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分析

2014-09-24 23:53张艳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7期

内容摘要:随着国内商贸流通业态的不断转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高,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度、对区域的经济辐射作用以及对上游制造业等行业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商贸流通业不断发挥其优势及作用的同时,商贸流通业FDI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用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表现为溢出和挤出两个方面。虽然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总体上对本土制造业产生了纵向挤出效应,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的存在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吸收能力的提高对FDI的纵向溢出效应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FDI 本土制造业 渗透效应 溢出 挤出

引言

随着国内商贸流通业态的不断转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高,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度、对区域的经济辐射作用以及对上游制造业等行业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商贸流通业不断发挥其优势及作用的同时,商贸流通业FDI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不但引入了更高层次的竞争,也为本土许多行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对许多我国本土行业产生了溢出效应。但是,随着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持续进入,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由此也不断挤占国内市场,对许多本土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压力。由于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的先导产业,辐射力度较大,尤其与制造业的关联性非常强,因此外资在商贸流通领域的渗透也必然会影响本土制造业的发展。那么,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机制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直接渗透机制

商贸流通业FDI的引进为本土制造业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经验等大量无形资产,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直接渗透,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直接渗透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商贸流通业FDI的引进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管理经验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外资商贸流通业具有较明显的市场优势,并且对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的生产标准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国内大量制造业为适应市场而主动学习,不断采取“干中学”的生产模式,从而促进了本土制造业效率的提升。

第二,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本土制造业企业成为跨国商贸零售企业的产品供应商,这些本土企业不但可以分享跨国商贸零售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吸收较先进的供应链技术,不断降低自身的无效库存,提高物流管理能力,最终提升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2.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大量采购,扩大了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市场范围。我国商贸流通市场不断引进外资商贸流通企业后,这些外资企业对国内制造业产品的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外资商贸流通企业可凭借自营进出口经营的权利,将国内制造业产品通过全球化销售网络在世界进行销售,于是便扩大了商品的出口规模与本土制造业的市场空间。

3.商贸流通业FDI的不断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商贸流通市场,导致国内制造业企业的自由化生产受到约束。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可通过设置门槛、实施品牌私有化战略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的约束,一方面使得众多本土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另一方面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内资制造企业成为大型外资企业的代工工具,因此不利于本土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间接渗透机制

引进商贸流通业FDI在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直接渗透的同时,也对本土制造业带来间接的渗透。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间接渗透机制主要表现在:

1.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能通过示范效应或人才流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土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率,也提高了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对本土制造产品的采购能力,进一步扩展了本土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商贸流通业的跨国流动可以对本土商贸流通企业产生较明显的示范效应,促使我国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经验、文化理念等方面不断吸收外国先进知识,不断培育提升专业人才技能,加速了国内商贸流通业对技术等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本土商贸流通企业的不断创新发展,从规模上和质量上对本土制造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扩大了本土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本土制造业的经济效率。因此,商贸流通业FDI通过示范效应或人才流通效应,促进了我国本土商贸流通业与本土制造业的有效对接,为本土制造企业发展提供更大潜力。

2.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为国内消费市场带来新型的消费元素,促使国内消费者对制造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迫使本土制造企业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促进技术提升。就大型的跨国零售企业而言,它们已逐渐成为具有双边市场的平台型企业,换言之,它们可以充当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交易平台,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为消费者带来各种新型消费体验。比如,可以通过主体消费、社区消费等策略,使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过程进行自我表达。从消费的层面上讲,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大量进入必然会对我国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冲击,不断提升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档次,因而迫使我国本土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和技术革新上不断做出努力。

3.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带来一定的挤出效应,加之其自身对境外制造企业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空间,从而间接地挤出了部分本土制造企业。虽然国内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商品零售企业)总体规模较大,但是国内商贸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本土零售企业规模较小,而且市场集中度较低,难以形成较强的龙头效应。因此,当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国内商贸流通市场后,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大批量采购的形式,不断壮大自身规模,占取市场份额。这样的结果将是国内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商贸流通企业不断退出本土市场,进而对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约束。另一方面,外资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都会对国内商品执行较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要求产品供应商具有较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和足够的产品供应能力,这对本土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较大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对本土制造企业产生挤出效应。endprint

以上从理论层面,分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探讨了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机制,从中发现商贸流通业FDI能不断渗透到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中,并产生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我国部分本土制造企业。那么,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究竟何者占优?这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本文选取近年来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经验检验。

理论模型、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理论模型构建

现有的跨行业纵向相应的研究,多数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存在两个缺点:一是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之间并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投入产出关系,二是投入产出表大约每5年编制一次,因此采用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难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框架,首先构建如下关于制造业产出的生产函数模型:

Yit=AitKitαLitβεit (1)

其中,Yit表示制造业的产出水平,Ait表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Kit表示制造业的资本要素投入,Lit表示制造业的劳动要素投入,α和β分别为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ε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下标i表示横截面,t表示时间序列。

为了研究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发展的渗透效应,需将制造业技术水平变量表示为含有商贸流通业FDI进入程度的变量。同时,考虑到外资制造业也可能对本土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溢出效应,因此将Ait表示如下:

Yit = A e(c1IFDIit+ c2 RFDLit)Kitα Litβεit(2)

其中,RFDIit表示商贸流通业的外资进入程度,IFDIit表示制造业的外资进入程度,A表示其他影响制造业技术水平的综合变量。这里再假设本土制造业的劳动、资本要素的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于是有α + β = 1,因此式(2)可以化为关于本土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模型:

Yit/Lit= A e(c1IFDIit + c2 RFDLit)(Kit/Lit)α εit (3)

写成对数形式的模型如下:

ln(Yit/Lit)=lnA+α ln(Kit / Lit)+ c1 IFDIit+ c2RFDLit+ uit (4)

其中,Yit/Lit表示制造业的单位劳动要素产出水平,可反映制造业的生产效率;Kit/Lit即为劳均资本,反映制造业资本的运用能力;u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根据Saggi(2002)等人的观点,外资进入对本土行业产生溢出效应也会受到一定外界条件的约束。而对于商贸流通业而言,笔者认为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会影响商贸流通业FDI对制造业的促进/挤出效应;对于制造业自身而言,笔者认为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也会影响商贸流通业FDI对制造业的促进/挤出效应。基于这两点,分别引入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和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程度的交叉项,得到如下扩展的模型:

ln(Yit/Lit)= c0 + α ln(Kit / Lit)+ c1IFDIit+ c2RFDLit+ c3RFDLit×Gapit+ c4Gapit+ uit (5)

ln(Yit /Lit )= c0+αln(Kit / Lit )+ c1IFDIit +c2RFDLit+c3RFDLit ×EAit + c4 EAit +uit (6)

其中,Gapit 表示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EAit 表示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RFDLit × Gapit 即为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和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程度的交叉项,如果该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会影响商贸流通业FDI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产生了“势能优势的外资行业间溢出效应”。RFDLit × EAit 即为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和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程度的交叉项,如果该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会促进商贸流通业FDI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若吸收能力越强,那么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就越能得到发挥。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本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采用本土制造业的单位劳动要素产出水平来衡量,即本土制造业的产出与劳动力的比值,其中产出水平用工业增加值表示,劳动要素采用工业从业人数减去外资企业从业人数表示。

2.劳均资本。采用本土制造业资本投入与劳动要素的比值来表示,其中资本突入采用本土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原价表示,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外资企业固定资产得到。

3.制造业FDI的进入程度。采用制造业外资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制造业产品销售总收入的比重来衡量。

4.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程度。采用商贸流通外资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商贸流通业产品销售总收入的比重来衡量。

5.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参考现有文献,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以批发零售业外资企业单位资本销售额与批发零售业本土企业单位资本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基数,计算该基数与1的绝对差值,结果即为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

6.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

本文采用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其中样本中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原价、地区生产总值等均按当年价格统计。本文所有变量的数据来源于2004-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地区统计年鉴和国研网数据库。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着重显示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这两个变量的作用,本文逐次加入两个变量,即分别对式(4)、(5)、(6)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endprint

由表1可知,Hausman检验值都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另外根据无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LR值可拒绝无效应模型,因此三个模型都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一)模型一

从模型一的结果可以看出,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程度RFDLit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能通过不断渗透到本土制造业中而对其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个结果支持了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的论断。显然,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实证结果显示了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和“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其结果为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冲击。

制造业FDI的系数为负,且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制造业FDI的渗透在短期内有利于本土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制造业FDI与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作用截然相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制造业FDI和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作用渠道不同,商贸流通业FDI虽然也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直接效应,但毕竟是行业间的效应,因此其溢出效应不如挤出效应明显,从而表现为一种挤出效应;而制造业FDI的进入为本土制造业带来更为直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较直接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对比制造业FDI进入程度与商贸流通业FDI进入程度的系数可知,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挤出效应远大于制造业FDI为本土制造业带来的溢出效应,因此就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组成的整体而言,至少在短期内我国本土制造业受到FDI冲击的压力较大。

(二)模型二

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变量及交叉项,由回归系数可知,RFDLit×Gapi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内外资商贸流通业的基础差距越大,商贸流通业FDI就越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溢出效应。对比模型一和模型二发现,模型二中RFDLit的系数仍为负且绝对值明显变高,显著性也有所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可以这么理解,商贸流通业FDI相对本土商贸流通业更具有国内外市场优势,因此本土制造业对外资商贸流通企业具有更高的期望,于是强化了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本土化策略,加强了与国内上游制造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本土制造业效率的提高。

(三)模型三

模型三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变量及交叉项,由回归系数可知,RFDLit× EAi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区制造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发挥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与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从主观上加强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的溢出效应。

结论

本文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分析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机制,然后选取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如下:总体而言,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表现为溢出和挤出两个方面,而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以挤出为主,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的存在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吸收能力的提高对FDI的纵向溢出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本土的制造企业要把握好FDI不断引进的这种机遇,继续深化对外合作,不断引进优秀的外资企业,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创造势能;对内提高制造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本土制造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Saggi K.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 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 Survey[J].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 r , 2002, 17(2)

2.陈琳,林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9(9)

