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兵
摘要对祁门县的皖祁1号和宁国市的黄山1号2个不同品种油茶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个不同品种的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率呈相似曲线生长模式。从苗高生长来看皖祁1号的生长盛期早于黄山1号15 d左右,但持续时间少8 d;黄山1号苗高年生长量是皖祁1号的1.25倍;从地径生长来看,黄山1号是皖祁1号的1.15倍,2个品种,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关键词油茶;生长节律;品种试验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60-02
ComparativeStudyofGrowthRhythmonCamelliaoleiferaSeedlingsfromDifferentVarietiess
LI Hong-bing
(Xuanzhou Forestry Bureau of Xuancheng City in Anhui Province,Xuancheng Anhui 242000)
AbstractGrowth rhythm of 2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ling(Wanqi No.1 from Qimen County and Huangshan No.1 from Ningguo City)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seedling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growth rate of 2 different varieties showed similar growth curve model. The growth stage of Wanqi No. 1 was half a month in advance with Huangshan No.1 from the respect of seedling height growth,but continuous time was less for 8 days. The seedlings growth amount ofHuangshan No.1 was 1.25 times to Wanqi No.1.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Huangshan No.1 was 1.15 times to Wanqi No.1. The seqencing of component biomass was root>stem>leaf for Huangshan No.1 and Wanqi No.1.
Key wordsCamellia oleifera;growth rhythm;variety experiment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名茶子树、油茶树,系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植物,它既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又是基本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已有2 300多年的栽培历史,遍布16个省区[1-2]。据雷进声报道:我国目前的油茶总面积达400万hm2 [3-4]。
油茶产量主要有群体产量和个体产量2项指标[5]。随着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培育与推广油茶新品系[6]。本次对皖祁1号和黄山1号2个品种油茶的苗木生长节律对比研究,掌握油茶苗木生长发育特点,为油茶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宣州区杨林林场6号林班试验田内。该地位于东经118°28′~119°4′,北纬30°34′~31°19′;地属北亚热带缘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9 ℃;年有效积温4 883.8 ℃;年降水量1 363.6 mm;年总蒸发量1 350 mm,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生长。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1 989 h;大气环境质量良好,试验地面积约2 000 m2,土壤类型以红、黄壤为主,pH值为5.5,偏酸性。
1.2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分别来自祁门县的皖祁1号和宁国市的黄山1号油茶一年生实生苗。
1.3试验方法
1.3.1整地与移栽。2012年3月将试验地伐除灌木杂草后进行细致翻耕,清除灌木杂草根系,平整土地,做成宽1 m的栽植床,根据栽植的技术规范,按2 m株距栽植油茶苗。
1.3.2苗木管理。苗木栽植后,根据苗床的情况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以保证苗木正常的生长,同时根据气候变化,按时浇水,管理期间未进行施肥。
1.3.3数据收集。从2012年4月15日开始,每隔15 d测量苗木的高度和地径,并记录。对于生长过程中死亡的苗木,应停止测量。此次试验一直进行到10月15日。在苗木停止生长后,每个品种选取3株接近平均值的苗木,将其挖出,使植株的各器官保持完整,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吸水纸吸干,分别测定叶、茎、根的鲜重,并测定叶面积,然后在80 ℃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分别测定叶、茎、根的烘干重,以烘干重表示生物量。
2结果与分析
2.1苗高年生长节律
