在服务能力并通过移动服务展示出来,真正实现推送知识而不是推送内容。

2.2 整合资源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移动阅读资源不足是当前移动阅读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移动阅读的特殊要求,在提供资源前,需要对资源进行前期处理;另外,即使已经能够提供移动阅读资源,也由于资源格式、标准不统一,造成资源难以在各种移动终端上得以运用。目前,大多数字资源都提供PDF文档格式,且大多数移动终端都能支持,但电子图书格式则比较驳杂,往往造成终端设备处理困难。数字资源格式不一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赖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标准。为此,有必要整合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以提升服务质量。首先,规范阅读范围。包括虚拟资源范围和校园物理空间范围,协同资源提供商,避免用户超范围使用。其次,统一资源格式。对资源来源和格式、标准进行限定,以在最大限度上提升资源在各种移动终端上正常显示的可能性,但这种格式标准应以图书馆和用户的需求为主导[22],如开发一种与系统、平台、终端无关的通用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等[23]。第三,完善资源保护模式。对部分资源的复制、传播、转载形成明确的操作指导,杜绝对资源的恶意转载或传播,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用户的授权许可管理机制,强化网络监管在用户使用权限上的控制能力。第四,设置转置服务。针对当前电子图书格式驳杂的特点,通过与资源商协商在图书馆内置文档转置平台以方便用户使用。endprint

2.3 降低用户成本负担

使用成本是影响移动阅读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是提升移动阅读被采纳可能性的重要措施,而降低用户成本负担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资源商角度入手,规范资源商所提供资源的内容格式以及采用压缩存储的方式,降低用户的直接流量使用量;二是由学校出面,在校园网范围内大面积WIFI覆盖,尽量减少用户直接上网带来的成本,从而用低廉的网络服务费代替无线上网的流量费,同时向用户推荐价格适中的移动阅读设备,降低移动阅读准入门槛;三是由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数字资源价格市场,以应对当前数字资源市场价格混乱的局面;四是联合移动平台服务商,推出相应的套餐服务,降低用户在文献资源获取方面的流量花费。

2.4 加强社会合作,调整运营模式

移动服务过程中,整个服务并非仅仅涉及图书馆、用户、资源提供商三个角色,包括与服务过程有关的设备生产商、应用程序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平台都会对用户的信息获取效果产生影响[24],加上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图书馆与其他社会单位的合作将不可避免。从我国移动阅读相关产业运营状况可以看出,目前移动阅读涉及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下,为了尽可能谋求最大利益与自我保护,往往限制了与其他环节合作的方式与渠道,使得后一个环节只能变相地去适应前一个环节的变化,造成的结果便是用户受到了最大的限制,图书馆却无能为力。为了改变这种现实,关键在于加强社会合作,打破移动运营商的服务垄断,细分移动阅读利益。以欧美为例,在整个利益分配中,资源出版者作为主要的资源提供商,与应用程序提供商、设备生产商、网络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平台联合协作,共同作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商,减少因中间环节导致的额外费用。所以,结合国内当前的利益分配,应当降低网络运营商的利益分成,形成各环节的合理利益分配,达到调整运营模式的目的。

2.5 完善管理机制,解决版权问题

合理的法律法规只是解决当前版权纠纷问题的一种策略手段,而目前大多数版权纠纷由于只涉及了侵权方与被侵权方,举证困难,难以对版权问题形成有效监管。所以,可以积极引入第三方版权管理机制,通过著作权人向第三方提交版权授权,如果资源商或是图书馆需要获取相应内容,则向第三方版权管理机构进行购买,既避免了使用方与版权方之间由于不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引起误操作的可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版权管理市场,形成清晰的行业脉络。相比于纸质资源的版权管理,移动阅读资源作为数字资源,在版权保护上更容易通过资源加密和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解决资源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使用过程中的版权保护难题,真正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2.6 加大前置处理,改善用户体验

前面提到,移动阅读终端的主要瓶颈在于处理速度、显示效果与传输速度,可以通过加大前置处理的方式,提高移动终端的处理效率,也可以采用压缩传输的方式,减少用户的阅读等待。对于前置处理方面,可以借鉴当前的云端处理模式,将用户的指令通过后台服务器处理,仅将结果传输到移动终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处理负担,提高终端工作效率;其次,在资源传输前,通过特定方式压缩需要传输的文件,在一定的带宽下提升传输的整体效率。对于用户访问流媒体资源的状况,可以通过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压缩,降低容量,以达到快捷传输、快捷显示的目的,或是利用手机进行不同用户间的P2P传输,降低用户的直接流量使用。