3.Fosfuri, A., M. Motta & T. Rin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through Workers Mobilit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 (53)

4.亓朋,许和连,艾洪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4)

5.李晓慧.流通业溢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27)

6.汪旭晖,杨东星.我国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1(6)

作者简介:

张艳梅(1984-),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endprint

由表1可知,Hausman检验值都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另外根据无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LR值可拒绝无效应模型,因此三个模型都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一)模型一

从模型一的结果可以看出,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程度RFDLit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能通过不断渗透到本土制造业中而对其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个结果支持了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的论断。显然,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实证结果显示了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和“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其结果为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冲击。

制造业FDI的系数为负,且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制造业FDI的渗透在短期内有利于本土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制造业FDI与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作用截然相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制造业FDI和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作用渠道不同,商贸流通业FDI虽然也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直接效应,但毕竟是行业间的效应,因此其溢出效应不如挤出效应明显,从而表现为一种挤出效应;而制造业FDI的进入为本土制造业带来更为直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较直接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对比制造业FDI进入程度与商贸流通业FDI进入程度的系数可知,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挤出效应远大于制造业FDI为本土制造业带来的溢出效应,因此就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组成的整体而言,至少在短期内我国本土制造业受到FDI冲击的压力较大。

(二)模型二

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变量及交叉项,由回归系数可知,RFDLit×Gapi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内外资商贸流通业的基础差距越大,商贸流通业FDI就越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溢出效应。对比模型一和模型二发现,模型二中RFDLit的系数仍为负且绝对值明显变高,显著性也有所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可以这么理解,商贸流通业FDI相对本土商贸流通业更具有国内外市场优势,因此本土制造业对外资商贸流通企业具有更高的期望,于是强化了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本土化策略,加强了与国内上游制造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本土制造业效率的提高。

(三)模型三

模型三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变量及交叉项,由回归系数可知,RFDLit× EAi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区制造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发挥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与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从主观上加强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的溢出效应。

结论

本文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分析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机制,然后选取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如下:总体而言,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表现为溢出和挤出两个方面,而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以挤出为主,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的存在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吸收能力的提高对FDI的纵向溢出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本土的制造企业要把握好FDI不断引进的这种机遇,继续深化对外合作,不断引进优秀的外资企业,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创造势能;对内提高制造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本土制造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Saggi K.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 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 Survey[J].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 r , 2002, 17(2)

2.陈琳,林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9(9)

3.Fosfuri, A., M. Motta & T. Rin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through Workers Mobilit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 (53)

4.亓朋,许和连,艾洪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4)

5.李晓慧.流通业溢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27)

6.汪旭晖,杨东星.我国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1(6)

作者简介:

张艳梅(1984-),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endprint

由表1可知,Hausman检验值都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另外根据无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LR值可拒绝无效应模型,因此三个模型都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一)模型一

从模型一的结果可以看出,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程度RFDLit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能通过不断渗透到本土制造业中而对其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个结果支持了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的论断。显然,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实证结果显示了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和“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其结果为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冲击。

制造业FDI的系数为负,且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制造业FDI的渗透在短期内有利于本土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制造业FDI与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作用截然相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制造业FDI和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作用渠道不同,商贸流通业FDI虽然也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直接效应,但毕竟是行业间的效应,因此其溢出效应不如挤出效应明显,从而表现为一种挤出效应;而制造业FDI的进入为本土制造业带来更为直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较直接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对比制造业FDI进入程度与商贸流通业FDI进入程度的系数可知,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挤出效应远大于制造业FDI为本土制造业带来的溢出效应,因此就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组成的整体而言,至少在短期内我国本土制造业受到FDI冲击的压力较大。

(二)模型二

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变量及交叉项,由回归系数可知,RFDLit×Gapi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内外资商贸流通业的基础差距越大,商贸流通业FDI就越能对本土制造业产生溢出效应。对比模型一和模型二发现,模型二中RFDLit的系数仍为负且绝对值明显变高,显著性也有所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可以这么理解,商贸流通业FDI相对本土商贸流通业更具有国内外市场优势,因此本土制造业对外资商贸流通企业具有更高的期望,于是强化了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本土化策略,加强了与国内上游制造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本土制造业效率的提高。

(三)模型三

模型三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变量及交叉项,由回归系数可知,RFDLit× EAi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区制造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发挥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与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的吸收能力从主观上加强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产生的溢出效应。

结论

本文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分析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机制,然后选取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如下:总体而言,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表现为溢出和挤出两个方面,而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以挤出为主,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的存在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吸收能力的提高对FDI的纵向溢出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本土的制造企业要把握好FDI不断引进的这种机遇,继续深化对外合作,不断引进优秀的外资企业,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创造势能;对内提高制造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本土制造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Saggi K.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 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 Survey[J].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 r , 2002, 17(2)

2.陈琳,林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9(9)

3.Fosfuri, A., M. Motta & T. Rin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through Workers Mobilit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 (53)

4.亓朋,许和连,艾洪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4)

5.李晓慧.流通业溢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27)

6.汪旭晖,杨东星.我国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1(6)

作者简介:

张艳梅(1984-),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