2个品种的苗高生长呈平缓型增长趋势,早期生长缓慢,6月至9月初处于快速增高时期,之后处于生长较慢时期。苗高的生长过程可分为慢生期、速生期和渐近停滞期3个阶段。10月16日最后一次测量,皖祁1号苗木平均苗高为30.28 cm,黄山1号为37.87 cm,整齐度均良好。以皖祁1号为例,从4月16日至10月16日最后一次观察共计184 d,慢生期从4月16日至6月1日共47 d,速生期从6月1日至9月10日共101 d,渐进停滞期从9月10日至10月16日共36 d,分别占观察期时间的25.5%、54.9%和19.6%。黄山1号慢生期从4月16日至6月6日共52 d,速生期从6月7日至9月5日共91 d,渐进停滞期从9月6日至10月16日共41 d,分别占观察期时间的28.3%、49.5%和22.2%。由图2可知,油茶苗高的生长出现了2个生长高峰,皖祁1号苗高生长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是在7月15日前后,苗高增长量达到1.285 cm,第2个生长高峰是9月1日前后,其苗高增长量达到了0.635 cm;黄山1号油茶苗高生长的第1个高峰期在8月3日前后,苗高增长量1.152 cm,第2个生长高峰是在9月18日前后,其苗高增长量达到了1.195 cm。皖祁1号油茶苗高年生长量为30.28 cm,黄山1号油茶苗高年生长量为37.87 cm,黄山1号油茶苗高年生长量是皖祁1号的1.25倍(图1、图2)。
2.2地径生长节律
2个品种的地径生长呈平缓型增长趋势,根据计算结果可将油茶的地径年生长划分为3个阶段: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皖祁1号的地径年生长节律为:生长前期从4月16日至6月5日共51 d,速生期从6月6日至9月1日共88 d,生长后期从9月2日至10月16日共45 d,分别占观察期时间的27.7%、47.8%和24.5%。黄山1号的油茶地径的的年生长为:生长前期从4月16日至6月1日共47 d,速生期从6月2日至9月10日共101 d,生长后期从9月11日至10月16日共36 d,分别占观察期时间的25.5%,54.9%和19.6%。皖祁1号的地径生长量为0.156 cm,黄山1号的地径生长量为0.155 cm。皖祁1号地径生长量是黄山1号的1.01倍。皖祁1号地径生长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是在8月1日前后,地径增长量到0.023 cm;黄山1号地径生长的第1个高峰期在7月18日前后,地径增长量为达0.017 cm。皖祁1号地径生长量为0.548 cm,黄山1号的地径生长量为0.628 cm,黄山1号的地径生长量是皖祁1号的1.15倍(图3、图4)。
2.3叶片性状
对皖祁1号、黄山1号2个品种的油茶单株叶片性状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到表1。从表1可以看出,皖祁1号单株叶鲜重为6.07 g,黄山1号单株叶鲜重达5.01 g,前者是后者的1.21倍;皖祁1号单株叶干重为2.64 g,黄山1号单株叶干重为2.28 g,前者是后者的1.16倍。
2.4生物量
对2个品种的油茶单株生物量按根、茎、叶分别进行测定,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皖祁1号和黄山1号单株生物量分别为7.39 g和5.92 g,皖祁1号单株生物量要比黄山1号的大;皖祁1号单株叶鲜重达6.07 g,黄山1号为5.01 g,前者是后者的1.21倍;皖祁1号单株叶干重为2.64 g,黄山1号为2.28 g,前者是后者的1.16倍;皖祁1号单株茎鲜重达5.23 g,黄山1号单株茎鲜重达4.07 g,前者是后者的1.29倍。皖祁1号单株茎干重为2.18 g,黄山1号为1.74 g,前者是后者的1.25倍;皖祁1号单株根鲜重达6.41 g,黄山1号为4.57 g,前者是后者的1.40倍;皖祁1号单株根干重为2.57 g,黄山1号为1.90 g,前者是后者的1.35倍。单株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3结论
不同品种油茶苗生长节律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皖祁1号和黄山1号2个品种的油茶实生苗在苗高、地径、生物量年生长节律基本相同,经历了慢生期、速生期和渐进停滞期3个阶段。2个品种的苗高、地径分析表明:黄山1号的生长量高于皖祁1号,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37.87、30.28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6.28、5.48 mm。皖祁1号生长盛期较黄山1号早15 d左右,但持续时间少8 d;苗高的生长出现了2个生长高峰,皖祁1号苗高年生长量为30.28 cm,黄山1号苗高年生长量为37.87 cm,是皖祁1号的1.25倍。皖祁1号的油茶苗地径生长量为0.548 cm,黄山1号为0.628 cm,后者是前者的1.15倍。皖祁1号单株叶面积为350.28 cm2,黄山1号单株叶面积为235.57 cm2,前者是后者的1.49倍。皖祁1号和黄山1号的油茶苗单株生物量分别为7.39 g和5.92 g,皖祁1号的单株生物量要比黄山1号的大,2个品种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4参考文献
[1] 奚如春,邓小梅,龚春,等.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林业科学研究,2006(2):158-164.
[2] 韩宁林,田成法,何振雄,等.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6,3(2):45-52.
[3] 王德斌.3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1,18(2):7-10.
[4] 韩宁林.我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0(4):31-33.
[5] 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等.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11):619-627.
[6] 周盛,朱金惠,肖景治,等.油茶远缘杂交育种试验[J].经济林研究,2001,19(1):20-25.