2.7 多渠道完善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图书馆应当从多个渠道入手解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高校应当采取的策略包括:建设移动阅读体验阅览室,营造移动阅读服务环境;密切关注用户的学术信息行为等[12]。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群,对移动阅读资源进行精确分类,如针对用户的学科属性进行个性化信息推荐;其次,采用多种资源形式,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资源的需求,可将部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方式进一步转换为多媒体格式,方便用户下载、学习,如华盛顿州立大学就将本馆资源的利用方法录制为音频资源,满足了盲人用户的需求[25];三是加强专业学术资源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推送服务,调动用户订阅相关服务[26]。作为教辅部门的图书馆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学术性,才能有效发挥学术服务平台的功能,并促进用户对于图书馆服务的采纳。

3 结语

移动阅读作为未来信息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和采纳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只有解决了移动阅读在资源整合难度大、硬件准入门槛高、使用成本高、版权监管难度大以及个性化服务缺失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才能最终消除用户使用移动阅读服务的障碍,消弭移动阅读的限定性使用条件,使移动阅读最终融入用户的工作与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率,扩展服务渠道。

参考文献:

[ 1 ] 曾远彬,宋朋.移动阅读服务的模式构建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1(12):57-62.

[ 2 ] 曾妍.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能性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2):70-72.

[ 3 ] 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39.

[ 4 ] 韩超群,杨水清,曹玉枝.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基于移动阅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

26(3):134-139.

[ 5 ] 叶莉.体验移动阅读新模式,创建信息服务新方式:MLIS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的实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8):257-259.

[ 6 ] 刘鲁川,孙凯.移动数字阅读服务用户采纳后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0):78-82.

[ 7 ] 艾瑞咨询.2011—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简版[EB/OL].[2013-11-08].http://wenku.baidu.com/view/dldlc4d13186bceb19e8bbl9.html.endprint

[ 8 ] 叶甜.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生移动阅读使用偏好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7):78-81.

[ 9 ] 傅俏,杨小琴,袁润.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方正阿帕比移动阅读解决方案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92-97.

[10] Lai J Y, Chang C Y. User attitudes toward dedicated e-book readers for reading:The effects of convenience,compatibility and media richness[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 ew,2011,35(4):558-580.

[11] 谭学余.美国数字出版见闻[J].现代出版,2011(5):56-57.

[12] 孙金娟,江南.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8):57-62.

[13] 美国图书馆提供借阅iPad服务[EB/OL].[2013-10-05].http://tech.qq.com/a/20110927/000359.htm.

[14] 大学图书馆首配Ipad2[EB/OL].http://lib.smu.edu.cn/article.aspx?id=396.

[15] 李镜镜,张志强.移动出版的发展模式及其评价[J].科技与出版,2010(8):37-40.

[16] 李向.中国手机阅读出版的发展前景思考[J].编辑之友,2011(6):64-65.

[17] 吴小君,刘小霞.移动阅读时代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探析[J].中国出版.2011(16):52-54.

[18] Marques S. E-textbooks usage by students at Andrews university:A study of attitudes, perceptions, behaviors[J].Library Management,2012(5):536-560.

[19] 黄晓斌,付跃安.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阅读终端可用性评价[J].图书馆论坛,2011,31(4):6-9.

[20] 刘洋.基于片上多核的版而加速器系统优化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0):3731-3734.

[21] 董瑞志,刘燕鹏,殷旭东,等.手机移动阅读系统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2(10):82-86.

[22] 张金星,和金涛.试论由图书馆主导制定移动阅读数字文档格式的准入标准[J].情报资料工作,2012(2):35-38.

[23] 丁夷,金永贤.基于Struts+Spring+llibernate框架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77-82.

[24] Stevenson K, Stenson R, Walker W. Planning for the mobile library:A strategy for managing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Library[J].The Journal for the Serials Community,2011,24(3):26-31.

[25] Payne W. Kemble Stout Music Listening Library[EB/OL].[2013-10-05].http://libarts.wsu.edu/music/facilities/ksmll.htm.

[26] 谢蓉,金武刚.高校图书馆如何推广手机阅读:基于对在校人学生手机阅读的调查结果[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20-23.

杨文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重庆,400067。(收稿日期:2014-02-16 编校:邹婉芬)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阅读个性化服务运营模式
浅析移动时代的图书馆发展策略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移动阅读初探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