2.3叶片性状
对皖祁1号、黄山1号2个品种的油茶单株叶片性状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到表1。从表1可以看出,皖祁1号单株叶鲜重为6.07 g,黄山1号单株叶鲜重达5.01 g,前者是后者的1.21倍;皖祁1号单株叶干重为2.64 g,黄山1号单株叶干重为2.28 g,前者是后者的1.16倍。
2.4生物量
对2个品种的油茶单株生物量按根、茎、叶分别进行测定,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皖祁1号和黄山1号单株生物量分别为7.39 g和5.92 g,皖祁1号单株生物量要比黄山1号的大;皖祁1号单株叶鲜重达6.07 g,黄山1号为5.01 g,前者是后者的1.21倍;皖祁1号单株叶干重为2.64 g,黄山1号为2.28 g,前者是后者的1.16倍;皖祁1号单株茎鲜重达5.23 g,黄山1号单株茎鲜重达4.07 g,前者是后者的1.29倍。皖祁1号单株茎干重为2.18 g,黄山1号为1.74 g,前者是后者的1.25倍;皖祁1号单株根鲜重达6.41 g,黄山1号为4.57 g,前者是后者的1.40倍;皖祁1号单株根干重为2.57 g,黄山1号为1.90 g,前者是后者的1.35倍。单株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3结论
不同品种油茶苗生长节律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皖祁1号和黄山1号2个品种的油茶实生苗在苗高、地径、生物量年生长节律基本相同,经历了慢生期、速生期和渐进停滞期3个阶段。2个品种的苗高、地径分析表明:黄山1号的生长量高于皖祁1号,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37.87、30.28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6.28、5.48 mm。皖祁1号生长盛期较黄山1号早15 d左右,但持续时间少8 d;苗高的生长出现了2个生长高峰,皖祁1号苗高年生长量为30.28 cm,黄山1号苗高年生长量为37.87 cm,是皖祁1号的1.25倍。皖祁1号的油茶苗地径生长量为0.548 cm,黄山1号为0.628 cm,后者是前者的1.15倍。皖祁1号单株叶面积为350.28 cm2,黄山1号单株叶面积为235.57 cm2,前者是后者的1.49倍。皖祁1号和黄山1号的油茶苗单株生物量分别为7.39 g和5.92 g,皖祁1号的单株生物量要比黄山1号的大,2个品种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4参考文献
[1] 奚如春,邓小梅,龚春,等.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林业科学研究,2006(2):158-164.
[2] 韩宁林,田成法,何振雄,等.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6,3(2):45-52.
[3] 王德斌.3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1,18(2):7-10.
[4] 韩宁林.我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0(4):31-33.
[5] 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等.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11):619-627.
[6] 周盛,朱金惠,肖景治,等.油茶远缘杂交育种试验[J].经济林研究,2001,19(1):20-25.
2.3叶片性状
对皖祁1号、黄山1号2个品种的油茶单株叶片性状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到表1。从表1可以看出,皖祁1号单株叶鲜重为6.07 g,黄山1号单株叶鲜重达5.01 g,前者是后者的1.21倍;皖祁1号单株叶干重为2.64 g,黄山1号单株叶干重为2.28 g,前者是后者的1.16倍。
2.4生物量
对2个品种的油茶单株生物量按根、茎、叶分别进行测定,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皖祁1号和黄山1号单株生物量分别为7.39 g和5.92 g,皖祁1号单株生物量要比黄山1号的大;皖祁1号单株叶鲜重达6.07 g,黄山1号为5.01 g,前者是后者的1.21倍;皖祁1号单株叶干重为2.64 g,黄山1号为2.28 g,前者是后者的1.16倍;皖祁1号单株茎鲜重达5.23 g,黄山1号单株茎鲜重达4.07 g,前者是后者的1.29倍。皖祁1号单株茎干重为2.18 g,黄山1号为1.74 g,前者是后者的1.25倍;皖祁1号单株根鲜重达6.41 g,黄山1号为4.57 g,前者是后者的1.40倍;皖祁1号单株根干重为2.57 g,黄山1号为1.90 g,前者是后者的1.35倍。单株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3结论
不同品种油茶苗生长节律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皖祁1号和黄山1号2个品种的油茶实生苗在苗高、地径、生物量年生长节律基本相同,经历了慢生期、速生期和渐进停滞期3个阶段。2个品种的苗高、地径分析表明:黄山1号的生长量高于皖祁1号,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37.87、30.28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6.28、5.48 mm。皖祁1号生长盛期较黄山1号早15 d左右,但持续时间少8 d;苗高的生长出现了2个生长高峰,皖祁1号苗高年生长量为30.28 cm,黄山1号苗高年生长量为37.87 cm,是皖祁1号的1.25倍。皖祁1号的油茶苗地径生长量为0.548 cm,黄山1号为0.628 cm,后者是前者的1.15倍。皖祁1号单株叶面积为350.28 cm2,黄山1号单株叶面积为235.57 cm2,前者是后者的1.49倍。皖祁1号和黄山1号的油茶苗单株生物量分别为7.39 g和5.92 g,皖祁1号的单株生物量要比黄山1号的大,2个品种各组分生物量大小的排序均为根>茎>叶。
4参考文献
[1] 奚如春,邓小梅,龚春,等.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林业科学研究,2006(2):158-164.
[2] 韩宁林,田成法,何振雄,等.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6,3(2):45-52.
[3] 王德斌.3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1,18(2):7-10.
[4] 韩宁林.我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0(4):31-33.
[5] 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等.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11):619-627.
[6] 周盛,朱金惠,肖景治,等.油茶远缘杂交育种试验[J].经济林研究,2001,19(1):20-25.